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2、6軍團的這次抗命,為何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答案是四個字

紅2、6軍團的這次抗命,為何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答案是四個字

春哥說長征

【春哥註:一部長征史,也是一部革命史,在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多少先賢英烈無懼槍林彈雨,奮勇廝殺,衝鋒向前,才給後人帶來一個清明世界,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長征途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節,儘管很多細節可能隨著歷史的遠去而漸漸沉澱在河底,有的甚至無法再想起,太多的無名英雄,太多的長征故事。今天恰逢十一國慶,說長征顯得特別有意義,多少長征英烈在天之靈也會為之振奮。】

前面提到紅軍長征後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跋涉,闖過四道封鎖線,尤其湘江之戰,損失慘重,紅軍將士開始反思前途在哪裡,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走?而與此同時,另一支長征部隊正在貴州做著策應,以支持紅一方面軍的長征計劃,這就是先期西征的紅六軍團。

1934年10月24日,先期作為探路先鋒的紅6軍團西征,在貴州東部印江縣的木黃與紅3軍勝利會師,開始在此地展開根據地建設。

會師之後,兩軍統一進行了編製的整合和調整。紅3軍恢復了紅2軍團的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關嚮應任副政治委員,李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4、第6師;紅6軍團由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譚家述任參謀長,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三個團。兩個軍團總兵力七千七百餘人,雖然沒有正式成立兩軍統一的指揮機關,但在實際工作中自然形成了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為核心的統一領導與指揮,蕭克等配合作戰。從此,兩軍結成了一個團結的整體,形成了一支強大的戰略突擊力量。

這時,中央紅軍已經離開中央蘇區開始長征。紅2、紅6軍團如何配合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做到既牽制敵軍,又尋求自身的發展,成為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兩個軍團領導人都在考慮的問題。因為一開始紅一方面軍打出的旗號是和紅2、6軍團會師,從而激髮指戰員的內心動力,那麼紅2、6軍團也必須有實際的行動呼應才算完成策應任務。

通過國民黨軍的第二道封鎖線時,紅軍總指揮部曾於10月22日電令紅6軍團與紅2軍團分開,單獨挺進湖南西部的乾城(今吉首)、鳳凰城、松桃等地區,開闢新蘇區,發展游擊戰爭。這一意見是基於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需要做出的。

根據當時紅軍最高指揮機構博古、洋顧問李德設定的目標,中央紅軍西進將沿紅6軍團西征的路線行動,最終在湘鄂西地區與紅2、紅6軍團會合,因而要求紅2軍團繼續留在黔東地區,而以紅6軍團單獨進軍湘西,爭取在湘西地區能夠形成一塊大的根據地,「放下背包再打仗」,這個思路也是基於一廂情願,要知道以當時紅6軍團的實力,一旦和紅2軍團分開,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攻擊和組織能力,很難完成這樣的個戰略任務。

紅2、紅6軍團領導人則從敵情、地形和兩軍團的實際情況出發,經過對行動方針的審慎研究,認為:兩個軍團應該集中統一行動,合則形成拳頭,分則勢單力薄,容易被敵軍各個擊破。

同時認為:紅6軍團不應該單獨進入松桃、乾城、鳳凰城地區活動,紅2軍團也不應該繼續留住黔東地區,而應合兵挺進澧水上游區域,在湘西的永順、桑植、龍山、大庸地區發動攻勢,調動湘鄂兩省國民黨軍,策應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

毫無疑問,紅2、6軍團作出的部署是符合實際的,更是機動有效的對策,最終他們是按照這樣的計划行進的。這是一個符合戰爭實情的正確決策,也是當時紅2、紅6軍團發展的唯一選擇,後來毛主席在全面回顧這一段歷史時,給與高度的評價,認為賀龍他們不盲從,有主見,答案就是四個字「實事求是」,不唯權威,不唯教條主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翻轉歐洲史:這個鐵腕君主流鼻血嗆死,匆忙傳位大兒子,悲劇了!
翻轉歐洲史:這個殘暴瘋王暴斃,卻成現代歐洲誕生的契機,咋回事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