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井陘之戰,為何陳餘不採納李左車的穩妥之策?

井陘之戰,為何陳餘不採納李左車的穩妥之策?

文|小河對岸

井陘之戰,是韓信最為經典的戰役,在該戰役之中,韓信背水列陣,置之死地而後生,以三萬餘新募之卒而大破趙軍。斬殺趙軍主將陳餘、並擒獲了趙王歇,趙國也因此滅亡。此戰不但成就了韓信的「兵仙」之名,也是楚漢相爭的重要轉折,韓信滅趙之後,基本上形成了漢對楚的戰略包圍。

而作為趙國一方,為何有穩妥之策不用,非要與韓信爭衡呢?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信、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代相),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以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野無所掠鹵,不至十日,兩將之頭可致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必不為二子所禽矣。」

李左車的計策,是以井陘道狹窄兇險而絕漢軍糧道。陳餘率趙軍主力深溝高壘勿與交戰,使漢軍進退不得,又無從劫掠,不到十日,必敗無疑。《史記》記載,陳餘不採納李左車之策,乃是說:成安君(陳餘),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後人亦以此認為陳餘迂腐至極。

但其實卻不然,陳餘與張耳在趙地經營多年,功績卓著、並有賢名,而絕非迂腐之輩。陳餘之所以不納李左車之策,並非陳餘不愛用詐謀奇計,乃是其認為韓信易與。史載:...(陳餘)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

韓信、張耳之兵僅數萬,且系新募之卒,戰鬥力有限。而趙軍號稱二十萬,按虛張聲勢之慣例,趙軍也得有十萬左右,得是漢軍的兩三倍左右。再則,漢軍又系勞師遠征,疲憊以極。單從雙方實力對比來說,陳餘有壓倒性的優勢。故而,陳餘認為不需要以「奇謀」取勝,只需實力碾壓即可。

倘若,趙軍與漢軍的實力相當、甚至不如,陳餘也會採納李左車的穩妥之策。章邯巨鹿圍趙之時,張耳數次派人向陳餘求救,而陳餘自度兵少,恐不敵,而不敢救。而井陘之戰,陳餘主動出戰,一則,陳餘認為自己有壓倒性的實力優勢。二則,陳餘為了「示武」於諸侯。漢軍兵少而不敢擊,將受到諸侯的輕視。

參考史籍:《史記》、《漢書》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之兄已出仕東吳,為何諸葛亮卻不跟隨兄長?
項羽分封出那麼多諸侯,為何都不肯為項羽出力?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