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8年18中!日本又拿諾貝爾獎了...然而日媒卻唱衰?

18年18中!日本又拿諾貝爾獎了...然而日媒卻唱衰?

原標題:18年18中!日本又拿諾貝爾獎了...然而日媒卻唱衰?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重磅揭曉!


今年來了一個雙黃蛋,來自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因「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療法」的貢獻而喜提諾獎。



「我們與癌症戰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評獎委員會此次的評價超高的。

加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日本人近18年已經拿到了18個諾貝爾獎了。


也是牛到飛起。


進入21世紀之後,日本已經躍居到除美國外,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了。



現在已經有27位了。其中物理學獎11人、化學獎7人、生理學或醫學獎5人、文學獎3人、和平獎1人。


如此全面開花,主要是日本政府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一個嚇死人不償命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計劃。


此計劃歸屬於日本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之中。



與此同時,政府自然大力撥款。


僅僅是從2005年到2015年這十年,日本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超過美國在2016年2.8%的數值。

當時「50年30個諾貝爾獎」計劃提出來,各方也是質疑不斷。



巧的是,日本有機化學家野依良治也在同年摘得諾貝爾化學獎。


儘管外界普遍認為他是此計劃的開門紅,但這位大拿當時也是搖搖頭,覺得行不通,著實是好高騖遠了。


但如今看來,咱還是小瞧日本的戰鬥力了,計劃已經實現了大半。



而且在小編看來,日本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家的諾獎都是源自本國教育。


要知道在頭名美國,諾獎是被各國移民佔據了半壁江山。


日本重視國民教育,由來已久,打明治時代開始就不斷革新。


光看看日本的「全民讀書」風氣有多奢靡,就能震驚你。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福井謙一在《直言教育》中寫道,

「在我的整個初高中時代,給我影響最大的是法布爾的著作...他對我的人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稱,小學班主任送給他的各種物理書籍是他對物理的興趣起點。


讀書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齒輪。


而小編最佩服的還是日本人特有的民族精神,武士精神到今天就演變成了「一輩子堅持只做一件事」的匠人匠心。



以2016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日本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為例。


他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

而在功成名就之前,他在學術長河裡已經狂奔了25年。


博士加身的他,也曾在博士畢業後陷入迷茫。



不知道是該繼續搞科研,還是要下海尋覓工作。


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遵從本心,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9年,只為心中那個生物夢。


今年得獎的本庶佑也是一類人,他在癌症領域的研究上已經探索了30年,為人敬佩。



不過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值得一提。


如今的日本可謂相當爭氣,各國效仿、稱讚的聲音也是絡繹不絕,但日本媒體倒是個最大黑粉,致力于波冷水:

「都是吃30年前的老本有啥可驕傲的!?」

咋回事?



原來日本研究者的獲獎多是來自於30多年前的成果,在新領域上的研究其實處於鮮有人問津的狀態。


但話說回來,在老齡化猖狂的日本,對科學和教育重視到這般地步還是很值得稱讚的。


即便是如今取得重大成就,還不驕不躁,懂得居安思危。



真真是在世界舞台上為日本怒刷了一波好感。


小編心中一涼,那我們的祖國呢?


前段時間,航天研究機構的專家級研究員張小平離職引發熱議。



作為研究火箭發動機最核心的技術崗位,他的年薪僅為20萬元。


比起風光無限的戲子,鞠躬盡瘁的科學家們,更值得我們喝彩。


祖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裡是美國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還是沒頂住......
嫁入仇家40年,從囚犯之女逆襲成當今太后,她的段位比魏瓔珞還高!

TAG:這裡是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