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休息也是學問

休息也是學問


Fairfield Porter | July Interior



昨天有讀者叮囑我要好好休息。


 


會的,長假開始,其實我已經在休息了。

 


休息,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什麼事也不做。


 


這麼理解沒錯,但只理解了休息的一部分。


 

什麼事都不做,就吃喝玩樂,第一天可能開心,到第三天第四天,就覺得疲憊無聊了,產生「休息甚至比工作還累」的感覺。這就是經濟學裡的「邊際效應遞減」,再喜歡的事物,過量給你,最後的效果都是不喜歡。


 


運動,愛,都是好事。但過量的運動傷身,過量的愛則是溺愛。休息也是人人嚮往的事,沒有周末,工作的人要崩潰,但讓人連續休息7天,休息的人反而不知所措。


 


不少能幹的企業家,企業成功後,退休了,甚至年紀很輕就退休。但幾年後,往往忍不住復出重撐企業。山姆·沃爾頓,沃爾瑪的創始人,到了大眾認為的退休年齡,他也退了休。不過,滿腦子想法與精力無處可去的他,還是選擇復出,甚至對企業進行了「大清洗」,此後不再考慮退休的他,反而將企業帶到了更高的境界。

 


很多人以為早早退休,四五十歲,就可以在家不幹活,有份退休工資養活自己,多好。如果能夠再次創業,找得到事做,那可能是好事,只是徹底休息的話,對自己對家人來說,可能都是災難,自己可能老得飛快,腦子也慢慢不好用,家人也被你的求關注折騰得半死。


 


所以,對休息理解得深入一點,能夠更好的休息,更有效率地休息。

 


坐在寫字樓格間,吹著空調,半天一動不動的物種,我們稱之為腦力勞動者,現在已經是都市的主要工作形態,當然,他們也會覺得累,這點我能作證,我也是這樣的腦力勞動者。他們最好的休息,不是回家就躺倒,而是讓身體變換一種形態,由靜到動。我覺得累的時候,就去跑個5000米,半小時後,神清氣爽。


 


將自己由熟悉的狀態中抽離出來,身體和腦子得到新鮮的刺激,你還是在做同樣的事,但身體卻覺得放鬆,很奇妙的感覺。長假一來,人們不辭辛苦把自己堵在路上和景區,就是迫切渴望對熟悉環境的抽離感,告訴自己:我在休息。


 


給自己製造這種抽離感,是很容易的事。我昨天去一個陌生的跑道,原生態,甚至貼著警示語:小心有蛇!我邊跑邊找蛇,雖然沒找到,但這是一個新鮮的跑步體驗。換換空間,就有新信息刺激。你下班都走左邊那條路,下次試試右拐,你住了多年的地方,有些區域,是完全陌生的世界,能給你探險的刺激。


 


當然,我最推薦的休息法是閱讀法,7天是個完美的閱讀周期,吃喝玩樂之餘,剛好輕鬆看完一本書,這段大塊時間,沒有工作與雜事的打擾,順著書的情節或邏輯奔跑,短短几天之後,你或者見識了一個新世界,或者有了新眼界,不會產生休息得太累的感覺。


 


無論採取什麼方法,都祝我們度過一個開心的假期。




推薦:鄧小平何以成為鄧小平



上文:純粹就是死得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連岳 的精彩文章:

正確理解貧富懸殊,從而正確理解天價飯局
時髦又實用的衝鋒衣,秋冬必備

TAG:連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