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鏡映千秋||千秋節贈千秋鏡

鏡映千秋||千秋節贈千秋鏡

原標題:鏡映千秋||千秋節贈千秋鏡


「千秋萬歲」銘文手鏡


●年代:唐

●尺寸:直徑70毫米,重90克


●鑒賞要點:六齣葵花形,內切圓形,圓鈕,「千秋萬歲」四字銘文環繞鏡鈕,素緣,白光。銅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祈求長生長壽的功用,最典型的例證就是唐代千秋節獻鏡與賜鏡的習俗。



「千秋萬歲」四獸鈕陽燧方鏡

●年代:唐


●尺寸:邊長159毫米,重1140克


●鑒賞要點:方形,四獸鈕,中心採用階梯式設計,中部低凹,形成陽燧,外四角置四獸,下部鏤空,形成四獸鈕,其中間有「千秋萬歲」四字銘文,整體構造簡潔明快,端莊大氣,銀白光,厚重。從形制上推斷,此種陽燧鏡既可用於照容,又可用於取火,一物兩用,極為少見,為中、晚唐?



「千秋萬春」盤龍鏡

●年代:唐


●尺寸:直徑243毫米,厚6毫米,重1560克


●鑒賞要點:葵花形,圓鈕,主題紋飾分為兩部分。內區兩朵祥雲襯托飛天龍,龍首迴轉,張口吞珠(鈕),強健騰躍的龍體和矯健的四肢具有獨特的動律美、節奏美和力度美,將飛龍威武雄健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外區四朵祥雲和四個文字花飾,銘文合讀為「千秋萬春」。此鏡紋飾精美,?



「千秋」馬鏡

●年代:唐


●尺寸:直徑226毫米,重1290克


●鑒賞要點:八出葵花形,半圓鈕,鈕左右雙鳳展翅起舞,鈕上一賓士飛馬,口銜葡萄枝蔓,鈕下鸚鵡展翅立於葡萄上啄食,鏡緣團花內飾「千秋」二字及雲紋等,尺寸大,白光。此面鏡鑄造精美,並有「千秋」二字,應屬於千秋節祝壽的禮品。


「千秋」為年代久遠之意,《隋唐嘉話》記載「八月五日明皇生辰為千秋節」,《舊唐書》記載:「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八月丁亥,上御花萼樓,以千秋節百官獻賀,賜四品以上金鏡、珠囊……」唐玄宗還寫過《千秋節賜群臣鏡》一詩:「鑄得千秋鏡,光生百鍊金。分將賜群後,遇象見清心。」


唐玄宗是富有四海的皇帝,皇宮內珍寶無數,每一件都精美無比,他為什麼對銅鏡如此重視?這還要從當時的千秋節說起。在唐玄宗李隆基執政時期,每年農曆的八月初五是皇帝的生日。朝廷將這一天定為千秋節,每到這一節日,全國上下放假三天以示舉國同慶,民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跟過年一樣熱鬧。皇宮裡還要舉行盛大的千秋宴會,群臣個個手捧早已準備好的千秋鏡敬獻給唐玄宗,皇帝再將御制的千秋鏡回贈給群臣。千秋鏡指的就是銅鏡。


銅鏡既是身份等級的象徵,也是君臣交流感情的一種載體。至於為什麼要在千秋節送銅鏡,除祝壽之外還有另外一層含義,而賦予銅鏡特殊含義的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執政時期有一位大臣叫魏徵,此人以忠貞和勇於給皇帝提意見而受到唐太宗的賞識。後來魏徵去世了,唐太宗在悼念他時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微沒,朕亡一鏡矣。」唐太宗把治國之道、用人之道和銅鏡的功能聯繫在一起,使銅鏡具有了特殊的象徵意義。因此,在唐代從皇帝到百官都很重視銅鏡,把它視作追求君子之德必不可少的器物。


安史之亂爆發後,北方廣大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而江淮地區仍在繼續發展,成為國家賦稅收入的主要來源,揚州成為東南最大的經濟都會。


揚州鑄造銅器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開始了,當時除鑄錢外,也鑄造其他器物,至唐代更加成熟。「潭裡車船鬧,揚州銅器多」,這首民間歌謠是當時揚州盛產銅器的真實寫照。在製作精美的銅器中,享有盛譽的是青銅鏡,這種銅鏡以銅、錫、鉛合金製成,硬度和光潔度都較純銅更好,再經鉛、汞等合劑進行表面拋光,反光效果特別好。自清代以來,全國各地不斷有揚州唐鏡出土,這些唐鏡雖沉埋千年,但出土後依然光澤如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河洛 的精彩文章:

河洛廣記||十四里坊寫滄桑——洛陽老城記之一

TAG:人文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