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學是什麼

道學是什麼

關注一下,更多精彩等著你!

道學是什麼?琅琊道人獨家解讀羲黃密意

主講人:琅琊道人

根據央視主持宏亮訪談琅琊道人的現場錄音整理

琅琊道人,道家黃帝老子一脈相傳之至道在當代的精研、深修、傳習者,他是道家文始派易道醫三位一體、全法全訣的傳承人。以文始派為核心,博採東西南北諸家之長,修行有證。在學術上,琅琊道人於2014-201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道教)專業深造,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提出 「道學為體,科學為用」、「匯綜百家,並為道學」的理念,編著《十大道學根本經典》一書,並在山東琅琊落地大道家園實修道場。

主持人:在道家修鍊中有一個詞叫「修行有證」,請問這個「有證」是如何來驗證的呢?它有一個什麼樣的說法呢?

琅琊道人:我想從三個方面來做個解答。第一:首先在性地上面的任何的證悟是有師父做印證。第二:我們可以從祖師們留下來的公認的經典中找到印證,比如我所編輯的十大道學根本經典,跟南宗北派公認的丹經等等,如果我們的修行符合祖師們所說的,那肯定是正確的。第三:道家講究性命雙修,我們還可以在命功上做具體化的證量,這些證量是可以從生理上表現出一些指標來的。比如說初步的胎息,所謂的胎息是真正的沒有呼吸,這時我們可以做個測試,在這個修行者的鼻孔放根頭髮或者羽毛,會發現頭髮或羽毛是絲毫不動的,後期的很多證驗也可以在生理上表現出來。身心的合一正是道家修行的根本特徵。

主持人:今天有很多人對道學和道教都存在著很大的理解上的偏差,你能不能說說道學和道教的區別究竟何在?

琅琊道人:關於主持人提出的這個問題,實際上從古代到當代都是糾纏或者困惑很多人比較大的命題,也是當代人比較容易混淆的命題,我認為道學跟道教至少在當下的區別還是蠻大的。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語言來說,道學可以認為是廣義的道文化,而道教只是道文化裡面形成宗教化模式的一種表達。如果要更清晰的辨認一下,我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對比。比如在當代,我們知道的道教的宮觀,相對來說還是蠻少的,它所覆蓋的地區和信徒可能不算太多。但是道文化不同,比如我們知道的道文化太極理念的武術化表達的太極拳,覆蓋的人群至少有五到十個億,同時運用道學基本的陰陽五行生剋制化所表達出來的中醫學的覆蓋人群超過十億,還有我們每個中國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或者體驗過各種各樣的周易文化,覆蓋人群超過十二億。

當然道學裡面的主幹「丹道」,如果我們從歷史的傳承線上說,丹道的傳承人很大一部分並不在道教宮觀體系里活動,包括丹道的源頭,它可以追溯到伏羲黃帝老子,而在這個時期,作為宗教化形式的道教還遠遠還沒有形成。這也是在道學跟道教的根本不同的地方,當然在當下,還包括有林林總總的養生術,比如各種養生氣功和法術等等,他們在民間的覆蓋人群還是蠻多的,我們可以做個粗略的統計,道文化覆蓋的人群超過三十個億,這個數字遠遠比單純的道教徒大很多。

主持人:你能說說當初創辦大道家園的緣起和發心嗎?

琅琊道人:大道家園是秉承道學(道文化)傳承和實修的宗旨而創辦的,本身跟道教的宗教活動場所有所區別。我當初創辦它最初的發心,也可以說最根本的發心是源自當時入道之初所發下的誓言,首先是普渡世人,然後是自身修證有成。在入道之後,隨著自身修行的增長跟經歷事情的增多,我個人也體驗到蠻深刻的生死體驗,我是這樣想的,作為一個有肉體的人,我不願意承受的東西,那麼別的眾生和生靈也同樣不願意承受,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比如說疾病,比如說生死大患,而要給世人帶來解決生死大患的福祉,它的手段是什麼呢、我認為還是秉承歷代祖師的實修和弘道的理念,而弘道就需要一個平台。這個平台既需要有總綱性的理念,也需要有一個實體的實修平台,那麼這個就是我們的大道家園今天能夠在山東琅琊落地的原因。當時創辦大道家園在當下社會還有一個比較急迫的用意,就是當下傳統文化相對來說已經走到一個否極泰來的特殊時刻,在這個比較特殊的時間段,西方文化比較強勢,而東方文化比較弱勢,希望通過這個實體的平台和理念,能夠促成東西方文化的和諧和融會貫通。

主持人:大道家園具體在哪裡?它背後蘊含的意義又是什麼?

琅琊道人:關於實體的位置,我只能夠說大道家園位於山東臨沂蒙山的一個小山脈,這裡像個小蓮花心一樣,大道家園目前就處於小蓮花的中央,地方比較簡陋,但是好處呢就是比較清靜,背後的石洞比較多,這些石洞經過我們的勘察,是蠻適合閉關的,這裡遠離城市,剛來時,水電網都沒有,都是經過後來努力,才慢慢有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老子說的大道是創生宇宙,創生萬物乃至我們人類生命的最終的母體,而我們人類乃至一切的生靈,不分種族,不分膚色,不分文化背景,甚至不分時空,最終都要會回到大道這個母體裡面去。大道是我們精神跟肉體生命的家園,我藉助祖師們的這句話,把它提煉出來了,就形成了大道家園這個創意,它背後的含義,我認為不僅僅是老子所說的是生命的源頭和終極的地方,它還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最永恆不變的桃花源,是永遠美如當初的香格里拉,是我們經過修證達到丹道的九層之巔之後最終要回去的無極之野和太極之中。把這些含義綜合起來,就是我們大道家園的基本理念和框架。

主持人:修道需要什麼特意的稟賦和根器嗎?或者說:什麼人需要修行?修與不修的人有區別嗎?

琅琊道人:簡單來說,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修行的必要性。實際上每個人從生下來那刻起,就在不斷的自覺或者不自覺在走修行那條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一點,讓我們的人生或者人格更完善更完美,那麼這個過程就是修行。所以說每一個人都需要修行,這是道學的基本一個的命題。修與不修有區別嗎?肯定有區別。首先,從道學修鍊的角度來看,一個通過正確的方法修鍊的人,他的現世的人生相對來說比較美滿幸福(比較圓滿),不需要等到來世的天國,在當世就可以獲得福祉。第二,我們不但可以讓個人或個體的人生變得更理想,我們還可以影響到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的朋友,我們所愛的人,我們的家庭乃至我們的生存的時代,生存的國家都可以發生一個正向的影響。當然,從終極的角度來看,修與不修的區別還牽涉到根本的解脫或者說根本的證道成道的問題,在得到正法的修鍊前提下,並且在具備法財侶地的基本要素前提下,那麼這個修道人可以在面臨生死的關頭,可以比較自如瀟洒的完成生死之間的對話,以一個比較有尊嚴的方式回歸到大道家園。而不修的人,我們都知道,一般的人在生死關頭是非常非常難過的關頭,我想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

主持人:大道家園為什麼人服務?

琅琊道人:為眾生服務,為一切有緣人服務。

主持人:很多修行人與道很難克服擺脫的「違緣」,尤其是我們身邊很親近的人,是我們最大的障礙,我們希望身邊的人也一起來修行,這個念頭我們是應該放下嗎?該如何看待這個情節呢?

琅琊道人:借用儒家裡面的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我們的修行足夠的話,不但可以讓我們自身得到成就,還可以讓我們身邊的人,家庭乃至更大範圍的人群得道一個普渡。這個在歷史上是可以達到的,實際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舉一些道經裡面的例子,比如說我們有句成語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實際上它是漢朝的淮南王劉安修道的真實的驗證。還有一句話叫「一人得道,九祖超生」,這些實際上是我們的前輩們在實踐過程中,留下來的寶貴的驗證,它不是虛話。該不該放下身邊的人,我想這個已經很清楚了,道學修鍊要求我們修鍊的不僅僅是一個人,而且是從最基本的家庭做起,然後再推己及人,這就是老子說的「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乃至最後「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真正的含義。

主持人:如何發願?願力,加持力有什麼作用呢?

琅琊道人:我看到有些聽眾朋友在發一些神像圖片,我在這裡補充講一點,在道學的體系裡面它包括宗教這部分,而宗教這部分包括了比較完善的神學系統,包括元始天尊,三清,太上老君等等,這個實際上是道學裡面神學這一部分,它應用的是易經所說的「神道設教」這種理念,而道學的全體還遠遠不止這一點點,我們所看到的以各種各樣的神靈體系為代表的宗教文化,只是道學的冰山一角。修道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個人的得渡或者說長壽,甚至可以說,長壽跟個人的修證不能劃等號。一般人一味地修道就是養養生,然後長壽一點,那麼在這種願力支配之下的行為必然不具備長期的可持續性。

從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願力跟我們的修行有直接的關係,所謂「知行合一」所謂的願,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願跟行是合一的,有什麼樣的願,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決定這個人最後能達到什麼樣的成就。甚至當我們修行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一個願力或者願景,只要它表達出來,就會對身邊的人和事乃至一個地方的所謂的氣運,會發生有力的影響。在歷史上,包括老子和老子的徒弟們,包括老子之前的黃帝,以黃帝為代表的上古真人們,他們的一些例子已經證明了。在上古時代,在華夏這片大地上,就已經達到所謂的「大同」,這個時代,這個國家,是由道學的祖師也是這個國家最高領導人單擔任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一個人的願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變成有實質性影響的炁。

主持人:現代心理學潛意識,意識,和我們到家提及的「元神」有什麼區別嗎?

琅琊道人:這個需要結合卦象符號語言,才能講得比較清楚。

離卦,在天空裡面在天空裡面代表什麼?「太陽」,在人體小宇宙裡面代表我們人體裡面神的系統,離卦,外陽和內陰,外面倆個陽爻代表離卦的外層,裡面斷開的叫陰爻,代表我們的神這個系統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我么所說的元神,如果一定要做個對應,我們可以認為離卦的外層是識神,這個識神包括了心理學上面說的前意識、潛意識,乃至無意識,即使是榮格或弗洛伊德甚至後面的心理學家他們所說的意識這個範疇還是在道家所說的識神的範疇打轉,還沒有深入到元神的範疇裡面去,我稍微展開講講因為這個命題非常關鍵,元神是我們人作為生命的最核心本質特徵,當然它還分為先天元神和後天元神,在這裡我們就忽略一下,就籠統的稱為元神,元神可以說是我們大腦最核心功能,甚至可以說是超越我們肉體生命的一個獨立存在,所以說他的範疇不能用任何所謂的意識、思維、念頭、甚至潛意識、下意識等等各種各樣的辭彙來形容,我認為這樣是不準確的。

主持人:佛教所說的心和道教所說的道是一致的嗎?

琅琊道人:主持人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深度,這個問題也是道學史糾纏了蠻久的一個公案,。在這裡我想跟大家探討一下,首先,我們說的心,普通意義上,禪宗裡面說的心就是自性,自性帶有什麼樣的特徵呢,我看到一些聽眾也在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們在這裡屢一下思路,首先,用佛教裡面最核心的經典,心經,對心的描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同時,我們用老莊跟列子對大道本體的一個特徵描述,我們也來做個對比,老子說:大道,獨立不改,周行不怠,莊子說:生生者不生,殺生者不死,具有不生不死的根本特徵,列子說:大道,先天地而長存,後天地而不被,具有永遠都不會增減也不會被消滅的特徵。

從這些經典語句,我們可以看出,心跟大道在根本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但是,心與大道果真就可以劃等號嗎?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比如說,道經裡面還認為,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長養萬物,這個是清靜經的原文,同時,莊子的說法認為大道無所不在,包羅萬有,甚至莊子的原文說,「道在屎尿」,我們看看心具不具備這樣的特徵,禪宗在成熟時期,尤其是禪宗後期,有一個命題,一切萬物自性,首先認為這個自性,或者心,是生命體上才存在的,一些無機物,例如牆壁,手機、衣服他們是沒有自性的,甚至在後期,禪宗還認為一切萬物無自性,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不同了,大道是無所不在,而心不是無所不在,這是第一,第二、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長養萬物的生育性、生髮性、生生不息的特性,但是,在宇宙以光年的單位上,心能創造萬物、天地嗎,或者在一個小的範疇之內可以這樣說,但以光年為單位的大尺度上說,絕對不能這樣說,如果這樣說就是典型的偷換概念。

所以說,心跟道能不能劃等號呢?心跟大道的根本特徵是一致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但是大道跟心相比還多了一個生育天地,長養萬物的特性,多了一個包羅天地、無所不在的特性,這個是心不具備的,所以心跟大道有重疊,在這裡,我做一個概括,心可以認為是大道的核心,大道的樞紐,大道的精華,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真心本性來悟道,但是我們不能夠說,我們悟到我們的真心本性了,見性了就是悟道,見性和悟道還差一步的距離,這是不同的,用周易的話說,見性之後還要盡性,然後至於命,這命是指的天命,就是主宰一切萬事萬物的無所不在的大道,用周易的話說,窮理盡性至於命,見性之後還要盡性,進性後才能真正的體悟到大道的特徵。

主持人:我們知道歷代都有反對修行的聲音,這類觀點認為修行和社會發展是發展衝突的是對立的,如果大家都去實修,都去修行了,那社會發展誰來做,誰來管,大家都去修行了,誰來創業,誰來發展社會呢?

琅琊道人:主持人的這個問題,我想借用剛才我講的周易的一句話,窮理盡性至於命,在周易的這個層面,或者說在伏羲老祖這個時代,他們的成就或者說修法很高,悟跟證往往是一體的,悟道就是證道了,這是頓成法,在這個層面不存在任何的山林和紅塵的區別,也不存在生活和修行的區別。

當然,即使我們退一步講,我們達不到這個狀態,那麼修行和生活有沒有比較,我們舉一些後期修行人的例子探討一下,比如說伏羲之後是黃帝,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也是我們的道祖,甚至我還認為伏羲是我們人類文明的始祖,黃帝是什麼身份?軒轅黃帝是當時天下的共主,這個天下據考古學的研究,它不僅僅是我們中國現在的版圖,甚至還橫跨崑崙山脈,到達新疆以西的很大一片地區,這個天下共主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當代人所熟知的主席啊,國家領導人啊這些概念,那麼黃帝作為這麼一個特殊身份萬民至尊的高貴身份,那麼他修行的怎麼樣呢?據道經跟史記的記載,黃帝是在是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身心同時氣化和羽化成就的大修行者,我想在座諸位乃至放眼當今天下沒有哪一個人,他的地位比黃帝還要尊崇,所以黃帝給我們後世的子孫留下了非常好的一個歷史。

黃帝之後是老子,老子大家都比較熟悉,我不展開講,老子是有後代的,而且是周朝的大官,相當於現代的國家的圖書館館長,老子之後的大修行人也很多,比如說,漢朝的張良,稍晚一點的諸葛亮,他們的核心身份都是道家人物,乃至更晚一點到唐朝,呂洞賓祖師還提出了這麼一個核心理念,真常需應物,應物需不迷,也就是說,在紅塵中,我們以一顆真心去應對萬事萬物,他可以讓萬事萬物得到一個比較完滿的解決,同時我們返還過來,用這個真心返還來做一個內在的修鍊,他也可以讓我們達到超凡入聖超聖登真的地步,所以這倆者是不衝突的,這樣的例子很多,難以一一列舉,再晚還可以講到橫跨元明清三朝的黃元吉祖師,他提倡的在塵出塵,把家庭變成道場,把紅塵變為山林,我們依據這樣的成道者的提倡,我們完全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合理的處理好生活跟修行的矛盾,他們二者之間沒有任何的衝突,甚至可以相輔相成。

所以,在這裡我想提出這麼一個概念,第一,真常應物,應物不迷,這個就是呂祖的原話,第二,以道為體,以術為用,我們以修道作為根本,但是我們在生活根據自身情況跟職業,還可以應用一些道術,作為我們良好的輔助,這倆者之間是沒有任何衝突的。

主持人:那依照您所知道的道家的修行方法能否達到伏羲黃帝老子時代的那種成就呢?成就的概率又有多少?需要終生修鍊,還是需要花一個時間段才可以?

琅琊道人:首先,我們澄清一個概念或者說普及一個概念,道家修行的終極成就,是指什麼?籠統來說可以分為倆種,第一是陽神成就,就是羽化。第二是陰神成就,就是所謂的坐化。這是兩大主幹。這需要時間和概率,這個的看我們的目標定為哪一種,如果我們定義為,臨終時可以無疾而終,預知時至,只要遵循我們一定得戒律和正確的方法,在具備適當的條件的前提下,這個條件包括了我們自身的陰德,我想這個概率可以達到80%,這個是有相應的例子驗證的。當然,如果說只是為了養養生,治些小病,強身健體,100天時間就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改變,這個改變可以在身體上面做一個驗證,但如果我們要求得比較高層次的,觸動到生命性命的本質的,能達到前輩們所說的強化性命,乃至掌握性命的地步,那麼我們需要花的時間就要多很多,需要注意的各種事項也要多很多,甚至在這個層面,我們認為終生修行是很有必要的。

主持人:那大家都知道,易經提到萬事萬物最大的一個不變的規律就是變,那麼伏羲黃帝老子所用的方法傳到今天是否也有變化呢?

琅琊道人:易道的三大特徵就是變易,不易,簡易,主持人所說的特徵就是易道的第一個特徵,變易,的確萬事萬物都在變易,但是同時它的本質,或者說他最根本的深層次的規律是不變的,同時易道還具有一個特徵簡易,後面這倆個特徵決定了或者說保證了我們所有的方法在當代並沒有特別巨大的或者本質的改變,我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或者可以很自豪的說,道學的修鍊方法,是從遠古七千多年前乃至今天從來就沒有斷代過的體系,這個體系傳承到今天,雖然說他的一些具體的技術,或者方法可能有一些改變,但是他的根本理念,比如說道德並進,性命雙修,這些基本的理念是沒有改變的。

當然,時代在變,當代人的生存環境畢竟跟遠古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像我現在所在的大道家園周圍是群山,或者他們已經靜默了數千年之久,他從來就不曾變更過,但是我們畢竟已經用上了電波,乃至我身邊還有兩位助理在使用電腦和大家及時溝通,那麼,這些東西都在變易,但是根本是不變的,但是一些具體的方法我們可以在保證根本的宗旨和理念不變的前提下,做些適度的有益當代人的變通,這是可以的。

主持人:在今天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看到很多不同思想的表達,關於修行人怎麼做,怎麼修,這樣也讓很多人變得人云亦云,有點盲從,不知所以然,所以我想請您在今天的直播當中告訴我們修行人最大的致命誤區究竟是什麼?

琅琊道人:主持人的話風很銳利啊,這是我在過往的弘道教學的過程中很少遇到過的,實際上主持人的問題已經觸及到一些根本性的東西,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首先要澄清一下,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僅做純學術性的探討,不做高低評判,道學的根本和一個宗教有不同的特徵,道學的包容性很強,道學認為,法有差異,但是大道是平等的,這也是道學跟宗教一大根本不同的地方,剛才我所回答的一些問題,比如心跟大道,自性跟大道之間的異同,佛教見性跟道家悟道之間的一些異同,實際上這些僅做學術上的探討,並沒有評判誰高誰低,包括接下來的這個回答,一樣的,這個誤區,自古到今,很多東西都是一樣的,其實前人已經概括過了,第一個最大的誤區在當代也是一樣的,有所偏重,比如說偏重於性,比如說偏重於命,這個命題自古到今從來就不曾變更過,恰恰相反,這樣的想法在當代,好像還有越演越烈的情況。

第二個誤區是我針對當代人的一些情況提出來的,這個誤區我認為是,當代人很大的誤區,就是把修行跟宗教混淆在一起,他們抽離不出來,他們認為信某宗教就是修行,而在某個宗教裡面,做皈依做信仰,就崇拜就是修行。當然在我這樣說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很大了,所以,我在這裡我還想強調下,僅做學術的探討,不做高低的評判啊,我認為修行,尤其是在當代,真的需要把修行跟宗教做一個區分。

主持人:也正是因為琅琊道人基於這樣的一個初衷,所以他建立的大道家園的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去宗教化的一個實修的道場,好,補充介紹完了這一點之後呢我的問題又來了,我們知道修行者往往都是那種,特別試圖想搞清楚,我是誰從哪裡來又會到哪裡去?所以我想請問道家所說的白日飛升羽化是否就是終極的成就呢?我們知道在佛教的六道輪迴當中有一個六道輪迴的說法,其中有個天人道,在那個邏輯裡面所謂的天道,他並沒有出六道,並沒有了脫生死,您是怎麼看這個說法的?

琅琊道人:第一點關於主持人說的白日飛升是不是道家修鍊的終極的成就,這個我想說,它既是也不是,為什麼說是也不是呢?因為身跟心的羽化肉眼可見的氣化,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可見的形式,之所以說不是,是因為道家修行的終極成就,他講究的還不是表面上的一些功夫,他講究的是最終跟大道合二為一,回歸到這個不生不滅同時又生生不滅生生不息的這個狀態,在這個狀態之上,他還可以在一定的因緣的感召之下,以陽神的形式,在任何的時空出現,化身而度人。

而關於主持人後面說的這段話,我想提出的第一點,反駁的論點就是,這個六道輪迴是佛教的嗎?得益於我在2014年到201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道教專業的學術訓練,我跟很多法師乃至世界上的一些主流宗教,比如說基督教、天主教的領袖們有過一些碰撞和交流,據我的研究跟一些學者們的研究,六道輪迴,他的發源並不在於佛教,而是在於古印度的婆羅門。第二點,六道輪迴,或者說源自婆羅門後來被佛教乃至後期的道教所吸納的六道輪學說,他真的是正確的嗎?這個學說是正確的嗎?在這裡我想做個探討,當然這個探討,在我平時的課堂上,在大道家園講道的課堂上面我往往要花一節到兩節課的時間連寫帶畫帶說帶手勢才能把它表達清楚,在這裡我也不知道我的語言,跟一些圖片能不能表達清楚,但是我還是嘗試的講一下,因為這個問題太重要了!

在原始道家的,對宇宙對生命的演化學說裡面,這個可以說並沒有建立在前生今生後世基礎上的這種六道輪迴學說,我們先從老子的一句名言去講起,老子有一句名言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道理,我想已經成為了一個公理,不需要我怎麼多說,但是這只是一個順行的過程,順行的過程我就不展開講,大家可以翻一些註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在人的生命里是怎麼樣表達出來的?

算是我今天布置的一個思考題,我這裡不展開講,我想展開講的是,這個定理逆行過來推演,也是一樣成立的,三返二,二返一,一返與大道,這就是人最後回歸大道母體的過程,我想展開講一下,這個三是指什麼呢?具體到我們人的這個生命體裡面三是什麼?很明顯,在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或者說只要他是一個活人,他都有精氣神這三大系統,所以三是指精氣神,人生命發展過程從道學角度來看,它是分為十二個過程,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這十二大系統的過程,這個在這裡不展開講,我想講講人到最後他是怎麼樣由三返二完成生死的過渡,如何的由二返一,當返還為一的時候如何又回歸到大道家園,在這個過程中為什麼沒有任何的六道輪迴,沒有任何的前生今生後世影子存在?

在人臨終時候,首先,發生了一個什麼樣事情?首先,人在臨終時候首要發生的第一個事情是斷氣的對不對?在這裡我寫不了黑板,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把精氣神,這三個字,中央的這個氣字,把它擦掉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子?這時候只剩下了精跟神這兩大部分對不對?可能有的聽眾朋友們會問斷氣之後為什麼還有精呢?有神還可以理解,因為人命終的時候,神還沒有魂飛魄散,為什麼還有精呢?我的回答是,在人死亡的時候,軀體並不是馬上就腐爛,並且就轉化掉的,在相當一段時間之內,他這個軀體的其他部分包括以細胞為單位的這些機體,還是有一個生命力的活力在裡面的,這個就是我們道學意義上所謂的精,他有活力,這就是精,在人剛死亡的十二時辰之內,精跟神都在的,而這就是老子說的二,是三返二的過程。

那麼二返一是怎麼來的?這個就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想清楚,因為人死亡之後,有一定年齡的朋友們都知道,人死亡之後大概不用很久,他這個軀體就會發生什麼?腐爛脫落,乃至轉化為其他的生命形態轉化為泥土,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講,他這個具體的精也沒有了,這時候只剩下神的這種形態的存在,死亡之後是有神這種形式的生命體的存在的,這個我們稱之為元神,或者說稱之為魂魄,這一點很關鍵,在以前的西方醫學裡面可能還認識不到,但是自從七十年代以後在這個對瀕死體驗的研究興起以後,西方國家也知道一個人死亡之後。我們所說的元神還是存在的,瀕死體驗的這個體驗者被救活過來,他們的描述都是描述他們元神出去後經歷了什麼樣什麼樣的事情,這個事情是經過上千例,甚至幾千的案例是得到具體驗證的,這就驗證了老子說的二返一的一,這個時候他是可以指代為我們道家所說的元神,就是魂魄,就是所謂的靈魂,當然,靈魂這個詞語在這裡說,我認為不太準確,所以在後面的這談話裡面我都稱之為元神,這就是二返一的過程。二返一之後,這個過程就很關鍵,宗教跟道學的本質往往在這裡就發生分歧。在其他的宗教體系裡面,認為元神在死亡之後,離體經歷了一些體驗之後,就被感召到母體裡面,這個母體有可能是人類的母體,也有可能是其他動物的活體。

但是,道學對這個過程的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人死亡之後的元神我們要想弄清楚他到底去了哪裡,我們先要弄清楚這個元神是什麼屬性?他的卦象是什麼樣的卦象?在這個卦象的管轄下的元神能夠做些什麼?不能夠做些什麼?在這裡我想請我們的助理,發些圖出來,在這個時候不講卦是不行的,我的助理髮的這個叫坤卦。

坤卦,人在死亡之後,已經沒有了肉體的依存,這個時候的元神,他的狀態是純陰的,他是屬於陰性,純陰的狀態,我們表達為卦象就是坤卦,這點很關鍵,易經裡面有個根本性的原則,是陰陽感召的原則,而這個原則在我們人類社會,在自然界也是同樣存在的,比如說人類社會的男女互相吸引,動物界為雌雄相互吸引,自然界裡面的,我們今天能夠用上電,是因為磁鐵的陰極跟陽極的轉動摩擦才能夠生電,本質也是陰陽的,互相吸引,擴大到太陽系,我們地球,為什麼能夠圍繞太陽運轉呢?當然其中有引力因素,但是我在這裡做一個陰陽區分,我們認為太陽是屬陽的,地球屬陰,他們之間也有一個陰陽感召的作用,陰陽互相感召是自然界也是易經最普遍,而且也是普世性的原理,這點我們先要弄清楚,這個弄清楚以後我們才能夠講,一個人臨終時候,元神出來之後,處於純陰狀態之下的元神到底要幹什麼?能幹什麼?想去哪裡?能去哪裡不能去哪裡?

如果依據其他宗教的說法,在這個時候被其他的父母交媾這種行為能夠感召去的話,那我們就要探討下,父母交媾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狀態,我說通俗點就是男女之間的行房事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這個其實比較容易理解,男子是外陽而內陰,女子是外陰而內陽,當他們互相做造人運動的時候,這個時候是處於陰陽混雜的狀態,那問題就來了,既然是處於陰陽混雜的狀態,而這時候他能不能對純陰的元神造成一個極大極強烈的吸引跟感召?基於剛才我們說的這些普世性的易經跟自然界的基本定理,我想這個問題就不需要我去回答了,大家都很清楚在這個狀態之下,他是不可能對純陰的陽神做一個強大的感召的,好,問題就來了,既然,元神在人臨終死亡出來之後跟形體分離之後,不能去到別的母體子宮,那麼她能去到哪裡,還是請助理髮張相關的卦象圖,這個卦象圖出來了就比較好講,因為以卦講道,這個是道家的一大特色,或者說道學的一大特色,道學跟其他任何的文明體系包括科學,包括其他的宗教體系、文化體系的最大不同,其中核心的在於這個,道學是建立在精密到象數理的易理上面去,這是其中一大基礎,另外一大基礎就是中醫,或者說醫道這個學說,我接下來要給大家剖析一下二返一之後,一返還到了哪裡?

乾卦,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學術命題,助理上面發的這個圖是乾卦,這個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乾卦,底下發的這個三個圖是根據我的意思創製的原始面貌的乾卦,第一個乾卦就是把這個三個橫彎起來,因為乾代表天,原始的乾卦他本來就是彎的,代表天空上面有雲彩的形狀,再把這個乾卦再彎回來一點點,經過一個中間過程就成為這個三個圈圈,就是原始無極圖,作為坤卦的元神出來後,必然要受到乾卦的不可逆轉的感召,這就是大自然也是易道的根本原理,乾坤互相感召,我剛才已經舉過這樣的例子了,比如說太陽就是乾卦,地球就是坤卦,坤是大地,乾是我們的天,乾坤是互相感召的,如果沒有這種感召力,地球就不可能圍繞著這個太陽周而復始的公轉,而這種感召在我們元神命終的時候,這個感召就表現為,這個元神他不可能去到其他的母體裡面去,他一定是回到乾卦這裡,那乾卦代表什麼?

乾,代表無窮無盡的時間,無窮無盡的虛空,時間裡面包括了空間,虛空裡面包括了萬事萬物,所以乾卦跟大道,老子說的道相對應的,而道,我們看剛才助理所發的這幾張圖,道,他的本質就是無極,這個無極圖可以指代道,所以這個時候就很清楚了,人生命結束之後,元神從7天到49天經歷魂飛魄散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用十二個消息卦去指代,在這裡真的沒辦法再展開講,在我們課堂上要講半天才能講完,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作為坤卦元神,他跟形體分離之後一定要回到作為乾卦的大道裡面去,換句話來說,我們每個人命終之後,他並不是馬上就投胎到其他的母體裡面去,他一定要回到大道家園裡面去,這個非常關鍵,這個是第一階段的解讀。

這裡沒有黑板也沒辦法講得很清楚,大家只能夠發揮自己的悟性去悟一下,或者我還可以從中醫的魂魄學這個角度去論述一下,中醫認為肝藏魂肺藏魄,同時認為,相對於魂跟魄做一個相對化,魂是屬陽,魄是屬陰,陰陽互相依存的,作為魂,作為魄,他指的是什麼,魂,用黃帝內經裡面的話來說是什麼?與精神相往來,是屬於魂,黃帝內經的原文是怎麼講,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魂魄是相互依存的,不可能分開,一旦分開了,面臨的結果是魂飛魄散,所以沒有任何驅動力跟任何的力量驅使他能夠進入其他母體的子宮裡面去,他必然要先回到大道家園裡面去,他才能夠做下一輪的分配,那這下一輪的分配,我接下來還得反覆的論述,這個很關鍵。

在這裡,我還想舉幾段經典原文,比如說,淮南子所講的,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門,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還有沖虛經所講的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清而散,屬地濁而聚。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真宅。助理髮的這三道文字就很清晰地表達出這意思了,這是經典原文不是我個人創編的,人死亡之後,一定要先回歸到作為乾卦的大道家園,大道這個母體裡面去,在這個過程中不存在任何六道輪迴,也不存在有任何的所謂的前生後世等等這些帶有很強烈宗教色彩的神學體系在裡面,在這裡就有一個命題出現了,如果我們人只是單純的,在這個時候回歸到大道家園裡面去,那麼賞善罰惡天道昭彰如何報應呢?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花兩三分鐘做個探討,道學裡面有天道承負的說法,老子有天網的說法,老子說的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的天網絕不只是指人間的法律,人間的法律最多只能算是人網,不能指的是天網,天網指是什麼?我們聯繫易經裡面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這個就非常的清晰明了了,老子說的天網就是跟我們陰德相關的善惡,也就是說當我們元神回歸大道家園裡面去,並不是就完事了,在大道家園這個母體裡面去,他還要存在下一輪的生命演化的可能性,老子把這個過程稱為什麼,我們用老子道德經裡面原文講,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其根曰靜,是謂復命,

這段原話歷史上有幾種解釋,從方法論上面來說,可以指丹道裡面的采小葯的方法,但是從本體論的角度來說他可以認為是,我們人回歸到大道家園裡面去,就是所謂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萬物芸芸,歸到大道家園,大道母體裡面去,這個可以理解吧,那麼「復命」怎麼理解?復命,在方法論上面,在具體的實修裡面,是指「本來面目」,這是方法論上面的指代,但是在本體論上面,復明指的是我們回歸到大道這個母體裡面去,還有可能要重複新一輪的生命的演化,這個就叫復命,那麼,是什麼樣的人需要在在回歸到大道家園後進行新一輪的生命演化呢?

道學的回答就是跟我們的陰德有密切關係,一會我們還要看一張圖,就是所謂的大道家園的一個比擬圖,陰德如果不夠,還沒到功德圓滿的狀態,是處於大道家園的邊緣的,是有可能還會進行新一輪生命演化,至於這個生命演化到哪裡,就有很多種可能性,從目前生物學角度來看,光是地球上生物就有700萬到1000萬種之多,所以這個可能性就遠遠不止5、6種那麼多,其中起根本決定性的作用就是我們的陰德,這裡展開論述就有很多話講了,這裡沒有時間講那麼多,但是濃縮來說就是我們如果修行到功德圓滿的話,是不需要經過新一輪的生命演化的,但是如果修行的還有所欠缺,比如說性功有所欠缺,命功有所欠缺,陰德有所欠缺,倫常道德有所欠缺的話,有可能還會進行新一輪的生命演化,而且根據你這個人在世時候的起心動念跟你的陰德有關係,這時候就有所謂的天道承負的規律在這裡,積累的陰德多,肯定可以往比較高級的生命,比如說人這裡,重新感召下來,這個狀態,丹經稱為什麼?杳杳冥冥之中一覺而動,人的元神在大道家園裡面一覺而動,一動就麻煩了,就重新開始新一輪的生命演化。

但是如果人修行到功德圓滿的狀態,比如他表現出羽化,或者說白日飛升這種形態的時候,並且他是功德圓滿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它是回歸到大道家園的中央,上面我助理髮的那三張連在一起的圖,最右側的那張,大道家園的中央,在中央裡面我們是處於長生久世逍遙自在,如如不動,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這麼一個狀態,在這個狀態之下是一個永恆地存在,並且可以參與大自然基本規律的制定和執行,在這個狀態上當然是長生久視的,這個就是老子說的長生久視的真正含義,這個才是道家修行的最根本的正果,至於說羽化也好,飛升也好,只是他表現的形態之一。

這樣說起來,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聽得清楚,如果不能聽清楚,下面我助理還會發兩三張卦象圖,這圖是下載下來的有點不標準,我今天沒有時間去做修改,今天上午實修時間有點長,沒有時間做修改,大家可以先意會下,大道家園邊上就是64卦,除了乾卦和坤卦,每一個卦,都是參差不齊的對不對?那就代表我們功德不圓滿的狀態,在中央是什麼?中央就是太極,太極是什麼?不生不滅,生生者不生殺生者不死這個狀態,處於這個狀態裡面,成道者是永遠不會再像老子所說的復命這種情況的,在太極這種狀態裡面,傳統術語稱為什麼?無極之野,又稱為神州,所以說,我們作為一個人,在我們活著時候,能生活在神州大地,在我們成道以後,如果能回到神州,那應該是這世上最大的福氣,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努力爭取的一個目標,而這也是所有修行體系最高層次的境界,講到這裡,我想主持人所問的問題我基本上做了一個很簡短很簡短,濃縮的不能再濃縮的一個回答了,這個回答,當然因為我也不能用粉筆用其他的課件做一個描述,只能夠意會一下,如果有問題,看看再以什麼樣形式,我們做一個交流跟互動吧,好,有請主持人。

主持人:好,非常感謝黃老師旁徵博引,然後又加上自己深刻的認知跟大家做了一個非常細緻入微的詮釋,我想今天在線收聽我們就直播的朋友有很多來自不同學習的途徑,而在未來還會有更多探究生命真相的一些朋友,修行同道還會走進來?當我們開始學習的時候,我覺得獨立的思考能力是首先需要保持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多一分恭敬心,就是我可以把自己原先已有的一些概念知識,試著把他暫時清空,所以先不要帶著更多的判斷去印證自己以往的某些知識和概念,好,聽了黃老師介紹了這麼多關於道的玄妙的論述,大家更加嚮往那個去宗教化的一個實修的園子。大道家園,他究竟現在的發展現狀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呢?

琅琊道人:我先澄清一下,我剛才所講得分別引用了道家的源傳的隱秘易學跟原傳的道醫學,原傳的丹道性命雙修學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有些是經典,有些是經典沒有的,是私傳和我個人實證體悟,這個具有原傳的原創性,不存在照本宣科的這個說法,同時我想大家對於我剛才所說的全部的話可能還需要反覆聽,我所講到的道家的修行方法,首先悟道是排在第一的,這個就是窮理盡性至於命,這三者都是在悟上面做功夫,上古修法以悟為主,悟道了就證道了,而我本人所承傳的體系也是以悟為主,悟後才能起修,修道悟道證道成道,這是四大流程,這個是不能夠顛倒的,不存在修了半天不能悟。這個前提,悟也不難,難的是悟之後如何時時刻刻保持住,就是所謂的真常應物這種狀態。

還是想澄清一點我所說的東西,可能對部分人心理是有極大的衝擊力,我們還是需要先清空我們內心的,一些原來的身份,不管原來的身份是什麼樣的?什麼樣的宗教文化背景,我們先要把它清空下來,才能夠去做一個純學術的探討,我所說的全部是在學術層面探討,不存在任何感情色彩,也不存在任何高低評判。法有差異,大道平等,這是道學的根本理念,也是道學優於宗教,高於宗教的根本的不同的地方。

主持人提到這個關於大道家園目前的發展現狀和需要的一些支持外援,我想,通過我剛才的論述,大家可能對大道家園這個理念應該有一個感性認識,大道家園實體道場怎麼樣是次要的,只要大家領悟到大道家園根本的理念,這個就是一個悟道的過程,我們學到先要悟,才能悟後起修,這是根本性原則,所以當我們如果能夠悟到這個大道家園理念,知道我們每個人都從大道家園這裡來,最終又回到大道家園這裡去,其中起到了根本作用的規律就是天道承負的鐵律,我們就會明白,大道家園是我們共同的大道家園,不是我一個人的院子,也不是我一個的弘道平台。

當然,具體到目前我們實體的道場需要什麼支持?我想主要是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這個人才首先是「後繼有人」的這個人,我們需要有更多人能夠接著這個棒子往後面走,這個就需要遵循我們目前已有的一些程序,可以循序漸進地去做一個學習,這是第一,第二我們需要有堅定的道心,並且有一技之長的這個弘道人才,這是我們目前所缺乏的,如果在座各位聽眾朋友,或者您身邊的朋友、道友,有這樣的人才,既有道心又有一技之長,可以跟我們的助理聯繫,這倆種人才我們都需要,第一是後繼人,想繼承伏羲黃帝源傳道學的繼承人,還有弘道人才,這倆種人目前我們都非常盼望,非常的需要。另外一個需要的支持,也是我想講一下的,目前大道家園初步在山東琅琊古地,這個也是以前的一個道場遺址,在這裡落成,但是還很不完善,或者說我們還需要在世界各地、中國各個不同的地方,需要落地更多的道家道場,甚至來說,我們還需要在一些交通、各種生活條件都還要更完善的都市或者一些名勝景區等等設立更為完善的大道家園的實體的道場。

目前我手頭上的資源不太多,如果各位道友有這樣的資源,地方的支援,道場的支援,或者您自己就有這樣的資源,那麼可以和我們磋商,前提是你要認同這個大道家園的根本理念,認同我們道學的根本的理念,我們可以一起攜手,讓我們共同的大道家園在世界各地、中國各地落地開花。

聽眾提問:請問合一狀態是什麼狀態?

琅琊道人:這是一種處於清醒的覺知但是又沒有任何後天的識神思維的狀態。

回答完畢,其他的問題,這個對話框的字蠻小,我們看看能不能挑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當然,太多的問題,不可能在這個平台全部的一一的回答,還是後續看看能不能在助理公布的客服微信統籌這樣的問題,後期的話可以做些有針對性的,逐一的回答。

聽眾提問:對於修道開悟,悟道入門,有沒有直接的、最快的方法開關通竅?

琅琊道人:這位道友的問題是開悟有什麼直接的方法?我用簡短的一句話來回答,道家開悟最有特色,最快捷的方法就是,以玄關悟道,古人也有提出,在我們這個體系裡面分為三步,三步就可以,不複雜,也不難,第二步所謂的見獨就是見性,包括我本人在內,很多同道們都能夠體驗得到,這個不難,玄關悟道是道家最有特色的最快捷的開悟的捷徑,回答完畢。

主持人: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暫時就不再開放提問的環節了,我們的這個直播間會永遠的保留,就是我會不把它設置成關閉的狀態,這樣老師還有老師的助理可以經常的回到我們這個直播間,在討論區去看一看哪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度的和聽眾朋友來互動解答,之前我曾經做過一個預告,就是在今天的直播的最後,我們的琅琊道人將會,帶領線上的所有的聽眾一起,來體驗一下手指靜心這樣的一種方法,那我們現在就有請我們的黃老師來引領大家用手指來體驗靜心的狀態。

琅琊道人:感謝主持人,感謝各位道友和聽眾朋友,時間過得很快,兩個多小時一下子過完了,那麼最後這個階段,我想跟大家一起體驗下道家的比較有特色的一個靜心,當然這個心不僅僅使我們後天的心,還包括了我們的氣。我看到還有一位同道提問生活跟工作中如何去修行,最好的方法就是性命雙修,剛才也講到一點點,有一個口訣你可以記下:真常應物,用我們真心去應對萬事萬物,真心的潛能是無窮的,它可以讓我們在每一個當下將所有的問題處理得最好,當然把們這個真心往內去回收,迴光返照,逆而用之,就能夠超凡入聖,超聖登真,這個就是修行,如果不明白,可以結合我之前講的語音,複習一下,好,這個問題我們先過去。

在線的各位朋友進入最後一個環節,我們拿起我們的食指,首先我們把手機聽筒打開,我做一個語音引導,大家,把食指拿到我們的兩眼連線中點的前方,大概10到20厘米這裡固定住,前提是,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遠近的距離以我們能夠比較清晰的看到食指中心地方的螺紋為標準,好,大家開始做,好,我們用眼睛的目光鎖定在食指中央的螺紋這裡,同時把我們的心神凝聚在這裡,稍微停留,稍微停留,身體放鬆,把心神凝聚在手指中央的螺紋的中央之處,然後慢慢的把雙眼閉上,這個過程要慢,緩慢的閉上。閉到最後,只剩下一條縫,然後用我們眼縫的餘光鎖定螺紋的中央這裡,保持三五秒,最後是全部把眼睛閉上,這個時候,我們要調動我們倆目的內光,用我們雙目的內光,去凝神在螺紋中央的這個點上面,或者換句話來說,這時候我們要閉上眼睛看,我們原先能看到的螺紋中央的這個點,閉上眼睛看他,在觀看的同時,要把任何的意念想像幻想雜念,各種各樣的念頭跟心都屏棄在我們的當下之外,我們就剩下了當下的我在這裡,凝神,觀照手指中央的螺紋,輕輕地觀照,身心放鬆,呼吸不用刻意的調,因為我們在調神的同時,呼吸就會自動的調動,心神是管著這個呼吸的,這個狀態保持一倆分鐘,這是個初體驗,只是個體驗,但是這個方法的背後蘊藏著很重要,很深刻的一些修法在這裡就不方便講,而接下來的這個環節就由請主持人跟助理這邊看看有什麼後續的,一些交接的工作。今天晚上時間也蠻晚,在我的窗戶的外面已經是萬籟俱靜,群山已經請進入沉睡之中,那麼我也不想耽誤大家的休息,今天晚上我的分享就到此為止吧,好,各位道友,各位聽眾,再見。

主持人:非常感恩我們的黃老師,我們的琅琊道人在今天給我們做的這樣的一些分享,我想,所有聽到今天分享的每一個生命,都已經在自己的內在種下了一顆種子,我想正是這顆種子,會在未來,給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世界帶來不一樣的變化,那麼我們今天都聽到了哪些觸碰自己的觀點方法和思想呢?對於我來說,我深刻地記住了,就是修行和宗教之間容易給我們帶來的偏差和誤區,以及剛剛老師再一次強調的,真常應物,直指我們的那個真心本性,真的是再次非常感恩我們的琅琊道人在今天所做的這樣的一些分享,我想生命是一場無量之網,每一個生命都是連結在一起的,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還需要多多的共同提攜,也希望在共同求真的道路上,我們還能,一路同行。好,感謝各位的陪伴,我們下次直播再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金丹大道修鍊基本法則 5
何為道家內丹煉神化虛?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