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日本地下660公里處出現滯留物體,卡住地球引擎,科學家暫時無解!

日本地下660公里處出現滯留物體,卡住地球引擎,科學家暫時無解!

地球內部究竟是怎麼樣的?你可以想像一口很大的鍋,煮著一大鍋各色菜肴組成的粘稠的稀飯。火從下面加熱,熱量向上傳遞,越到上面溫度越低,在鍋的最上面,稀飯已經冷卻,結成了一層硬皮,螞蟻都可以在上面築窩。偶爾會有炙熱的液體從縫隙里升到表面,沖開稀飯皮,這大約就是地球的火山爆發。而熱液在稀飯皮下涌動,造成稀飯皮不斷鼓起、落下、移位,大約就是地球的山脈隆起和地震了。

地球內部大抵就是如此。放射性物質沉積到地核,成為熱源,加熱那裡的鐵鎳等重金屬,使之熔化。而最核心處由於壓力太大,形成了固體的地核,外面則是液態的外核,負責啟動並維持地球的磁場。外核之上是地幔,溫度進一步降低,但仍然可以把鐵鎂硅酸鹽岩石軟化,地幔中間有很多細細的地幔熱柱,岩漿通過熱柱不斷向上升去;到達地幔頂部後熱柱擴張成蘑菇型,平攤冷卻後形成玄武岩岩石圈;熱柱尾端會繼續上升,在固定地方形成熱點,當上面岩石圈移動錯位,就會噴發成為火山。當然這個過程極為緩慢,時間是以千萬年來計算的。地幔內部的熱量流動,就像一個巨大的地球引擎,驅動著地表的板塊運動及造山、火山及地震等地質活動,甚至地磁現象。

地殼上的板塊分為大陸板塊和海洋板塊,地幔對流湧上來的岩漿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處80000公里長的中洋脊泄露出來,形成玄武岩,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逐漸向兩側擴張,推動海洋板塊向大陸板塊挺進。由於海洋板塊較重,最終會插入大陸板塊下面,造成山脈隆起,以及周圍地質結構的不穩定,形成火山帶、地震帶,最著名的就是環太平洋火圈,地球上90%的地震及81%的最強烈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巨大的火山帶上。

隨著中洋脊湧出的岩漿不斷將海洋板塊推向大陸板塊,板塊插入大陸板塊後,隱沒到地幔的部分會一直向下俯衝。這就來到了我們今天的重點,這些俯衝進地幔的板塊碎片,命運會是怎樣的呢?

由於板塊碎片較冷較硬而地幔較熱較軟,它們會在地幔里逐漸下沉,一直到地幔和地核交界附近被重新加熱,與下地幔同化後重新成為地幔的一部分,再次進入循環之中。這個過程大約在兩億年左右,也就是說,從中洋脊湧出的岩漿,來到地球表面形成玄武岩,大約兩億年後,就會在海洋邊緣的大陸板塊下重新回到地幔,所以海洋地殼大都很年輕,不超過兩億年。

然而,一些研究發現,位於日本和菲律賓附近太平洋地下的一些板塊碎片,在地球內部沉降數百公里後,卻停在了660公里深的上下地幔交界處,地球引擎就像被它們突然卡住了一樣。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地震數據,開發了一種真實的計算機模擬方法,來模擬熱量和岩石是如何在整個地球內部循環的。結果表明,唯一能夠解釋這些板塊停滯的原因是,在上下地幔之間存在一層薄薄的低粘度岩石。板塊碎片到達這裡後,開始在這層底粘度岩石上水平滑動,不再沉降,看起來就像地球引擎中出現了一個運轉不暢的粘滯點。

這些停滯的板塊只出現在亞洲地下,特別是日本東海岸和馬里亞納海溝深處。而北美和南美地下的板塊碎片則像通常一樣,暢通無阻地向地核前進,研究人員認為原因可能和地面的板塊運動有關。他們認為這是相當近期的現象,可能發生在過去2000萬年之內;這些碎片也不會一直賴在那裡,在水平滑動一段距離後,還是會繼續向地核俯衝。

換句話說,這些板塊碎片,就相當於地球引擎的扳手,對地球內部熱量流動會有小小的阻滯,一旦移開,地球引擎就會繼續運轉。

這項研究發表在10月1日《自然地球科學》上。

戴維科學微信公眾號:xudewen028——中國最文藝最有趣的科學自媒體,獨立中立自立的觀察者。歡迎賜稿。有文學科學基礎的可指導創作,請留言垂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德文 的精彩文章:

小矮人僅1米高,神秘出現又消失,或被人類祖先和火山共同滅絕!
公元5世紀就有賓士車的三叉星標?考古學家發現驚人寶藏!

TAG:徐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