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走路就腳後跟疼,多半是這3種「病」!

一走路就腳後跟疼,多半是這3種「病」!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經常有人會有腳後跟疼、不舒服的癥狀,尤其是早上起床時,腳後跟一著地就會有針刺樣的疼痛。有的人在步行一段時間後,癥狀有所緩解,但是繼續活動,癥狀又加重。不同的原因導致不同的情況,常見的腳後跟痛有以下幾個原因。

1.腳跟跟骨骨刺

腳跟跟骨骨刺是腳跟疼的原因,但是骨刺並不是導致疼痛的直接原因,隆起的骨刺很容易使局部的軟組織,受到了勞損或摩擦,產生無菌性的炎症,腳跟部的疼痛程度,與骨刺大小沒有直接的關係,和局部的炎症反應輕重,往往有一定的關係。

2.風濕

這類患者的腳跟部疼痛,會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天氣冷時,患者腳跟部的疼痛就會明顯。

3.足底跖腱膜炎

足底的跖腱膜,能維持足弓正常緩衝震蕩,等於在彈跳或者蹦這些力的作用下,它有個緩衝作用,如果長時間走路或者過度負重,都會引起跖腱膜的勞損,最後導致了無菌性炎症,出現疼痛。

這三種都是常見的,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如果想進一步確認病因,當然還需要醫生更專業的檢查、體檢,或者詢問病史再確定。

中醫是如何看待足跟痛的?

足跟痛,癥狀雖然簡單,但病因複雜,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氣血不足,而足跟久任於地,致使足部之氣血運行失暢,經絡阻滯不通而造成疼痛;或體質素虛、腎氣虧虛,腎主骨,腎虛則陰精無以充養骨之末段,造成足跟痛。本病治療以疏通經絡、化瘀止痛為主。

1.針灸

可選用太溪、照海、崑崙、申脈、懸鐘、百會等穴位,針灸並用,若痛及小腿,可加承山、陽陵泉;氣虛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氣;血瘀加膈俞、太沖活血祛瘀;肝腎不足加肝俞、腎俞、復溜補益肝腎。

2.拔罐

本病可以選擇拔罐等方法來進行調治。

可選取兩組穴位,第1組:承山、太溪、崑崙、湧泉、照海;第2組:阿是穴、足三里等穴。將第1組穴位點按後拔罐15分鐘。第2組穴位常選用刺血拔罐法,將病變局部常規消毒,用三棱針點刺阿是穴,用閃罐法吸出瘀血。用火針點刺患肢足三里穴,用閃罐法拔罐5~10分鐘,以吸出較多瘀血為度。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風冷潮濕,減少站立或步行,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

3.食療

對症藥材:木香、何首烏、杜仲、莪術、紅花、草烏、巴戟天、虎杖。

此類藥物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對治療足跟痛,小腿酸脹等病症療效不錯。

對症食材:大米、板栗、核桃、蘋果、黃豆、豌豆、山藥、紅棗、茄子、鵪鶉、桂圓、黑豆。

此類食材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常食可以舒經活絡,治療足跟痛、腳踝腫痛、腿腳無力等病症。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名醫網 的精彩文章:

創新引領 科普惠民——「蒲公英醫學百科」全國科普日首亮相
咳嗽時把痰吞了下去,痰液中的細菌會對身體有什麼危害嗎?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