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南疆與北疆會形成完全不同的民族結構?

為什麼南疆與北疆會形成完全不同的民族結構?

文/王凱迪

提到新疆,人們的第一反應大多數是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姑娘和絢麗的清真寺,然而,這樣的場景大部分集中於天山以南的南疆盆地周邊,而在天山以北的准格爾盆地,蒼茫的草原上來回賓士的則是以哈薩克族與蒙古族為首的馬上男兒。新疆的民族分布,以天山為界形成了南北迥異的圖景。

圖/北疆草原花海

地理環境差異

造成南北疆地區民族分布與社會風貌迥異的基本因素是地理分異。

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佔據了大量土地,而盆地周邊則是受冰山流水滋養的小塊綠洲,其中主要以喀什、和田、庫車與焉耆幾塊大型綠洲主要的居民定居點,生存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主要進行農業種植與漁獵活動,並且憑藉優越的交通條件發展商業貿易,因而會出現了繁榮的農業文明與大型商業城鎮。

而在天山以北,來自大西洋的水汽在盛行西風帶的指引下穿過山間孔道,在伊犁河谷以及天山北麓形成了大片豐美的草地,也就自然成為了游牧民族理想的牧場。

圖/喀什的伊斯蘭建築

歷史淵源

從漢代開始,來自漠北的游牧民族就通過阿爾泰山南段低矮的山嶺策馬進入北疆,將天山以北變成了隸屬於漠北的區域,而當地的土著民族(如烏孫等)同樣直接附屬於漠北政權,匈奴在漢朝佔領西域大部後依然依靠天山北部向南爭奪車師(吐魯番地區),妨礙漢朝控制絲路。匈奴的這一控制力在魏晉時期被鮮卑人所繼承,南北朝時期的柔然,隋唐時期的西突厥,都長期控制北疆地區,對天山以南的綠洲國家進行羈縻統治。

回鶻人進入西域後,進入南疆的回鶻人逐漸與當地土著融合,而後在元朝時期完成了伊斯蘭化,形成了今天的維吾爾族。而留居山北的回鶻人數量偏少,且保留了濃重的游牧習俗。15世紀之後,以準噶爾部、和碩特部為首的西蒙古部落遷入北疆草原地帶,清朝中期,大量為躲避沙俄侵略的哈薩克大玉茲部落進入北疆,最終使北疆逐漸形成了今日的民族結構。

圖/北疆的圖瓦蒙古人

建國之後,以烏魯木齊、克拉瑪依與石河子為代表的兵團與石油建設城市在北疆迅速崛起,大量漢族人民遷徙天山北麓,成為了維護天山南北穩定繁榮的重要保證。

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參考文獻:1. 厲聲等著,中國新疆歷史與現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大畫家趙孟頫因遲到被打屁股!看看古代官員的考勤制度有多嚴格?
諸葛亮的隆中對有致命錯誤?為何說它註定了劉備的覆亡結局?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