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酒事|古代著名酒局——扭轉乾坤篇

酒事|古代著名酒局——扭轉乾坤篇

原標題:酒事|古代著名酒局——扭轉乾坤篇


在中國歷史上,酒局與時局永遠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場著名酒局都有其特定目的和意義。酒局可以融洽氣氛,也可以改變歷史。今天,我們就來回顧幾個足以扭轉乾坤的酒局吧!


澠池之會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得到絕世寶物和氏璧,秦王得此消息,十分羨慕,便派人送信給趙文王,願意拿十五個城池換這塊璧。藺相如毅然承擔出使秦國的重任,並且「完璧歸趙」。


秦國攻打趙國,兩軍一番廝殺過後,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假意商量停戰。趙王既害怕上當,又不敢不去。藺相如便親自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在迎客宴上,趙王被迫鼓瑟,藺相如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


後來,秦國群臣向趙國要十五座城,藺相如寸步不讓,提出用秦國的國都咸陽作為交換條件,秦王理屈詞窮。


直到酒宴結束,秦王都沒有佔到趙國的任何便宜,心中不服,但聞趙軍守在邊境,又不敢輕舉妄動,只得作罷。澠池之會讓趙王又一次見識到了藺相如的過人之處,回去便任命其為上卿(相當於宰相)。


鴻門之宴


秦朝末年,劉邦與項羽各自為營。項羽受人挑撥,計劃攻打劉邦。劉邦大打感情牌,請項羽的叔父項伯為自己說情。項伯應允,並約劉邦到營中拜訪項羽。


次日,劉邦如約赴鴻門宴。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欲趁機殺掉劉邦;項伯也撥劍起舞,保護劉邦。


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項羽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賞賜他好酒好肉。把酒言歡中,樊噲義正言辭地批評項羽誤解劉邦的忠心,項羽無力反駁。席間,劉邦借口如廁,樊噲緊隨其後。樊噲跟劉邦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劉邦聽完便立即跑路了。


青梅煮酒


東漢末年,羽翼未豐的劉備無處落腳,只得帶領兄弟歸附了「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到了許昌之後,漢車騎將軍董承曾來找劉備商議除曹之事。為避免曹操生疑,劉備開始藏拙,每日種菜澆園。


曹操手下建議除掉劉備。曹操為試探劉備之心,便以觀賞、品嘗青梅為理由,邀請其到參加賞梅宴。兩人在庭院中溫酒而論,言及天下英雄,劉備說出冀州袁紹、淮南袁術、江東孫策、荊州劉表等人之名。曹操卻以一副睥睨天下的口氣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聽完,嚇得筷子掉在了地上,明白曹操已經對自己起了殺心。幸好,天不滅劉備,此時忽傳驚雷,劉備趕緊掩飾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這次酒局之後,劉備迅速找機會脫離了曹操。

曹操為何沒有藉此機會殺掉曹操?並非真的因為劉備藏拙的智慧,而是曹操擔心殺了劉備一人,失去其他想投靠曹軍的英雄。此次酒局之後,劉備龍歸大海,虎入深山,後來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打破了行將大一統的局面,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三國。



群英會


三國時期,東吳周瑜在帳中正與眾將議事,忽聞故人蔣干來訪。蔣干如今已是曹操名士,此番前來,假意敘舊,實則說降。周瑜心知肚明,便命眾將依計行事。

一番寒喧之後,周瑜大擺接風宴,並說:「吾自領軍以來,滴酒不飲;今日見了故人,又無疑忌,當飲一醉。」席間觥籌交錯,興之所至,周瑜還帶領蔣干參觀了東吳軍營的精兵強將。飲至天晚,點上燈燭,周瑜舞劍作歌:「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歇罷,滿座歡笑。


蔣干被周瑜的氣勢震住了,不敢提及遊說周瑜投降曹操之事。宴席過罷,蔣干扶著喝醉的周瑜回房。在周瑜「酣睡」時,蔣干發現了一封蔡瑁和張允的「投降信」,第二天一早就趕回曹營。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蔡瑁、張允。


此次酒局,一個勸降不成,便試圖以雞鳴狗盜之術盜取敵方機密,另一個則將計就計請君入甕。結果,因為沒有擅長水戰的將領,赤壁之戰時,曹軍大敗,落荒而逃。



杯酒釋兵權


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宋朝開國皇帝。大凡王朝開國,自然是「飛鳥盡,良弓藏」,皇帝往往會殺掉一些對王位有威脅的將士。


趙匡胤不願直接殺人,於是想出了新辦法。他大擺慶功宴,請手握重兵的幾位大將吃酒,席間訴苦:「當皇帝不開心,每天都睡不著。」幾位大紛紛上前勸慰,趙匡胤又說:「不如各位,飲下杯中酒,解下手中兵權,回去多置產業,安享晚年。」幾位大將如醍醐灌頂,當即幹了杯中之酒,告老還鄉,從此君臣相安。


趙匡胤雖武人出身,卻不迷信武力,一杯酒,一席話,便解掉了禁軍大將的兵權,千年之下,這也算是頭一份了。趙匡胤手裡的這杯酒是心系兄弟、心繫天下的仁心,也是雍容氣度。



城頭置酒


宋真宗年間,遼軍大舉攻宋,直逼都城。宋真宗慌了,找幾位宰相議事。別人都主張遷都,唯有宰相寇準力主皇帝御駕親征。在寇準的堅持下,宋真宗趕到了前線澶州城。皇帝一到,宋軍士氣大增。


宋真宗遙遙望見遼軍軍容整齊,聲勢浩大,心中忐忑,又萌生退意。結果派人出去一看,寇準正在城頭擺下助威宴,獨自暢飲烈酒。


宋真宗心想,大臣都在城頭上喝酒了,這場仗是贏定了。 而後果真如此,宋軍在正面對決中戰勝了遼軍,並達成和平協議。


其實這次酒局,寇準是在「作秀」,不僅威懾敵軍,也令皇帝安心坐鎮。寇準這酒杯里裝的除了陽剛之氣外,還顧及著君臣之禮。



「無酒不成席」,有酒便能扭轉乾坤。中國歷史上每一場著名的酒局,其實都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暗藏著種種玄機,值得細細揣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國酒茅台文化研究會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國酒茅台文化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