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買書人,應當懂得去欣賞古籍善本

買書人,應當懂得去欣賞古籍善本

買書人,應當懂得去欣賞古籍善本

買書人,應當懂得去欣賞古籍善本

17年的中國拍賣史,同樣也是17年的古籍善本拍賣史:1993年,古籍善本在中國嘉德首拍;同年9月,首次書刊專場拍賣在中國書店進行;1998年,全國唯一一家專營古舊書的拍賣公司——中國書店海王村拍賣公司成立……在愛書藏書的人們為這諸多的「首次」而躊躇滿志,為這些年的古籍善本逐年量增價漲而喜不自勝之時,我們也應當冷靜思考古籍善本市場那些新舊問題。

買書人,應當懂得去欣賞古籍善本

善本何來善之名

善本,好書也。籠統來看,只要是珍貴難得,內容精美的古書刻本、寫本均可稱為「善本」。

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籍大都是寫本,將原稿或別本繕寫下來,與原文校核無誤,便為善本。唐以後,雕版印刷術得到應用,書籍便有了「版本」一說;雖為後人考證加大了難度,但也給善本的收藏增添了諸多趣味。

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陳義時是目前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唯一一個「傳人」。

版本出處的不同,收錄文獻的多寡,校勘的精劣,印刷(繕寫)質量的高低,出版時間的早晚等,就讓古籍有了足本與殘本、精本與劣本、古本與今本、孤本與複本等方面的差別。在擴大了善本內涵的同時,歷代的學者、藏家也對其標準有了不同的定義。其中,清末張之洞解釋善本之義有三:一曰足本,無闕卷,未刪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舊本,舊刻、舊抄。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文獻性、技術性與藝術性。

隨著收藏市場的發展擴大,善本的時代下限有幾種說法,有的堅持乾隆六十年,有的則寬泛些,甚至延展到1949年,在各個拍賣公司的「古籍善本」專場中,年代的起止談不上什麼規定,可以說是從古到今。當然,什麼好賣就賣什麼是市場規則,但是從學術的角度來說,善本的定義還是從嚴為上。

特定的歷史環境賦予了不同年代的書籍獨有的風貌品格。一頁宋版一兩金,宋代刻書將唐代褚、顏、歐、柳等諸位書法大家的字體運用於刻書之中,在將楷書推至高潮的同時也給予了宋版書端莊凝重的精神氣質。此外,其稀少的存世量也決定了它價格的高昂。元版書秉承南宋遺風,形成了黑口、趙字、無諱、多簡的風格特點。「黑口」指中縫線上下兩端的墨印黑條,「趙字」 指刻書用字大多模仿趙孟頫的字體,「無諱」指書中不見因避諱而少筆多畫或借用它字的諱字現象,「多簡」 指多用俗字、簡化字。明代刻書分早、中、晚三期,風格不盡相同,早期「黑口趙字繼元」,嘉靖時期開始「白口方字仿宋」,萬曆之後則是「白口長字有諱」。

買書人,應當懂得去欣賞古籍善本

中國嘉德2018春拍《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以1.104億元成交

清以前出版並存世的雖有不少善本,可大多被藏在國有圖書館、博物館裡,不可能出現在市場中;少數在海內外私人藏家手裡,也輕易不會出手,故市場上可見的大多為唐人寫經、宋版殘頁。元、明、清前期古籍乏善可陳,大量的是清中後期與民國書籍,更得讓人沙裡淘金。清初善本多有明代遺風,字形長方,橫細豎粗。根據出版方不同大致可分內府刻本、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至康熙時,字體開始變化,多用始於唐宋、流行於明清官場科舉的「館閣體」。至嘉慶時,已然失去了前人刻本那種舒展圓秀的雅氣,而變得呆板失神。民國時期的圖書出版量極是可觀,內容豐富;且距今年代較近,流失損壞較少,因此價格也較低,但其中也不乏精品。

因此,所謂「古籍善本」拍賣主要還是古籍拍賣, 而看不到幾本善本;但在各個拍賣公司有關專場拍賣的圖錄中,隨意拔高地位、任意擴大影響、肆意填充內涵、故意導人遐想的評語可是比比皆是。更可笑的是,一些評語還在各個拍賣公司的圖錄中抄來抄去。學術評估幾乎缺席,這對於以學術見長的「古籍善本」市場來說,其危害幾乎是災難性的,理應得到有關人士的高度重視。

2000年4月28日,「常熟翁氏藏書」共計80種542冊以45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入藏上海圖書館,其中有宋刻本12種、元刻本4種、明刻本12種、清刻本26種、名家抄本稿本27種。其中宋刻本《集韻》《邵子觀物內外篇》《長短經》《重雕足本鑒誡錄》《會昌一品制集》《丁卯集》《施顧注蘇詩》《嵩山居士集》等均為海內外孤本

買書多非讀書人

在仰望古籍善本飆升的價格時,我們有些好奇,都是誰在拍賣場中買書?買回去後,他們讀書嗎?

近來,古籍市場可謂佳績屢創;今年春拍中,中國嘉德成交4579萬元人民幣,北京保利成交3050萬元人民幣,北京翰海成交1108萬元人民幣……那些今年幾萬元、明年十幾萬元、後年幾十萬的古籍善本可以說是已非潛心問學的人士可以問津的了。但是當一些古籍進入家庭,成了一些人士的藏品時,人們又到哪裡去拜讀呢?如此看來,有關機構理應在這方面多花一點納稅人的錢,不應讓對大眾開放的圖書館裡充斥著沒有經過時間淘洗、空間置換與人類精神再創造的讀物,那裡面可是泥沙俱在!

與早已進入「億元俱樂部」的書畫、瓷器等門類相比,以千萬元計價的古籍善本似乎更適合於初涉收藏界的「小學生」們。許多拍賣公司也藉機牟利,幾冊書頁本來就值幾萬元,經過自炒、自拍、自買,再炒、再拍、再買,幾場拍賣下來,價格立馬翻番。而那些初學者不明其中門道,見有利可圖便進去湊湊熱鬧,結果卻是交了學費,因此也給本應清氣十足的古籍善本市場惹來幾分銅臭。

清乾隆五十六年版的《紅樓夢》一百二十回, 是《紅樓夢》成書後的第一個印刷本,世稱「程甲本」, 可謂紅樓夢印刷體「祖本」。目前此版本僅國家圖書館(八十回不全版本)、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存有,傳世量極少。2008 年11 月11 日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以212.8 萬元人民幣成交

買書者應當懂得去欣賞古籍善本

作為書本的固有價值。與那些看一眼就知道美的擺件不同,古籍善本之美則是間接的。它的藝術價值是它立於收藏界的基石,它的文獻價值讓它成為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資料,它的版本價值賦予了其自身獨特的收藏趣味。因此,藏要翻、藏要讀、藏要考證。

本來,在中國人的傳統里,書本是第一珍惜之物,也應是第一善待之物。但是,在市場的濁氣里滾了幾回,上面所載的大智慧彷彿也暗淡了些許。冗繁去盡留元氣,不論怎樣,或遲或早,書籍仍會回到它高雅純正的千古因緣里:因善而藏,因善而讀,方能因善而傳。

本文選自《收藏是一種記憶》,劍武著,大象出版社出版,2018年6月。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古典文學裡的買賣
信陽這對夫妻因夢想堅持開舊書店15年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