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羅馬軍隊不但打不過漢朝軍隊,並且被漢朝收留,在此定居了下來

古羅馬軍隊不但打不過漢朝軍隊,並且被漢朝收留,在此定居了下來

在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頭同盟」之一的克拉蘇發動了對帕提亞(古代中國稱之為安息,即今伊朗一帶)的戰爭。在對敵方環境特點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克拉蘇貿然派遣了7個軍團總共4.5萬人的兵力前往作戰。在帕提亞重裝騎兵的引誘下,羅馬軍隊深入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西部沙漠地帶。由於羅馬人既不習慣沙漠作戰,又不熟悉戰場環境,所以不能組織有效的法攻和防禦,一仗下來, 就有2萬多羅馬人被殺,1萬多人被俘,克拉蘇本人也戰死動場。所幸的是,克拉蘇之子率領第一軍團所剩的6000餘人突圍成功,但突圍之後的他們卻如泥牛入海,音訊全無。然而在中國的史書上卻找到了他們的記載。

據《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漢軍在與北匈奴郅支單于的軍隊作戰時,注意到單于手下有一支很奇特的僱傭軍,他們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土城外設置「重木城」。而這種用圓形盾牌組成魚鱗陣的進攻陣式,和在土城外修重木城的防禦手段,正是當年羅馬軍隊所獨有的作戰手段。當年陳湯等人看到的這支奇特的隊伍也許就是17年前失蹤的古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部?

史書上還介紹,那次戰鬥,漢軍大獲全勝,斬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餘人。漢軍將這些戰俘帶回了中國。並且在這個時間段,西漢河西地區的版圖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名叫驪罷的縣,並且修建了驪罷城堡,並且通過對史料的研究,發現《後漢書》有這麼一條記載:漢初設立驪罷縣,取國名為縣。驪罷是當時中國人對羅馬人的稱呼,那麼這個縣是不是就是為了安置羅馬人的呢?既然如此,那麼驪罷城堡有在那呢?因為只有找到證據,才能證明中國當時打敗了這支羅馬軍隊,並且收留了他們。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和實地考察,史學家們將追尋的目光停留在了甘肅永昌的者來寨。他們發現這座古城時,古城已經只剩斷壁殘垣了。在這座古城遺址中,考古人員發掘出了一處前後兩室的漢代墓葬, 前室有4件完整的灰陶、 陶灶和陶倉,後室遺體的頭骨旁有一撮毛髮, 呈棕紅色,遺休下面有一枚紅色紐扣。經考古論證,墓主為漢代的歐洲人。

根據一件件出土文物,史學家們推斷得出,甘肅永呂縣的者來寨正是驪罷古城遺址,也正是羅馬戰俘的聚居地。在考察者來寨的過程中,專家們發現,儘管這裡的村民們講漢語,族系也為漢族,但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有歐洲人的相貌特徵:個子高大,藍眼睛,眼窩深陷,頭髮呈棕色,汗毛較長,皮膚為深紅色。有人對此進行了專門統計,結果發現,者來寨共有400多口人,其中具有歐洲相貌特徵的有200多人。這些被外人稱為「黃毛」的村民很少出外做事,他們總有一種自卑感,因此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出外做事總要把頭髮染成黑色。其實這時候不免發現,強漢畢竟是強漢,當時的人都以自己是漢人而驕傲自豪。

專家們還對這裡的民俗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當地民俗具有古羅馬遺風。當地人的葬俗與眾不同,他們在安葬死者時,不論地形如何,一律頭朝西方。專家們認為,這正是面向古羅馬的方向。

根據這些種種證明,專家們推斷:在公元前53年的那場戰爭中神秘失蹤的古羅馬第一軍團,在東移的過程中曾被匈奴收留,後來又被漢軍俘虜,最後由西漢政府安置在驪罷古城定居了下來。其實也就是說,在當時那個環境,漢朝很開放,對外來民族很包容,因為我們當時有民族自信,而非現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哉 的精彩文章:

史前文明茹毛飲血?錯了,他們比我們更先進,只是最後毀於核爆炸
擁有高度文化瑪雅文明,只因做了此事一夜之間回歸了蒙昧

TAG:智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