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人應注意的「三戒」

學佛人應注意的「三戒」

三 戒

本來一切都「不垢不淨」,那裡還需要什麼戒不戒的?問題只在於迷眼凡夫、妄情熾然認不清真與假的分別、提不起世間如幻的正觀,佛陀也就只好施假藥醫假病了。

芸芸眾生中,其實也不過三種人:

一者為名;

二者為利;

三者為情。

管他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乃至無量菩薩戒,說穿了無非三戒:

戒財;

戒色;

戒名(恭敬屬之)。

一個修道人,橫修、豎修,不管怎麽修,三戒不修,一切通通白修。有道是:

少年修道,戒之在色;

中年修道,戒之在財;

老年修道,戒之在名。(取其重者治之)

年紀輕輕,血氣正在煥發,色力正屬強健,道力復又不堅,離俗尚且不遠,男女染情串習,深細難忍。即使面對眾人,種種善巧方便,隨意捻來皆是,然而在弘揚法化、談笑風生、意氣飛揚之餘,勢又引來無數眾生的仰慕。再由仰慕而成愛染,雖說「老船長不暈船」,還得看「浪」大不大而定哩。

步入中年,生命由浪漫的理想主義,回歸到現實,再加上住持、領眾與事業上的需要,錢財、物質的需求難以避免。何況俗云:「錢財可上徹天堂、下通地府」好用之極,直可與神通相比,如何忍得?

歲近耆暮,年老氣衰,色力不再,染情稍歇,中年所做之奮鬥,如今「家業」鞏固、「子孫」滿堂。名聲大噪之餘,放不下的,是眾人的恭敬、讚美,還有自己一輩子闖蕩出來的名望與世間地位。躊躇自滿之下,就免不了會倚老賣老、剛愎自用乃至顛倒糊塗。如此又將阻礙了多少自他再上一著的增進?豈不可惜!

自己常常覺得,一個修道人,若在修道的歲月中,能時時著意於此,用力避免於此,雖然不敢保證立即成佛、作祖。至少,道業趨成可期矣!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要學佛?
修行人別被因果蒙蔽了慈悲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