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為何要把于禁和三萬俘虜送往荊州?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為何要把于禁和三萬俘虜送往荊州?

襄樊之戰對於關羽來說是他一生威望的頂點,同時也是他敗亡的開始,此戰關羽水淹七軍不僅殺了曹操悍將龐德,迫降曹操麾下最為倚重的外姓大將于禁,同時還擊潰和俘虜了于禁七軍三萬兵馬;關羽大勝之後對這三萬俘虜的處理方法是把他送到了後方荊州,《三國志-孫權傳》記載「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那麼關羽為何要把于禁和三萬俘虜送往荊州?可能有五大原因,我們分析一下。

第一,關羽素來忠義,所以龐德雖然輕視和大罵他,寧死也不願投降反而贏得了關羽的尊敬,作為一軍主帥的于禁卻沒有副將龐德赴死的勇氣選擇投降,關羽內心其實是看不起于禁的,放在身邊礙眼又對戰局沒什麼幫助,眼不見為煩,乾脆先送回後方等戰役結束再說。

第二,三萬俘虜人數太多,殺又殺不得,不僅對自己名聲有礙,而且關羽熟讀春秋,古往今來殺俘的名將很少有善終的;同時從糜芳因為軍用物資供給不及時受到關羽的責罵來看,關羽很可能自己軍中糧草短缺,現在一下子多了三萬俘虜糧草肯定更加不足,《資治通鑒》記載「羽得于禁等人馬數萬,糧食乏絕,擅取權湘關米;權聞之,遂發兵襲羽「,為了解決糧草問題關羽甚至都不問自取打上了孫權的主意,這是關羽要把三萬俘虜送到荊州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當時經過長期戰亂,人口短缺,三萬兵馬其實是一個比較龐大的數目了(這裡提供一個數據,官渡之戰時曹操的兵力也才三萬多),曹操對此一定不會置之不理;襄樊之戰遲早要結束,到時無論勝負這三萬兵馬都可以作為談判的一個重要籌碼,所以留下這三萬俘虜有大作用,即使談判不成送往成都補充兵源也未嘗不可。

第四,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目的在於拿下襄陽和樊城進而虎視宛洛(宛城和洛陽),現在雖然包圍了襄陽和樊城,但是曹仁依然在堅守,第一批援軍雖然被自己擊潰,但是對曹操來說襄樊一線不容有失,可想而知的是後續的援軍將會持續不斷的前來,戰事將會日益吃緊,關羽根本無法分身來處理俘虜問題。

第五,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麾下有多少兵力?最多不過五萬人左右,首先肯定要留下不少兵馬在荊州後方防備孫權可能的偷襲,所以他北進襄樊的兵馬估計也就在三四萬之間,三萬俘虜人數實在太多,殺又殺不得,集中看管至少也要幾千兵馬才行;同時這麼多俘虜放在身邊一個不好就容易出事,把于禁連同三萬俘虜一同送往後方可以消除這個隱患。

所以,關羽把于禁和三萬俘虜一同送往荊州後方實在是當時唯一可行也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關羽稱讚過四個人的武力,但是真正讓他佩服的可能只有此人
三國名人故里稱謂今昔對比:一聲長嘆,幾許追憶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