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天氣漸涼,小心這些「秋季病」找上你!

天氣漸涼,小心這些「秋季病」找上你!

金秋時節,氣溫逐漸降低、晝夜溫差增大,很多疾病也將進入高發期,快來一起看看如何預防這些疾病吧!

胃病

深秋及冬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複發的高峰期。因此,潰瘍患者在寒冷的深秋及冬天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保持情緒穩定 ,避免情緒消極低落,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平時可以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改善胃腸血液供應,也要注意防寒保暖, 特別應注意腹部保暖,同時堅持定時定量進餐,食物冷暖適宜,但切忌暴食和醉酒,避免服用對胃腸粘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

心腦血管疾病

10月末到11月初是高血壓病發作的第一高峰期。心腦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要從寒露節氣開始注意預防。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少食油膩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發怒、急躁,清晨去廁所時,應改蹲式為坐式,大便時間不能太長,大風天盡量別出門,若非出去不可,最好在上午10點以後,外出時最好帶點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藥物。

感染性腹瀉

秋季導致感染性的腹瀉主因是病毒感染,常見為輪狀病毒感染,嬰幼兒多發。預防關鍵是注意孩子的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注意為孩子保暖,避免其腹部著涼;經常對家中嬰幼兒的奶瓶、水杯等用品煮沸消毒。6個月-3歲的寶寶,可以於在每年7-9月份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進行有效預防。

季節性抑鬱症

天氣日漸轉涼,反而會出現心情鬱悶,四肢發麻、疲憊、失眠等情況。其實這都是秋天季節性抑鬱症的高發期。當陽光強度降低時,由它控制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減少,這會使人體細胞興奮性降低,人的情緒就會變得低沉,嚴重者就會引發抑鬱症。因此,加強日照和光照是快樂起來的第一要領,好心情還要睡出來。睡前半小時應避免腦力和體力勞動,不要帶著思考上床,聽聽輕音樂,適當喝點牛奶、燕麥粥等有助於睡眠。

皮膚病

秋季皮膚水分易流失,從而降低皮膚的屏障功能,易出現皮膚過敏問題。秋天是大閘蟹等蟹類美食上市的季節,與此同時,醫院皮膚科因吃蝦蟹過敏的病人也會增多。這主要跟病人的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有很大關係。蝦蟹類食物中的異種蛋白質含量很高,性寒且帶濕毒,屬「發物」,皮膚病患者或皮膚易敏感的人不宜吃。建議家庭藥箱準備一些撲爾敏一類的治藥物,一旦出現過敏情況,可先吃此類藥物再到醫院治療。

結膜炎

空氣乾燥的秋季是結膜炎好發的季節。結膜炎本身對視力影響較小,但若炎症波及角膜或引起併發症,可導致視力損害,甚至失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常可引起暴發流行,故預防工作不可忽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隨意揉眼。校園、企業等集體單位提倡流水洗臉,毛巾、手帕等物品要與他人分開,並經常清洗消毒。工作環境多風、塵煙等刺激者,應改善環境或每天貼一貼中藥無護眼貼,在預防和改善結膜炎的同時,消除眼疲勞,保護雙眼。

中秋

醫生

任翠玲 主任醫師

任翠玲 主任醫師

原鐵道十三師醫院內科專家

遼東名醫金世堂關門弟子,曾隨老師研究各種膏滋(膏方)如:龍鳳益氣膏,龍鳳補腎膏、降糖膏方等等不下20餘種,任老對膏方的開方、備葯、熬制等各個環節均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如:「一定要精先」地道藥材「,任老說只有這樣才能熬出好的膏滋來。

把時間交給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醫堂中醫養生 的精彩文章:

92歲老人血管好得像29歲,他說每周吃三次這道菜!
西洋參與黃芪結合,打造益氣強心「黃金甲」

TAG:世醫堂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