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 第五卷 第七講

楞嚴經 第五卷 第七講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這個偈子就說六結就是五陰(色聲香味觸法),六結就是五陰,從它微細的到它執著。先有個識陰,五陰是識陰先起的。怎麼解釋呢?本來是不生不滅的,因為執著產生生滅之相,生滅跟不生滅結合到一起了,這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第八識;次第轉成的,行陰它不停的,八識不停的;第七識就在中間傳送,這個第七識就是行陰,行陰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再從想受、想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這個六識。這個六識前五識就是受陰,咱們這個色陰內之根身、外之世界,有情的跟無情的全是虛妄的。六解一亦亡,六個解脫了,一個也不存在了,所以入流成正覺。六解一亦亡,入流成正覺,對於你那根結來說有六個,但一結除了,一個也沒有了,六解一亦亡。

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你把這個結一解開了,六根之中選擇圓通的本根,你依一根下手,入流的工夫,入流入到聖流了。背覺合塵,不出流,一流都不流,這樣子跟塵合了;跟塵合了,這樣子就是妄了。這個根的結結合起來,它是根本。如果它迴光返照,六根消失,一根解脫,六根圓融。六解一亦亡,六個解脫,一也不存在。依一解六,六解一亡,這叫入流成正覺。觀世音菩薩六根選擇耳根圓通,一根圓通,六結皆解;一根圓通了,六根都圓通了。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這個流是聖人的流。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把根給解開,把這些疙瘩都把它解開。根性就是識性,藏識,藏性識性,阿賴耶識的識性依著如來藏而能入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這個叫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又名含藏,含藏你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根、塵、識三種。所以這八識又稱阿陀那識,它能執持一切,叫執持識。執持什麼呢?執持染凈一切種子,它能執持你身心不散,肉體不壞。等你一散了,它不執持你了,你就散了。要返本還源、返妄歸真,它叫如來藏識。如來藏識受無明來熏染就成前七識,凈業熏染它就返回來根本菩提涅槃。這個體甚深微妙,不可思議。為什麼?二乘人不能夠斷、不能夠究竟,等覺菩薩還不知道它的微細。善財童子參到彌勒菩薩,咱們華嚴經五十三參,彌勒菩薩讓他再參文殊,文殊菩薩才讓他參普賢。這是等覺菩薩所不能窺視的,你說微細不微細?

真非真恐迷,真跟非真很難得分。我常不開演,這種甚深的法我很少說,不開演就是不說。這叫什麼呢?叫習氣。這習氣是無明的種子,咱們經常說:你這習氣這麼重!若斷了這個習氣,他就成了。一切無明的種子,在《解深密經》,「阿陀那識甚微細」,就是阿陀那這個識非常微細;「一切種子成暴流」,一切種子都從這產生的。成暴流,就是這個習氣變成無明種子,無明種子就產生一切惑染,愈變愈粗,愈妄愈妄。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真跟非真很難得分辨,我常不開演。這是第八識的種子識,種子識的習氣。你根本無明斷了,還得斷習氣。所以善財童子參到等覺菩薩彌勒菩薩,彌勒菩薩讓他再參文殊師利,從根本智到一切差別。所以文殊菩薩讓他參普賢菩薩,這才入法界,斷那一分的無明習氣。

《解深密經》云:「我於凡愚不開演。」佛說我對於凡夫沒有開智慧的人不對他們說。為什麼不說呢?「恐彼分別執為我」,他起一個分別心,就是起一個分別的念頭,把這個種子識當為是我。咱們不是經常說八識種子就是我們的根本識,根本的執著,為我。成暴流,從阿賴耶識一傳染出去,第七末那傳到前六根六識,這就成了暴流了。

相關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書畫欣賞:故宮展出清初「四王」繪畫,一級文物過半!
李可: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