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厚熜懲罰功臣楊廷和,並沒懲罰他兒子楊慎,為何楊慎主動找罰

朱厚熜懲罰功臣楊廷和,並沒懲罰他兒子楊慎,為何楊慎主動找罰

眾所周知,當年明世宗朱厚熜得以順利坐上皇位,多虧有內閣首輔楊廷和的大力周旋。可朱厚熜因與楊廷和關於認祖歸宗之事意見向左,而被削權。這一事件原本只是政見不同而已,罪不至死,株連不大,可為什麼楊廷和的兒子大文學家楊慎,卻走上了被流放之路呢?

要想知道答案,我們就要先認識一下楊慎。

(楊慎畫像)

楊慎,是明朝三大才子(楊慎、解縉、徐文長)之首,《明史·楊慎傳》說:「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楊慎可謂出身名門望族,不僅有個四朝重臣的父親,其叔父也是兵部侍郎,手握大權。

原本生活優渥的他,卻偏偏又十分勤奮,才華出眾。24歲時,就高中狀元,當上了翰林院編修。他學識非常淵博,尤其在文學上,造詣頗深,是一個大文學家,為後人留下了《升庵詩話》《五言律祖》《千裡面譚》等著作。

他的那首《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因成了影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而被更多人熟知。

可就是這樣一位多才的大文學家,為什麼會在政治上頗不得志呢?

一、性格過於剛直和任性。

因為楊慎才華橫溢,又有父親和叔父的庇護,養成了十分剛直的性格。

雖然,這是文人的傲骨使然,可這樣做的後果,是既得不到皇帝的喜歡,又跟權奸之臣結怨。正德十二年八月,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喜歡到處遊玩。針對朱厚照荒誕的行為,楊慎毫不避諱,直言上奏。朱厚照也不是善於採納賢臣諍言之君,自然對其不理不睬。氣憤不過的楊慎,寧願稱病辭官,也不肯違背自己的內心。

直到朱厚熜繼位,楊慎才被再度被啟用。可他依然不改剛直的本性,曾針對朱厚熜破例赦免了已獲死罪的大太監張銳等人,上書朱厚熜:「聖人贖刑之制,用於小過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惡,無可贖之理。」

這一次,上書讓朱厚熜大為光火,他原本就對其父楊廷和以老臣之名掣肘於他而生氣,現在又多了一個軟硬不吃的楊慎,朱厚熜自然對其沒有好印象。但因其頗有才華,朱厚熜最終還是選擇忍了。

二、為人不善於「審時度勢」。

在朱厚坐穩了皇帝寶位後,就希望能將其父興獻王朱祐杬認定為正宗,可楊慎和父親楊廷和認為此舉不符法度,極力反對。無奈之下,朱厚熜只好將楊廷和罷歸故里。

(楊廷和畫像)

原本,朱厚熜希望通過此舉,間接警告一下「不識時務」的楊慎,可楊慎並沒有「審時度勢」,依然選擇強硬諫言。史書記載:「又諧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

為了維護皇帝的權威,朱厚熜只能採用暴力鎮壓,「命執首八人下詔獄」。這八個人中其實並不包括楊慎。為人頗為正直的楊慎,卻帶領進士王元正等二百多人為八人鳴冤叫屈。這一次,朱厚熜終於忍無可忍,下令將其抓捕,數「罪」並罰,將其充軍雲南永昌衛(今雲南保山縣),並下詔「永生不得錄用」。

三、做人十分正能量。

面對如此巨大的人生落差,楊慎並不後悔。在放逐滇南漫長的三十多年中,並沒有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仍然筆耕不輟,為後人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

嘉靖三十八年,楊慎終於走完了他多舛而坎坷的一生。在他臨終時,還不忘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勉勵後人。

所以,楊慎在政治上頗不得志,與其說是源於性格,還不如說是源於文人的傲骨。只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政治上頗不得志的他,卻在文學上頗有造詣,對後人來說,也算是一大幸事。

參考文獻:《明史·楊慎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包拯妻子去世,包拯把亡妻丫鬟打發回家,為何最後不得不迎回
究竟什麼原因,末代皇帝溥儀,要將皇后婉容生的女嬰殘忍殺害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