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什麼導彈能擊落超音速的戰鬥機,卻很難擊沉跑得慢的航母?

為什麼導彈能擊落超音速的戰鬥機,卻很難擊沉跑得慢的航母?

原標題:為什麼導彈能擊落超音速的戰鬥機,卻很難擊沉跑得慢的航母?


為什麼飛機的速度很快,但是防空導彈卻經常能夠擊落敵機,即便是美國當年最先進的F-117隱身戰機,也能被塞爾維亞的老式地空導彈打下來。而體積較大,目標更明顯的航空母艦,卻從沒有被導彈擊沉,二戰以來,哪怕是導彈擊中航母的戰例也沒有。這個問題看上去很怪異,有很多軍迷都問過,這是什麼原因呢?


快速飛行的戰機一旦被導彈鎖定,那麼基本要被擊落,但是龐大而緩慢的航母卻很難被擊中。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航母和戰機不一樣,作為艦隊乃至國家的重器,航母是被許多武器所重重保衛著的。


雖然說戰機速度快,但是現在的導彈絕對比你更快。受限於人的生理問題還有技術水平,有人駕駛的戰機速度一般在3馬赫以下,最大過載9G左右,例如三代戰機飛行員選拔標準是無抗荷措施承受持續10秒的4.25G過載,而殲-10戰鬥機飛行員身穿抗荷服可以飛出持續15秒9G的高過載機動,從而在機動性上完勝蘇-27戰機。



而空對空導彈的速度基本在4馬赫以上,地對空的導彈則要更高,由於沒有駕駛員的生理限制,導彈的過載設計可以放寬到30G以上,從而擁有比飛機強的多的機動性。所以說,在對抗導彈的時候,戰機的速度和機動性都沒有什麼用處,尤其是現代化導引頭的導彈,被鎖住了基本也沒太大希望逃脫了。

因此,即便飛機目標再小、速度再快,也逃不過導彈的攻擊。當然,還有艦空導彈、地空導彈,它們的作戰距離雖然比空空導彈要大一些,但主要仍是在幾十公里的範圍內。在這個距離上,瞄準你、鎖定你,飛機就很難逃脫。



航母和戰機完全不一樣,航母體積龐大,目標明顯,而且最大航速只有30節,比戰機的速度慢得多,相對於反艦導彈來說,簡直如同靜止的。但是航母決不會獨自出擊,一定是要有大批的軍艦和潛艇護衛。



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的美國中途島號航母戰鬥群。

以美國航母戰鬥群為例,在真正執行作戰任務時,通常會把戰鬥群分成近層防禦圈和外層防禦圈。近層防禦圈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一般和航母保持10公里左右的距離,為航母提供「貼身」保護,其中護衛艦還要為航母提供「擋槍」服務,執行替航母挨導彈等背黑鍋任務。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美軍的慣例,例如佩里級導彈護衛艦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在戰時擋在航母和巡洋艦等主力艦身前,替它們挨導彈和魚雷。美國航母戰鬥群在過去經常派遣佩里級護衛艦用來充當盾牌,佩里級省錢省到單軸單槳,在美軍定位里就是看家護院的家丁,替航母當沙包。因此佩里級的綽號就是「沙包艦」。



航母自己攜帶大量艦載機,艦載機會為航空母艦提供很大的防空範圍,艦載機可以提前攔截進入航母防空區的敵機,在很遠的距離先幹掉攜帶導彈的敵機,或者驅逐敵機,讓敵機沒有機會發射導彈。因此,即使航母再慢,也不是孤零零的反艦導彈能夠打到的目標。


航母戰鬥群具有極強的防禦能力,例如美國海軍,一般由1艘尼米茲級核航母,4~6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或阿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2艘核潛艇,4架預警機,二十多架F-18E/F艦載戰鬥機組成,能夠形成一個防禦範圍500公里的保護傘。外圍是E2C預警機和F-18E/F艦載戰鬥機的巡邏圈,能夠控制500公里範圍內的空中和海面防禦圈。中間由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上配備的宙斯盾相控陣雷達系統配合垂直發射的標準2導彈,內層是海麻雀和海拉姆等中近程艦空導彈,水下則是2艘核潛艇組成的反潛網路。這樣的一個防禦系統,能夠抗擊上百架轟炸機,數百枚反艦的飽和打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佐羅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無私援助這國200萬軍隊全部武器:光軍服就1000萬套

TAG:佐羅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