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服氣行氣胎息

服氣行氣胎息

關注一下,更多精彩等著你!

道家素重鍊氣之法,認為元氣為生命之源,氣在則神隨生,得元氣則生,失元氣則死。《雲笈七籤》卷五十六《元氣論》中說∶人與物類,皆稟一元之氣而得生成,生成長養,最尊最貴者莫過人之氣也 。又說∶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氣屬陽,陽為榮;血脈屬陰,陰為衛。榮衛常流,所以常生也。道教早期的內修之術,便首重愛氣尊神重精。《太平經》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說∶神者受之於天,精者受之於地,氣者受之於中和,相與共為一道。故神者 乘氣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而治。故人 欲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

又說∶神精有氣,如魚有水,氣絕神精散,水絕魚亡,及其定卧,精神去游,身不能動,口不能言,耳不能聞,與眾邪合,獨氣在,即明證也。故 欲保生命之體,便必須養氣。

服氣,亦名吐納.食氣,即吸收天地間之生氣。服氣之說,古已有之,如《莊子.逍遙篇》說∶乘天壞之正,而御六氣之辯。據《莊子》李注說∶平旦為朝霞,日中為正陽,日入為飛泉,夜半為沆瀣,天玄.地黃為六氣.又《楚辭.遠遊》說∶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露,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陰,淪陰者,日沒以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並天玄.地黃之氣,是為六氣。六氣即所謂生,亦即道教所謂吸引日精月華。

道教吸取古服氣之法以為內修之術,天台白雲子撰《服氣精義論》中便說,黃帝曰∶食谷者知而夭,食氣者神而壽,不食者不死。真人曰∶夫可久於其道者,養生也,常可與久游者,納氣也。氣全則生存,然後能養志,養志則合真,然後能久登生氣之域,可不勤之哉!是知吸引晨霞,餐漱風露,養精源於五臟,導榮衛於百關,袪病以安形,復延和而享壽。《雲笈七籤》卷三十六《食氣法》說∶養生之家,有食之道。夫根植華長之類,蚑行蠕動之屬,莫不仰,以然何為能使人飽乎?《仙經》雲∶食法,從夜半至日中六時為生氣,從日中至夜半六時為死氣,雖食生而吐死,所謂真人服六也。

道教有所謂服五芽氣法據《服氣精義論》謂∶以清旦密咒之,平坐.握固.閉目.叩齒三通而祝中央向四維。中央戊己,昂昂太山,服食精氣,飲以醴泉,祝畢,舌料上玄,詆唇漱口滿而咽之三;東方青芽,服食青芽,飲以朝華,祝畢,舌料上齒表,詆唇漱口滿而咽之三;南方朱丹,服食朱丹,飲以丹池,祝畢,舌料下齒表,詆唇漱口滿而咽之三;西方明石,服食明石,飲以靈液,祝畢,舌料上齒,詆唇漱口滿而咽之三;北方玄滋,服食玄滋,飲以玉飴,祝畢,舌料下齒,詆唇漱口滿而咽之三;凡服食皆先行五芽之法.欲以通五臟,即服氣之時,皆宜思入其臟,使其液宣通,各依所主.既可以周流形體,亦可以攻療疾病。服氣之法甚多,還有所謂服六戊氣法.服三五七九氣法.養五藏五行氣法.服氣斷谷法等等。

又謂∶

服氣必看季節.天氣.時辰而行。凡服氣,皆取子後午前者∶

雞鳴至平旦天之陽,陰中之陽也;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黃昏至雞鳴天之陰,陽中之陰也。

人亦如是。

又∶

春氣行於經絡;夏氣行於肌肉;秋氣行於皮膚;冬氣行於骨髓。

又∶

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

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正發,人氣在脾;

五月六月,天氣盛地,地氣盛高,人氣在頭;

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陰氣冰地,陽氣始閉,人氣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至四時之月,宜各依氣之所行,兼存而為之。

又說∶

凡服氣皆取天景明澄之時為好,若恆風雨晦霧之時,皆不可吸引外氣,但入密室,閉服內氣,加以諸葯也。

行氣,亦稱鍊氣,亦泛指一切氣法;但行氣與服氣亦稍有不同,服氣在於服外氣以養身,行氣則重點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適我之體,攻我之疾,或者是用氣以抗拒外界某種事物之侵襲。簡而言之,即心存有所主,氣行有所適之意。魏晉時,行氣之術已盛行,葛洪《抱朴子.內篇.至理篇》中說∶服藥雖是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又說∶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行數十人,皆使無所畏,此是可以禳天地災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擲人,以火燒人屋舍;或形見往來,或但聞其聲音言語,而善禁者以禁之,皆即絕,此是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暫經過,無不中傷,而而善禁者以禁之,能辟方數十里上,伴侶皆使無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悉皆伏不能起。以禁金瘡,血即登止。

又能續骨連筋。以焚白刃,則可蹈之不傷,刺之不入。若人為蛇虺所中,以禁之則立愈。《抱朴子內篇.釋滯篇》也說∶故行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上瘡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饑渴,或可以延壽命。行氣之法,《抱朴子內篇.釋滯篇》說∶初學行,鼻中引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 欲令己耳聞其出入之聲。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而鴻毛不動為候也。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雲笈七籤》卷五十七說∶長引吸而咽之,存入所患之臟腑,若非臟腑之疾,是謂肢體筋骨者,亦宜先存入所主之臟也。閉極又引,凡得九咽,覺其臟中有氣,乃存其,攻於所苦之處。閉極,微微吐氣,其息稍定更咽而攻之,覺疾處溫暖,汗出為佳。若在四肢.應可導引者,則先導引其處,已後攻之。又《雲笈七籤》卷三十二說∶凡行氣,以鼻吸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曰長息。內氣有一,吐氣有六。內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泗,皆出氣也。……時寒可吹,溫 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以解極。凡人極者者則多噓懷階道家行氣。此男女俱存法,法出於仙經。

道教宣稱是愈病長生的要術。胎息,指鍊氣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胎息與服氣.行氣亦有所不同,服氣行氣乃是吸外界之氣,而胎息則是指服自身內氣。此術古已有之,《後漢書.王真傳》∶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賢注∶《漢武內傳》曰∶王真字叔經,上黨人,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又《抱朴子內篇.釋滯篇》∶予從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熱,輒入深淵之底,一日許乃出者,正以能閉氣胎息故耳。又說∶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雲笈七籤》卷五十八中有《胎息精微論》,首論胎息之要旨說∶身不衰老,內食太和元氣為首,清凈自煉,委身放體,志無念慮,安定臟腑,洞極太和,長生久視,潛氣不動,意如流水,行之不休,得道真矣。至道不遠,近在已身,用心精微,命乃延永。這些法訣,說法不一,其初習此術,均謂以鼻引而閉之,乃以口微吐之,皆不令己耳聞其氣出入之聲,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候。《胎息精微論》說∶凡餌內氣者,用力寡而見功多,惟在安神靜慮,不煩不擾,則氣道疏暢,關節開通,內含元和,終日不散,膚體潤澤,手足汗出,長生之道訣在此矣。關於方法則說,從夜半後服七咽即閉氣,但內氣不出鼻口常徐徐出納,外氣內氣都不相雜。至五更又服七咽內外之氣不相混雜也。胎息之妙,窮於此也。又《胎息雜訣》中說∶但徐引氣出納,則元氣亦不出也。胎息者然,內外之氣不雜,此名胎息。然用功之人,閉固內氣,迄亦微微通氣,往來便令不至咽喉,而返氣則逆滿上沖,不可抑塞.如此即徐徐放,令通暢,候氣調,即復閉之,切在徐徐在鼻中出入,勿令至喉,極力抑忍為之,須臾忽然自得調暢,內外泰矣。……又胎息之妙,切在無思無慮,體合自然,心如死灰,形如枯木,即百脈暢.關節通矣。若懮慮百端,起滅相繼, 欲求至道,徒費艱勤,終無成功。

明《正統道藏》中收有《高上玉皇胎息經》.《胎息經注》.《太上養生胎息氣經》等。

多種導引,是肢體運動與行氣.按摩.漱咽相配合的一種健身治病的方法。《雲笈七籤》卷三十六《玄鑒導引法》中說∶道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故也。若夫絕坑停水,則穢臭滋積;委木在野,則蟲矮太半。真人遠取於物,近取之於身,故上天引健而無窮,七曜運動而能久。小人習勞而湛若,君子優遊而易傷;馬不行而腳直,車不駕而自朽。導引之道,務於祥和,俯仰安徐,屈伸有節。導引秘經,千有餘條,或以逆卻未生之眾病,或以攻治已結之篤疾,行之有效,非言空也。又說∶一則以調營衛,二則以消谷水,三則排卻風邪,四則以長進血。故老君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言人導引搖動,而人之精神益盛也。《玄鑒導引法》列導引動作姿式十三條,如∶第一治短,結跏趺坐,兩手相叉置玉枕上.以掌向頭,以額著地,五息止。《服精氣論.導引論第三》中也闡述了導引術理論與方法,說∶夫肢體關節,本資於動,用經脈榮衛,實理於宣通。今既閑居,乃無運役事,須導引以致和暢,戶樞不蠹,其理自然。所以通津血,強筋骨.利關竅也;衛氣者,所以溫肌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也。談到方法則說∶凡導引,當以丑後卯前,天氣清和日為之。先解發散梳四際上達頂三百六十五過。散發於後,或寬作髻,亦得燒香,面向東,平坐握固,閉目思神,叩齒三百六十過,乃縱體平氣,依次為之,先閉氣,以兩手五指交叉,反掌向前極引臂拒托之,良久,即舉手反掌向上極臂,即低左手,力舉右肘,令左肘臂按著後頂,左手向下力牽之,仍並向左開右腋,努脅為之低右,舉左亦如之,即低手鉤項,舉兩肘偃胸,仰頭向後,令頭與手前後竟力為之,即低手鉤項擺肘,綟身向左向右,即放手兩膝上,微吐氣通息,又從初為之三度。又《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亦錄有導引次法。我國古時便頗重導引之術《莊子.刻意》說∶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熊經鳥伸即指導引。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有《導引圖》,繪有導引四十餘式。宋鄭樵《通志.藝文略》道家類著錄導引伯廿部廿二卷。道教素重導引功夫,意圖益壽長生,談導引的秘經中,列導引法千有餘條,而且各宗各派還自有秘法。一般的說,有∶《太清導引養生法》.《寧先生導引養生法》.《彭祖導引法》.《王子喬導引法》.《華佗導引法》等等。導引術,有益於健身.療病,道書中保存有大量資料,十分值得研究。道教煉養者多長壽,大都得益於這種功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水流而境無聲,得處喧見寂之趣;山高而雲不礙,悟出有入無之機
睡功古決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