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冬天還沒到,大閘蟹已經戴起了毛手套

冬天還沒到,大閘蟹已經戴起了毛手套

「北風響,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不知不覺品鑒大閘蟹的最佳時節已經到來了。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概是當下最火,知名度最高的螃蟹。隨著冷空氣的到來,空氣日漸乾燥,正值當季的大閘蟹開始成為饕餮食客們的寵兒。

真的不是故意半夜饞你們!圖片:東方IC

不足兩寸的蟹斗內蘊藏著鮮甜肥嫩的蟹肉和香糯的膏黃,細細品味,足以讓人回味整個金秋。在享受這份美味的同時,我們也來了解一下關於大閘蟹的故事。

餐桌上的大閘蟹。圖片:Dennis Wong

戴著「手套」的螃蟹

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河蟹、毛蟹,是節肢動物門弓蟹科絨螯蟹屬4種蟹類中個體最大的種類,甲殼寬可達8厘米,體重可超500克。

大閘蟹標準照。圖片:Sytske Dijksen / wiki commons

大閘蟹的身體圓潤,背部墨綠色,腹部灰白,而最明顯的特徵,莫過於那對內外均長滿濃密棕褐色絨毛的蟹螯——絨螯蟹一名由此而來。另外,由於蟹螯看起來與連指手套頗有幾分相似,它在英文中被稱為「中國手套蟹」(Chinese mitten crab)。

中華絨螯蟹毛茸茸的蟹螯。圖片:Natural History Museum

同屬的4種中,與中華絨螯蟹最相似的是日本絨螯蟹(E. japonica),它的分布範圍也與中華絨螯蟹有很多重疊的地方。日本絨螯蟹的個體相對較小,但是要將兩者確切地分開的話,還得觀察它們兩眼間的額齒部分:日本絨螯蟹的額齒呈波紋狀,而中華絨螯蟹的額齒則有4個明顯的小尖。

日本絨螯蟹的標本,注意額齒的形狀。圖片:Daderot / wiki commons

中華絨螯蟹的額齒明顯更加尖銳。圖片:Peter van der Sluijs / wiki commons

另外兩種絨螯蟹:狹額絨螯蟹(E. leptognathus)和直額絨螯蟹(E. rectus)的個體就要小多了。這兩種絨螯蟹的額齒只分2葉,且螯足只有一面有絨毛。狹額絨螯蟹只在螯足的內面具有絨毛,而直額絨螯蟹只在螯足的外緣具有絨毛。

狹顎絨螯蟹,絨毛只分布在蟹螯內側。圖片:浪里小海豚

大海,生命開始的地方

大閘蟹是一種降河洄遊性的蟹類,簡單來說,就是生在海水,長在淡水。它們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淡水中度過的,而「蟹至秋冬之交即自江順流而歸諸海」。每年大概這個時候,大閘蟹們性腺成熟,開始向大海遷移,換言之也就是它們膏黃最肥美之時。

每年大閘蟹最好的時間只有那麼兩三個月。圖片:museilyvm

接近成熟的大閘蟹順著河流向海水遷徙到河口近岸,等來年開春,在鹽度和溫度的刺激下,會抱對交配。雌性排卵後,受精的卵粒會黏附在腹部的剛毛上。在自然情況下,虱狀幼體需要經過三到四個月的時間才能孵化,孵化後的虱狀幼體開始在海水中漂浮生活。大閘蟹一生只有一個繁殖周期,完成傳宗接代的大事之後,便紛紛死去了。

大閘蟹的交配姿勢。圖片:seerecht.org

孵化出來的蚤狀幼體需要經過5次蛻殼方才蛻變為大眼幼體,每一次蛻殼形體都會增大,而每一次蛻殼也都是一道生死關卡。大眼幼體時期的大閘蟹便開始向淡水靠近,再經歷一次脫殼後,大閘蟹即成為幼蟹,腹部捲曲到頭胸甲下,失去游泳能力,開始回到淡水中營底棲生活,在接下來的一年多的時間裡經過接近20次的蛻殼後,螃蟹才開始性成熟,並準備下一個輪迴。

大閘蟹的生活史。圖中2為蚤狀幼體,3為大眼幼體。圖片:徐興川(1994)

興盛的大閘蟹養殖業

中華絨螯蟹在中國的自然分布範圍相當廣泛,渤海、黃海和東海沿海諸省市均有分布。因為可以在海水與淡水中自由穿梭,與海洋相連通的江河湖泊中也都有它們的足跡,其中不乏遠離海洋1000多千米的湖泊。

最初,中國大閘蟹的養殖基本依靠從自然界中捕撈的苗種,然而三種絨螯蟹蟹苗的混雜,以及環境污染和對近岸和河流的改造,讓中華絨螯蟹的產量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種情況直到70年代大閘蟹的人工繁殖成功才開始慢慢出現轉機。

陽澄湖的大閘蟹養殖基地。圖片:張金橋 / 東方IC

現在,在適宜大閘蟹生活的廣大地區,大閘蟹養殖業極為興盛,尤其以華東一帶為甚。中國大閘蟹的年產量已突破80萬噸,產值超過500億元。

被「通緝」的螃蟹

一邊是對大閘蟹愛不釋嘴,而在另一邊,人們卻最不想看見它們。

當歐洲人看到崑山的這座巨型大閘蟹時,內心一定充滿了不理解。圖片:靳昕濤 / 東方IC

在中國以外,中華絨螯蟹的自然分布地僅有朝鮮半島的黃海沿岸地區,本也相安無事,然而隨著跨海交流的貨輪的往返,這種平靜的景象在上世紀初發生了改變。

為了在大海上穩定航行,貨船往往會在開動之前裝入一定數量的水,到達目的地之後再根據需要放掉。然而從港口裡抽進去的可不只有水,大閘蟹也神不知鬼不覺地隨著壓艙水,來到了歐洲的河流中。

1912年,大閘蟹首次在德國的河流中被發現。由於環境適宜、沒有天敵的干擾和人類的捕撈,大閘蟹開始迅猛地繁殖起來。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它們就已經入侵到了泰晤士河、萊茵河等歐洲各大水系,四處泛濫成災,挖洞破壞水利設施,排擠當地原生物種,成為歐洲各國生態管理者頭疼的大問題。

中華絨螯蟹在歐洲的入侵地圖,紅色為已建立種群,藍色為未確定是否已建立種群。圖片:S. Gollasch/ europe-aliens.org

1992年,大閘蟹更是橫跨太平洋,在美國舊金山灣被發現,並順利地在那裡「安家」,爾後的1998年,大閘蟹的降河生殖洄游,更是導致了加州特雷西一處魚類遷徙通道堵塞,魚類大量缺氧死亡。現在中華絨螯蟹在美國已經成為被「通緝」的入侵物種了。

你說什麼,派中國的吃貨去消滅它們?你還是想得太簡單了,中國的入侵物種還沒有被吃貨消滅完呢,不信?去今天的二條看看吧!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276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浪里小海豚。

好了,最後一個問題:

日曆娘今日頭像

關公蟹科 日本關公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刷牙?牙齦出血是缺維生素嗎?
吃貨能擊退入侵物種?愚蠢的人類,乃衣服!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