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濟南第一名山的「前世今生」

泰山余脈豐富的地下水,浸出了濟南。

從此,這座城市與山有了不解之緣。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詩人李賀有言,「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站在千佛山齊煙九點坊的地方,向北能望見卧牛山、華山、鵲山、標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葯山九座孤立的山頭。滿山松濤,呼應著碧波輕涌,構築一座城市的水墨長卷。

其中,憑藉一戰役、一幅畫、一首詩而坐擁「濟南第一名山」的華山,成為古往今來人們競相攀登的名山。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華山,原名華不注,出自《詩經·小雅·棠棣》,詩曰:「棠棣之華,鄂不韡韡」。「華」同「花」,「鄂不」即「萼跗」,亦即花蒂。山名「華不注」,俗名花骨朵,意為此山如花附註於水中。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先說一戰役。

華不注,又稱「金輿山」,因當年齊侯頃公的金輿車路過而得名,這還得從五大著名戰役之一的齊晉鞌之戰說起。魯成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89年的春天,齊晉兩國交戰,齊頃公親率大軍在「鞍」與晉軍決戰。齊頃公自信滿滿,聲稱「滅此而朝食」,甚至未給戰馬披掛鎧甲就參戰,結果「齊師敗績」,齊頃公被晉軍追逼,「三周華不注」。危急關頭,大臣逄丑父果斷與之更衣換位,並佯命其到山腳的華泉取水,齊頃公方免罹難。至此,丑父冒著生命危險忠心救主的事迹載入典籍。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後來,曾鞏遊覽華不注,作詩一首《華不注山》:「高標特起青雲近,壯士三周戰氣酣。丑父遺忠無處問,空餘一掬野泉甘。」為丑父事迹不被彰顯而憤憤不平。而清代趙執信來到華不注,也深深緬懷丑父之人格:「欲尋丑父易位處,華泉之水今獨清。」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在於山水之間回蕩著的浩然之氣,華山便是最生動的寫照。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在於山水之間埋葬著的忠孝之魂,華山便是最厚重的櫞筆。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閔子騫最早葬於華不注山下。鞭打蘆花的故事,在濟南大地上流傳已久,小子騫跪求父親的場景,不知令多少人感動落淚,「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團圓。」父親的粗暴,繼母的狠心,更反襯出閔子騫的寬厚、善良,最終注入華山的文化流脈中,福澤後代。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再說一幅畫。

某個秋高氣爽的午後,趙孟頫和愛妻管道升外出閑逛,不覺中來到鵲華橋,他舉目四望,被遠處鵲、華二山的迷人景色所傾倒,兩人喜出望外,暢懷淋漓,夕陽遍灑大地,才戀戀而歸。

偶然的一次邂逅,卻成就了一個夢。

趙孟頫回到家鄉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後,一天,他和好友們相聚在一起飲酒作詩,說起遊覽過的名山大川,他對濟南的山水盛讚連連,提及鵲、華二山,一座渾圓敦厚,一座尖聳入雲,兩座山峰形態迥異,窮盡山之俊美巍峨,在座的為之神往,唯獨周密低頭不語,他詢問才得知內情。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周密常年居在江南,祖籍卻是齊州歷城,「我雖居吳,心未嘗一飯不在齊也」,他自稱「歷下周密」。應周密之邀,趙孟頫取來畫具,提筆揮毫,憑著腦海中的記憶,繪製完成《鵲華秋色》,後來成為傳世名作,清代傳入宮廷收藏,現珍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館。

趙孟頫在題跋中書:「公謹父齊人也,余通守齊州,罷官歸來,為公謹說齊之山川,獨華不注最知名,見於左氏,而其狀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為作此圖。其東則鵲山也。命之曰鵲華秋色雲。」一幅畫,一段情緣,最終都入了夢境。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還有一首詩。

當屬李白的名篇《古風·昔我游齊都》,「茲點何秀俊,綠翠如芙蓉」,「含笑凌倒景,欣然願相從。」「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餘一白鹿,自挾兩青龍。」其實,古時華山名氣甚大,無數名人志士紛紛登臨,留下璀璨的詩篇,元好問詠嘆,:「華山正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王惲客居濟南,留給後世一篇《游華不註記》,文中描繪了華不注一帶的山水盛景。至明朝,亢思謙寫《續游華不注峰記》時,欲抵山下已須舍舟而乘。到了清代,全祖望游華不注,周圍已是莽然田舍。後來,康有為來登華不注,大讚

「南京鐘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揚州的七星山,蘇州的橫山……然山水之美皆不如華不注也」

三生三世,十里華山

固然,康有為「誠宜移都會於華不注前」的設想沒有實現,但是,令人無比欣喜的是,伴隨華山片區的規劃建設,生態濕地公園初露芳容,光華大道已經鋪就,華山湖面基本成形,昔日山水相映、雲潤霧蒸「鵲華煙雨」的盛景將指日可待。

就像年過七旬的老華山人張善富所說,「千佛山有山無水,趵突泉有水無山,唯獨華山景區有山有水,山水俱佳。

新華山,使勁兒的開,迎接天下客人的到來,書寫新的生命華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