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戰場神兵——電磁炮

戰場神兵——電磁炮

在當今時代,即使很簡單的設想也依然能產生非常先進的發明。

2010年12月,有報道稱美國研發出一種叫「電磁炮」的新式武器,發射的炮彈可以達到音速的5倍,射程是常規武器的10倍。這種武器將於2025年之前正式配備於美國海軍軍艦……

又是一種電磁武器!不過,這個新武器跟我刊2010年04期介紹的「電磁脈衝炸彈」可不一樣。電磁脈衝炸彈實際上是殺傷力極強的電磁波,而電磁炮發射的炮彈是名副其實的炮彈,只是這種炮彈不是通過傳統的火藥,而是通過電磁力來發射的而已。說起來真讓人感覺不可思議,這種武器雖貴為新,原理卻特別簡單,假如「道破天機」,你一定會說「哎呀,我怎麼就沒想到!」

彈丸,使勁跑!

給一根螺線管通電,就會產生磁場,這是我們在中學都學過的物理知識。在螺線管外部,磁場方向從N極到S極,而在螺線管內部,磁場方向則從S極到N極,總而言之,通電螺線管就相當於一根條形磁鐵,唯一不同的是,條形磁鐵是實心的,而螺線管是中空的。

讓我們先來分析一顆磁性彈丸穿越一根螺線管時的情況。假設一顆鐵磁性彈丸從左到右射向一根通電螺線管,首先在螺線管外面,彈丸因受磁力吸引而加速;在管內,前一半路程彈丸還在加速,因為磁力一直在屁股上推著它走;但一旦越過中心線,這一磁力就反過來阻礙它前進了,所以在後一半路程它開始減速;等彈丸飛出螺線管,前一程的加速被後一程的減速剛好抵消,彈丸又恢復了原先的速度,既沒增加,也沒減少。

現在,沿著一條直線軌道安裝上一系列螺線管,每個螺線管都有獨立的開關,可自行決定通斷電。假設磁性彈丸在第一根螺線管中加速飛行了前半段路程,當越過中心線剛要減速時,突然讓螺線管斷電,這樣一來,本來緊接著要發生的減速過程就避免了;與此同時,給第二根螺線管通上電,於是彈丸受第二根螺線管的磁力吸引,繼續加速,飛進第二根螺線管內,接下去發生的事情跟第一根螺線管完全一樣……彈丸在這一系列螺線管中不斷加速,加速,直至最後被拋射出去。

不難看出,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是要把握好各個螺線管通斷電的時間——彈丸一越過螺線管中心線,就必須給這根螺線管斷電,同時給下一根螺線管通上電。那麼,有什麼辦法能自動化地實現這一點呢?辦法很多。譬如我們可以在每一根螺線管的中心線處,從上到下照射一束激光,這束激光與外電路相連,當彈丸飛越中心線時,光被擋斷,就會產生信號讓外電路及時切斷該螺線管的電源,並自動讓下一個螺線管通電。

電磁炮改寫火炮記錄

從上述工作原理,我們不難得出電磁炮有以下幾個優點:首先,電磁炮不需要火藥,因此它發射炮彈時幾乎是悄無聲息的,這可以用來製造無聲的槍支;其次,彈丸是在中空的螺線管中飛行,與管壁沒有接觸,所以沒有磨損;再者,常規的火炮既不能發射克級重量的彈丸,也不能發射大於百千克的炮彈,而電磁炮發射的物體可大可小,既可小到幾克重,也可大到幾噸重。

當然,與傳統火炮相比,電磁炮的真正優勢在於它能把彈丸加速到很高的速度。多年來,傳統火炮雖然一直在改進之中,但已沒有多少潛力可挖掘,因為它使用固體火藥,受火藥燃氣的膨脹速度限制,其炮彈初速度在理論上很難超過2千米/秒。一般火炮的射擊速度約為0.8千米/秒,步槍子彈的射擊速度為l千米/秒。而電磁炮輕而易舉就將這一紀錄改寫:目前它可將3克重的彈丸加速到11千米/秒,將300克重的彈丸加速到4千米/秒;有的專家甚至預言,將來的速度可提高到100千米/秒的量級。

因為炮彈的速度快,這就又賦予電磁炮射程遠、攻擊遠距離目標時迅速等特點。我們還看到,電磁炮的威力取決於螺線管磁場強弱,而螺線管磁場跟線圈密繞程度很有關係,但考慮到線圈有電阻要發熱,所以密繞程度受到材料的限制。未來,假如用超導材料做螺線管,線圈的電阻為零,螺線管磁場就可以做得更強,那麼電磁炮的威力還可以進一步提升。

分子啊,你慢些走

電磁炮的原理簡單而巧妙,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減速分子、原子。

我們知道,物質在超低溫狀態下會表現出許多異乎尋常的性質,所以自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設法逼近溫度的極限——絕對零度。

早在1970年代,化學家就發現,把一團氣體通過小孔快速擠壓進真空,伴隨著急劇擴散,氣流的溫度會顯著降低。但這團氣體仍在以很快的速度移動,沒辦法停下來。

舉例來說,如果一股氣流以1000米/秒的速度噴進真空,那麼溫度差不多會降到0.01K,但這團氣體整體還在以1000米/秒的速度向前移動,如果不靜止下來,科學家就難以研究。怎麼讓它停下來呢?他們想到了電磁炮。

我們知道,大多數分子和原子都是有磁性的,它們就好像一根根小磁針。現在讓我們建造一個小型的電磁炮,把氣流引入電磁炮的螺線管中,為了防止氣體逸出,我們可以把螺線管線圈繞在一根封閉的玻璃管上,裡面裝氣體。這些氣體分子現在就是電磁炮的「彈丸」。

前面講到,為了讓彈丸持續加速,一旦彈丸越過螺線管中心線,為了避免其減速,我們就要及時給螺線管斷電。而現在我們的目標是給這些氣體分子減速,那麼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成了:先斷開螺線管,一旦氣流越過螺線管中心線,就接通電源,於是減速過程開始了;等氣流到達第二根螺線管中心線,斷開第一根螺線管電源,接通第二根螺線管電源,於是氣流在第二根螺線管里的減速又開始了……如此等等,經過層層減速,直至氣流速度降為零,氣體分子最後只剩下無規則運動的速度。這時科學家得到的將是靜止的、溫度為0.01K的一團氣體,他們就可以在實驗室研究了。

同樣的一套裝置,既可用來加速,又可用來減速,這真可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動物們精彩又滑稽的瞬間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