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一覽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消息,北京時間2日下午,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因在激光物理學領域的奠基性工作,????獲得此獎項。

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百餘年的歷史上,有著諸多優秀的獲獎者。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一覽

資料圖:2016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1901年首次頒發】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項獎項之一,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根據規定,一項諾貝爾獎最多可以頒給兩項不同的成就,獎金將均分。而如果一項成就是由2到3個人共同完成,那麼獎金將聯合授予他們。一份獎金最多由3人分享。

自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已頒發111次,共有207人次獲獎。約翰·巴丁曾經於1956年和1972年兩次獲獎,因此事實上一共有206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

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這6年未頒獎。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一覽

資料圖:2017年諾貝爾獎得主在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們分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化學獎以及物理學獎。

【獲獎者平均55歲,最年輕的25歲】

截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平均年齡為55歲。勞倫斯·布拉格是迄今獲得物理學獎最年輕的人,1915年,年僅25歲的布拉格與其父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2年,88歲的雷蒙德·戴維斯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使他成為目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年齡最大的人。

此外,在207名物理學獎獲獎者中,一共僅有2名女性:居里夫人和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居里夫人與丈夫皮埃爾·居里在1903年共同獲此殊榮。居里夫婦也是唯一一對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夫妻。

物理學獎頒發給單獨個人的為47次;32次該獎項為兩人同得,32次該獎項由三人共享。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一覽

資料圖:愛因斯坦展覽。 中新社發 張暢 攝

【21世紀以來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獎者一覽】

2017年,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里·巴瑞斯(Barry C. Barish)和吉普·索恩(Kip S. Thorne)因引力波探測研究獲獎。

2016年,英國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而榮獲該獎項。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一覽

資料圖: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了三名科學家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

2015年,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亞瑟·麥克唐納共同諾貝爾物理學獎。兩人因發現中微子振蕩,證明中微子有質量而獲得了這一獎項。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日本科學家赤崎勇、日裔美國科學家中村修二(60歲)及日本科學家天野浩。他們開發了藍色發光二極體(LED),使節電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為可能,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並因此受到高度評價。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比利時理論物理學者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兩人因預測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獲獎。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獲得,兩位物理學家因為在量子光學領域對光與物質間的密切關係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而獲得表彰。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薩爾·波爾馬特、美國/澳大利亞物理學家布萊恩·施密特及美國科學家亞當·里斯,表彰他們「通過觀測遙遠超新星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種,被普遍認為會最終替代硅,從而引發電子工業的再次革命。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爾和史密斯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感測器。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兩位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利川敏英。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次原子物理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而獲獎,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利川敏英因發現對稱性破缺的來源而獲此殊榮。

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分享。這兩名科學家獲獎的原因是先後獨立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

2006年,美國科學家約翰·馬瑟和喬治·斯穆特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而獲獎。

2005年,美國科學家羅伊·格勞伯、約翰·霍爾和德國科學家特奧多爾·亨施因為「對光學相干的量子理論的貢獻」和對基於激光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了貢獻而獲獎。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歸屬美國科學家戴維·格羅斯、戴維·波利策和弗蘭克·維爾切克。他們發現了粒子物理強相互作用理論中的漸近自由現象。

2003年,擁有俄羅斯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俄羅斯科學家維塔利·金茨堡以及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安東尼·萊格特因在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上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而獲獎。

2002年,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和美國科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作出了先驅性貢獻,其中包括在「探測宇宙中微子」和「發現宇宙X射線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2001年,美國科學家埃里克·康奈爾、卡爾·維曼和德國科學家沃爾夫岡·克特勒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根據玻色-愛因斯坦理論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狀態——「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完)

相關專題:2018年諾貝爾獎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下一代GPS:人機交互追蹤技術可精確至2厘米
減肥為何如此困難?可能是腸道細菌惹的禍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