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港媒:中國激光衛星或成潛艇「死亡之星」

港媒:中國激光衛星或成潛艇「死亡之星」

原標題:港媒:中國激光衛星或成潛艇「死亡之星」


   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道港媒稱,中國正在研發一種搭載強大激光器的衛星用於反潛戰,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利用它來準確定位海面下500米深的目標。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日報道稱,這是中國不斷擴大的深海監測計劃最新的組成部分,除了定位潛艇外——大多數潛艇在水下不到500米的深度活動——它還可用於收集全球海洋的數據。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在其網站上稱,「觀瀾號」海洋科學衛星項目於今年5月在該實驗室正式啟動,旨在加強中國的全球海洋監測活動。該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衛星的總體設計,但是其關鍵部件正由全國20多個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共同研發。


參與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宋曉泉(音)表示,如果成功,這一技術將使海洋的上層水體變得「近乎透明」。這名科研人員說:「幾乎一切都將發生改變。」

半個多世紀以來,海軍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使用激光雷達技術來探測潛艇。從理論上講,當激光束遇到潛艇時,一些脈衝會反彈回來。然後被感測器接收,並通過計算機分析確定目標的位置、速度和三維形狀。


但在現實中,激光雷達技術會受到激光設備功率限制以及雲、霧、水的渾濁度甚至是魚和鯨魚等海洋動物的影響。除此之外,激光束在不同水體間傳播時會發生偏斜和散射,從而使得精確計算變得更具挑戰性。


根據公開情報,美國和蘇聯進行的這類實驗,最大探測深度不到100米。


近年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資助的研究項目加大了探測深度。DARPA研製了一種安裝在偵察機上的裝置,可以在200米深度左右可靠地探測到像水雷那麼小的目標。


報道稱,中國的新裝置能夠產生不同顏色或頻率的高功率激光束脈衝,使敏感接收器能夠獲取來自不同深度水體的更多信息。這些激光束可以掃描寬達100公里的區域,或者集中在一個僅1公里寬的地方。


它將與安裝在衛星上的微波雷達一起使用,以更好地識別目標。雖然雷達波不能穿透水體,但它能夠以極高的精度測量水面移動——因此當移動的潛艇產生小的水面擾動時,雷達可以告知衛星應該往哪裡投射激光束。


參與該項目的另一名研究人員張廷祿(音)表示,這種衛星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對溫躍層(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內目標的有效探測。儘管他拒絕詳細說明衛星在反潛戰中的作用,但溫躍層對潛艇的重要性已人盡皆知。溫躍層可以反射主動聲吶和其他聲學信號。這意味著潛艇有可能在溫躍層避開水聲設備的探測,但卻逃不過激光束的「眼睛」。


宋曉泉說,「觀瀾號」團隊的目標是利用所有可用的感測方法來實現儘可能深的探測深度。


根據紐約巴德學院無人機研究中心2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美國有60多套反無人機系統或產品,它們利用雷達、無線電、聲光電偵察跟蹤技術來攔截敵方無人機並將其迫停、劫持其通信,或用激光或射彈將之摧毀。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網站顯示,美國陸軍最新採購的是高功率微波反無人機系統,這正是美國陸軍本月早些時候表示計劃從該公司購買的系統。該系統是一套由飛機搭載的、能夠擊落無人機的激光武器,攻擊力強於陸基或手持武器。

與此同時,據該網站和中國內地媒體報道,中國擁有的此類系統不足20套,主要依賴雷達這類傳統手段來探測無人機——而且中國沒有任何可以對抗來犯無人機的欺騙或防護網技術。干擾系統似乎是中國對抗無人機最常見的方式。


但分析人士說,中國正開始奮起直追,許多公司和機構加入了研發反無人機技術的競賽,包括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華諾星空電子技術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學。


不過,英國IHS馬基特公司的航空航天分析員凱爾文·翁表示,新系統可能不會公開宣布或展示。


翁說:「我相信中國有更多國營或私營企業和研究機構進入了反無人機系統市場。」


無人機研究中心的阿瑟·霍蘭·米歇爾說,競相發展的企業都有機會取得反無人機系統的下一項重大突破。

資料圖片:防務展上展出的「沉默獵人」激光炮燒穿的鋼板。(圖片來源於網路)


他說:「鑒於我們談論的是一項新興科技,很有可能會有小型初創公司提出一種能夠完全主導市場的絕佳解決方案。就像中國初創企業大疆公司成為消費級無人機領域的市場主導者那樣。」


總部位於深圳的大疆公司生產用於航拍的商用無人機,估計佔全球市場份額的70%。該公司還設計和生產飛行平台和控制系統。


美國退伍軍人、無人機專家布雷特·維利科維奇說,該行業正在迅猛發展,以至於沒有哪種武器能在任何情況下百分之百有效地對抗所有類型的無人機——技術就是跟不上,這是各地都要面臨的一個挑戰。

他說:「問題主要在於,當今無人機技術發展如此迅速,導致這些反無人機系統在測試時就幾乎已經過時。」


維利科維奇還說,最好的方法是結合多種攔截技術的多管齊下戰略。他說,聲學探測——即通過無人機的獨特噪音來識別無人機,進而觸發消除威脅的系統——是需要進行更多研究的一個領域。


攔截無人機的方法:


1.干擾無線電頻率


通過生成大量無線電頻率輸出,干擾無人機和操作者之間的無線電頻率連接。一旦無線電頻率連接被阻斷,無人機只能降落或返航。


2.干擾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擾亂無人機的導航衛星信號,例如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或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導航衛星。一旦失去導航方向,無人機便會原地盤旋、降落或者返航。


3.電子欺騙


劫持敵軍無人機的通信鏈路來控制無人機。


4.激光

利用激光燒毀無人機的關鍵零部位,導致其墜落地面。


5.防護網


纏住目標無人機及/或其螺旋槳。


6.射彈


使用常規或定製的彈藥來破壞或摧毀來犯的無人機。


7.綜合攔截要素

同時使用多種反無人機系統,最常見的是同步使用無線電頻率干擾系統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干擾系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三年行動戰績多傷亡少 俄媒稱俄軍在敘戰場「學會打仗」
外媒:朴槿惠「親信干政」案二審加刑1年至25年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