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向孔子學習中醫養生

向孔子學習中醫養生

孔子除了「教育家、思想家」這些名號外,孔子其實還是一位養生保健專家。為啥這樣說呢?你想想,在戰亂的年代,他依然能得享73歲高齡,就是在現代這也算是高壽了。現在您介紹一下《論語》中所體現的養生飲食招。

向孔子學習中醫養生

子曰:吃肉一天不超二兩。

《論語》中稱,「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意思就是,席上的肉雖然多,但不能超過吃飯的量。由於蔬菜稀少,冬天的餐桌經常是肉類唱主角。即使是到現在,民間也流傳諸如吃火鍋、羊蠍子之類的飲食,它們更是肉類食品的主陣地。冬天時人很少活動,肉類食品最易在臟腑內積食積熱,多吃反而會導致體力下降。特別是中老年人群更要注意,動物性蛋白質攝取得越多,鈣質就越容易排出體外。建議成年人冬季一天吃肉最好不超二兩。

子又曰:三九天更要多吃薑。

《論語》還稱,「不撤姜食,不多食」。把生薑的保健功效提到很高的位置。其實,在三九寒冬,生薑的保健驅寒功效更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飯前或者飯後半小時喝杯姜紅茶。特別是對於冬天想減肥的人,喝杯熱乎乎的姜紅茶,不但能保暖,又可提高代謝率,消耗體內熱量。

子再曰:冬天吃東西可以精細一點。

孔子在《論語》中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意思是: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因為有個常識是,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會丟失大部分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有營養的物質,通常只剩下糖分和澱粉。其實,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冬天時,人們的活動量明顯減少,這個時候把蔬菜或者肉類適當地做細有利於腸胃的吸收,而且便於食物營養更充分地釋放,有利於身體迅速汲取熱量。因此,從冬季飲食保健的角度講,適當把烹飪過程做「精細」,還是很可取的.

子還曰:酒量大也要適可而止。

誠可知,孔子是個酒徒,酒量很大,但他能自我遏止,適量而飲。

《論語》記有「唯酒無量,不及亂」之句,意即「只要飲酒不限量,但卻不至於醉」。《論語·子罕》還記載有這麼一段話:「子曰:『入則事公卿,出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意思是孔子說:「在外侍奉國君和大臣,在家孝敬父兄,有喪事不敢不努力去操辦,喝酒不被酒所醉倒,這些事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困難的。」

眾所周知,酒少飲有益,多飲傷身,這些都是被古今醫學及大量事實所證明的。

子曰:「食不語,寢不言」

孔子不僅對吃很講究,而且還注意「吃相」和「吃的文明」。例如「食不語,寢不言」中的「食不語」是飲食衛生的好習慣,因為每當在吞咽食物時,呼吸動作是暫時停止的。如果在吃飯時大談大笑,那麼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會同時進行,這樣一來,容易使食物誤入氣管或鼻腔內,因此會發生嗆咳、噴嚏、流淚等現象。若是魚刺、碎骨、豆粒之類一旦誤入氣管,則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所以常聽老人說「小人吃飯不要講話」,其原理即在於此。

由於孔子對飲食有良好的習慣和嚴格的要求。他雖然幼時家貧,後來發跡(陞官),但能享有73歲高齡,這與當時(公元前五六世紀)人的平均壽命僅30歲左右相比,確為「高壽」了,孔子的「食經」成為他長壽的奧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醫在線 的精彩文章:

辟惡除邪——蘇合香
延緩衰老,難道「枸杞+保溫杯」就夠了?

TAG:國醫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