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萬佛朝宗,千年難遇的南紅佛緣

萬佛朝宗,千年難遇的南紅佛緣

申明:

本文中所有南紅產品圖片

均由醉美南紅實物拍攝

轉載請標明出處

佛,在世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是佛教文化中超然在外的精神膜拜對象,是讓我們能夠保持心靈安寧的信仰之源。

中國人大多崇佛,以佛像為題材的作品數不勝數,而我手中這件黃皮包漿南紅雞血紅玉雕作品,名叫萬佛朝宗,便是諸多佛像作品中最為獨一無二的一件。

棲林風騰作品:萬佛朝宗

如果單看它的皮相,或許不算出挑,但絕對特別。

大面積的黃皮包漿,黃肉層色澤深淺不一,深褐、薑黃、明黃……各色相互交融,色與色交織、糅合,這樣黃皮漿層極其適合俏色巧雕,這是包漿俏色賦予它的獨特性。

同時,又在此營造出了一種奇異幻變的新色相,伴著色質濃郁的雞血紅,皮、肉各處細潤清凈,醇厚濃郁,飽滿了包漿料獨有的歲月感。

初見這枚原石時,我也曾暗嘆可惜,但內心卻總覺得還大有可為,如果說還有什麼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那便是構圖了。

以非常規的構圖來營造特殊的畫面,藉助原石特殊的色質構成,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便是我心之所向了。

由著內心的想法,我開始在原石上描繪,並非一氣呵成,而是經過無數次推倒重來,細細推敲,才有了這件「萬佛朝宗」的初始畫面。

從洛陽石窟的佛像中汲取靈感,依照料質豐富的層次變化,繪製了12尊大小不同、容貌各異的佛像。

其中11尊石窟佛像,目光所向正是最前面的釋迦牟尼,營造一種攝人心魄的宗教莊嚴感。

雕琢的過程中,我們並沒有一味迴避料子的特性,有時候只去展現大多數人能接納的部分,其實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一如這件「萬佛朝宗」,沒有把黃肉層剔除,只留最美的那一處雞血紅,而是以黃肉層作為寫實的風化土層剝落的效果,襯托出斷壁殘垣,滄桑演變的歷史感……

縱橫的溝壑,不只是表面的藝術肌理,經過剔雕顯露出深淺的變化,比例處理不僅要巧妙,還要不露人工雕琢的痕迹,呈現天然形態的原始樣貌,若是少了這黃肉層的存在,恐怕也無法演繹。

不斷遭受侵蝕風化的無數石窟中,有一尊尊小小的佛,皆持蓮花坐;而在眾佛之前,漫天黃沙過後,釋迦牟尼佛尊像,寶相莊嚴,慈悲含笑,慢慢浮現而出...

雕刻的手法,除了雕剔還結合了浮雕,依據原石的料質和色澤變化,進行精密細緻的處理,尤其是釋迦牟尼佛尊像的雕琢。

精細到每一縷螺發,五官豐潤,面容祥和,眉間一點白毫,正應了那句「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面上那一抹慈悲笑容,更是包羅世間萬象。

正是由於原石自身的獨特屬性,現加上強而有力的構圖,才有了這件「萬佛朝宗」的精彩呈現,

只需適合恰當的方法詮釋,便能令這一副作品有了油畫般的質感,更加吸引人的視線,輕易便能觸動人的內心。

很多人喜歡它奇妙的構圖,沒有循規蹈矩,而是跳出了常規的比例、線條、立面承轉的框框,令這塊原石擁有了不一樣的命運,這樣強烈的自我風格確實令人記憶猶新,足以讓你在第一眼後就牢牢記住了它,還有藏在它當中那有趣極了的「靈魂」,或者說是深韻。

佛像的表達,見仁見智,一千個人心目中會有一千種不同的想法,而挑選佛像,則是需要耐心去慢慢等待,和喜歡的佛像相遇亦講究機緣,只要有一顆虔誠向善的心,相信冥冥之中總能獲得神佛庇佑,平安喜樂得度過每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醉美南紅 的精彩文章:

「帶黃」凍料,南紅圈的貴族!
無紅色不佳人,這幾種紅色珠寶最美最養女人!

TAG:醉美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