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無之辨:《道德經》首章句讀破解

有無之辨:《道德經》首章句讀破解

有無之辨:《道德經》首章句讀破解

有無之辨:《道德經》首章句讀破解

研究古代經典,首要問題在於弄清句讀,否則,將誤解古人的思想。以《道德經》第一章為例,至今依然存在句讀的困惑。

有無之辨:《道德經》首章句讀破解

《道德經》存在三種句讀

就筆者所接觸的《道德經》版本而言,其第一章斷句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第二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第三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考察上述三種句讀,主要區別在於「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兩句。對於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言,即使標點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對該章理解影響也不大。

第二句斷法則關涉理解的關鍵。若按第一種斷法,「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就義理來說,不甚明朗:到底誰是天地之始,是「無」還是「無名」?誰又是萬物之母,是「有」還是「有名」?此種斷法混沌,且有歧義。此歧義集中表現在第二、三種斷法中,因此分析重點集中於後兩種解讀。

「有欲」、「無欲」的困惑

第二種斷法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義為「無名」是天地的開始,「有名」為萬物之母。王夫之即以此斷,並注曰「眾名所出,不可以一名名」(「無名」);「名因物立,名還生物」(「有名」)。晉人王弼在《老子道德經注》中,對此註解為: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王弼大略把「有形有名」視為道之用,無名為「道」之體。王夫之大抵沿襲了王弼,他們皆傾向於把「有名/無名」作為一對範疇立論。若聯繫第一句的論述,確實涉及「名」的問題,故而將「無名」、「有名」作為一對範疇未嘗不可。不過,接下去的句讀,則明顯存在理解障礙。

對於第三句「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老子哲學倡無為,追求「無欲」之恬淡境界,故前半句尚通達。但後半句「有欲,以觀其徼」,令人費解。老子本倡「無欲」,而此處似強調「有欲」亦可通達萬物之「徼」,未免令人困惑。

王弼對此解釋是,「徼,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他將「徼」解為「歸終」,其義為,「欲」在道之指引下,亦可知曉事物之始終。王夫之將「徼」注為「邊際」,「邊際」即事物的界限,與王弼「歸終」的註解並無質的不同,約略為邊界、極限義。倘循此解讀,即在有名/無名、有欲/無欲這兩對範疇的體/用層面做文章,似亦能自圓其說。但是,若聯繫老子的整體思想體系,此解讀未免有牽強附會嫌疑。

晉人孫盛就曾對王弼的註解提出質疑:「舊說及王弼解妙為始,徼謂終也。夫觀始要終,睹妙知著,達人之鑒也。既以欲澄神,昭其妙始,則自斯以已宜悉鎮之,何以復須有欲得其終乎?宜有欲俱出妙門,同謂之玄。若然,以往複何獨貴於無欲乎?」

孫盛的反詰是有道理的。老子論道,關注的是「無」而非「有」,追求的是「無欲」而非「有欲」,更非把有名、有欲提升到同無欲、無名同等高度。筆者認為,第二種解讀方式不甚究竟——雖然不少學者多採取此種註解方式。

「有」、「無」較為合理的解讀

第三種解讀方式,結構疏朗、邏輯清晰,始終圍繞有、無立論,而不黏滯於有欲/無欲、有名/無名的辯論上。「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把「無」作為宇宙開端,「有」作為萬物開端,此處「名」取「命名」之義。若藉助方東美將「無」作為「超本體論」、將「有」作為本體論的方式解讀,則此邏輯線條尤為清晰。接下來的論述依然圍繞有、無做文章,「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種解讀方式規避了「有欲」與「無欲」的糾纏,始終圍繞有、無之軸心談論問題,減少了各種歧義的發生。「常無」是在「超本體論」層次看待問題,從「無」生「有」(可喻之以「出世」角度看宇宙、人生),自能體悟大道之玄妙;「常有」則是處於「本體論」的層面看問題,即以「有」觀「有」(可喻之以「入世」的角度看宇宙、人生),自能體悟世界的界限。自然,以「有」觀照世界而非「有欲」去觀看世界,更契合老子之道。

如果再結合最後一句的論述,更能確證此種解讀的適切性。「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此兩者,應該理解為有、無。倘若按照第二種句讀,就會出現有名、無名、有欲、無欲四個概念,是「四者」而非「兩者」。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以為第三種句讀方式更準確地反映了老子的哲學思想。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買書人,應當懂得去欣賞古籍善本
晴耕雨讀的智慧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