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真正的成熟,從學會麻煩別人開始

真正的成熟,從學會麻煩別人開始





怕麻煩別人,最終會更麻煩別人


「己之事,自完成;毋煩人,大事成」。


這是我多年來,一直秉承的人生信條。對麻煩別人,我總是避之唯恐不及。


前段時間,家裡網路出了問題,打電話問客服。客服說片區沒問題,應該是你家的個人問題,後台查不出具體原因,隨後給了我維修人員電話。


我想了想,也不是大事兒,就別麻煩別人了。然後,我開始百度各種搜索,鼓搗了一上午,換了五六種方案。折騰來折騰去,還是沒修好,最後還把網線頭也弄壞了。


無奈之下,我才打電話,向維修人員求助。維修人員來了之後,一檢查,告訴我是個小問題,改一下設置就好。


專業人士三分鐘搞定的事兒,我整了一上午。結果網線頭弄壞,還得麻煩維修人員換水晶頭。



事後反思,我才意識到,

多年來,一直沒分清「麻煩」和「求助」二字的區別和界限


我簡單粗暴地,把所有需要通過別人才能完成的事情,都界定為「麻煩」他人。


實際上,合情合理地麻煩他人,並不會給他人帶來麻煩。


有時候該麻煩別人時,自己

死扛著,反而會給對方帶來更多的麻煩

。死扛,往往意味著能力不夠,很可能會把簡單的事情,折騰得越來越複雜。





怕麻煩別人,本質上是害怕被拒絕


當我頓悟之後,很詫異自己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奇怪的價值取向。再縱觀大家,其實持這種價值觀的人,比比皆是。


我認為很大程度上,和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傳統文化過度提倡個人對社會、對他人的無私奉獻。這是會被頌揚和傳唱的品質。而這無形中就給社會整體帶來了壓力,個體肯定會傾向於去吻合約定俗成的審美偏好。



《奇葩說》有一集辯題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美德嗎?現場觀眾第一次投票時,有60%的人支持是美德,在後續辯論中,贊成比例最多飆升到80%多。


不給別人添麻煩,在大部分人心中,已經到了是不是「德行」「美德」的高度。作為群體中的一員,我們會下意識地迎合這種偏好。畢竟,沒有人想當異類,被大家排斥。

不願意麻煩別人的第二個原因,和個體的自尊水平有很大關係。


知乎上有網友提問,為什麼總害怕麻煩別人?網友說每次需要別人幫忙時都要糾結好長時間,怕別人嫌麻煩,怕別人拒絕,總要糾結內疚困惑自己很長時間。


《恰如其分的自尊》里提到,

人的自尊水平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自信、自愛和自我觀。



自愛是指一個人能不能做到,對自己無條件的愛。無論自己表現好與壞,都不會自我嫌棄,自我貶低。


自我觀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正面還是負面,依賴外界因素還是取決於自我認知,是否能夠穩定地使用同一套標準。


低自尊的人常常表現為不自信,對自己無法做到無條件的愛,自我評價也經常是比較負面性的,他們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外界的反饋。這就會導致自我評價不穩定,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


很怕麻煩別人的人,大部分屬於低自尊水平的人。


我的朋友小左,就是一個害怕麻煩別人的人,她甚至害怕麻煩老公,

內心深處很恐懼老公覺得她沒用。

因為

她內心並沒有形成穩定的自我評價,做不到無條件地愛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自信心

。在她老公拒絕幫助之後,

她會貶低自己,歸因為自己不夠好,才會被拒絕



我回想自己的心態,也特別擔心被拒絕。拒絕會降低我的自我評價,影響我的自信心。歸根結底,我對自己的愛,太依賴於外界,並沒有做到無條件接納自己。


一旦被拒絕,就認為自己「差勁」,過度擔心自己被他人界定為「無用」之人,這是我們開口求助時,內心最大的障礙。





人和人之間,歸根結底「麻煩」二字


古典在《躍遷》中多次提到個人「保持開放」的重要性,人要和其他人實現大腦聯機,才能在信息爆炸、快速發展的社會裡,加快成長速度。


我很喜歡古典寫書的一段經歷。我們平常以為,寫書嘛,就是要關起門來,吭哧吭哧查資料,碼字。古典寫《躍遷》卻用了特別「開放」的方式,他建立微信群,把自己的靈感和想法拋進去,和其他小夥伴交流碰撞,甚至書中不少素材也來源於群里的小夥伴。



不「麻煩」別人,可能也沒有這麼精彩的暢銷書。

麻煩別人的本質,是把自己看做一個開放的系統,願意和他人交流碰撞思想,資源或者其他有價值的東西。


一個人越懂得適時適度地「麻煩」他人,就越可能實現成長的「躍遷」。


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弱連接和強連接。

弱連接是指比較生疏的,鬆散的關係。強連接是指互動頻率比較高,情感關係也比較緊密的關係。


強連接可以為我們提供強大的心理支持,在逆境中,像一道曙光,指引著我們爬出無盡的黑暗。


強連接也是我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積極心理學之父戈爾曼說,人際關係是幸福感的主要源泉。這裡說到的人際關係,其實指的是人和人之間的強連接。


人和人能不能建立強連接,很大程度取決於你會不會適時適度地麻煩別人。


錢鍾書在《圍城》里講到,最好的談戀愛方式是「借書」,一借一還,這樣就有了「來往」。兩個人的互動頻率至少是兩次,強連接就這樣刷出來了。


麻煩別人,是拉近距離的起點。


一來二去,我們才能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至交。





學會正確姿勢,開啟新世界之旅


一個人要從不願意麻煩別人到學會麻煩別人,有時候並沒那麼容易。我在頓悟之後,儘管知道要學會求助,但是根深蒂固的思維和行為習慣,並沒有馬上扭轉過來。



後來,我用了WOOP思維工具,效果非常好。WOOP思維工具來源於《WOOP思維心理學》這本書,

WOOP指願望(wish),結果(outcome),障礙(obstacle)計劃(plan)


首先,我先確認願望是「學會向人求助」,接著想像結果「可以和人建立強連接,可以加速成長」,再接著想一下實現願望中會遇到的障礙,害怕別人拒絕,擔心別人給差評,最後一步制定掃除障礙的具體計劃。


WOOP思維工具之所以非常有效,是因為能讓我們明確自己在實現願望中的現實阻礙。

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障礙是什麼,這是阻礙我們改變自己的根源。

找到障礙,針對障礙做出可行的計劃,新的習慣就能建立起來。


麻煩別人,一定要樹立邊界意識,不要讓別人為難。


哪些事情可以麻煩他人,可以麻煩誰,哪些事情輕易不要開口,這個分寸要掌握好,否則就真的會給人帶來麻煩。



蔡康永說,

超出人際關係的麻煩,會讓別人為難。


我有一次參加為期一周的學習,宿舍里有個女孩小董,大家萍水相逢,並不算多熟,她卻習慣於隨時隨地麻煩別人,幫她拎包,幫她買東西,幫她打水。她認為所有一切,都是別人的舉手之勞。宿舍里所有人都不甚其煩,第三天大家就很默契地避開她了。


麻煩別人,要懂得回饋。《影響力》里提到

人與人之間相處,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則——互惠互利

。這是人類在進化中,形成的一種默認設置。所有人在提供給別人幫助時,都默認在自己需要幫助時,對方會給予回饋。如果有誰打破這種平衡,就很難再得到他人的幫助。


儘管人和人之間,以互惠互利為基礎,但是千萬別跳進計算付出和收穫是否對等的大坑裡。


人有一種錯誤的思維傾向,「自利偏誤」,

幾乎所有人都傾向於給自己「戴高帽」,考試考好是自己聰明,沒考好是題太難


自利偏誤會讓人在計算付出時,偏袒自己,認為自己付出得更多。算來算去,就容易有吃虧心理,對對方不滿意。斤斤計較,能摧毀一切關係。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有這種麻煩哲學的人,難以發出對關係的渴望,所以勢必會退回到孤獨中」。


學會適時適度的麻煩別人,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開始。


人和人之間,歸根結底,麻煩二字。




▼ 

▼ 

▼ 

▼ 

▼ 

▼ 

▼ 

▼ 




人生正途,我們一直負重前行。在壓力巨大、遭到挫折或困難時,我們該如何緩解壓力呢?




掃描上方二維碼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樊登老師用58分鐘給你

【免費解讀】


《情緒急救》

,作者蓋伊.溫奇


內容主治:孤獨、自卑、沮喪與各類精神創傷


進入正商課堂專欄後,點擊右側中間「目錄」點擊書名即可收聽







 點擊【閱讀原文】,立刻開啟心靈之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就是安心!牧場直送的新鮮酸奶,現做現發丨品質生活
一片葉子燒出天價瓷器,失傳700年,在他手中復燒成功了 |品質生活

TAG:正商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