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淺談日本製表為何能夠走向世界

淺談日本製表為何能夠走向世界

「窮玩車,富玩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腕錶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對時間的掌握,不管是從時尚還是其他方面,腕錶對佩戴者的價值和意義已經越來越大。如果我們說到現今世界,腕錶製造的幾個地域性集團:瑞士、德國、日本和中國。瑞士作為老牌的製表基地,工藝和技術已經是十分精湛,各大奢華品牌也大多是瑞士血統;德國製表集團以格拉蘇蒂原創和朗格為代表,以獨特的技藝,如「黃金套筒」以及「鵝頸微調」為代表,異軍突起,是近年來人們關注的重點之一。

在世界區域性製表集團中,同是亞洲國家的中國和日本,製表歷史並不是很久,成績卻著實令人讚歎。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中國的腕錶行業走的並不是一帆風順。雖然中國的腕錶技術日趨成熟,但是,受到市場和經營理念的影響,中國腕錶對世界腕錶行業的影響還不是很大。相比而言,與我們毗鄰的日本,在「高手雲集」的腕錶行業卻另闢蹊徑,走出了一條令人驚嘆的新路。

其實,日本的製表歷史並不是很長。在中國的影響下,日本進行了長時間的閉關鎖國,1853年日本解除了閉關鎖國政策,開始進行國際貿易。1860年,由約50家來自納沙泰爾的製表商組成的鐘錶聯盟在橫濱開設商棧,日本開始接觸現代製表,日本製表業歷史由此展開。1868年,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從此不再效仿中國,走上了自己的發展之路。正是這樣的改革,使得日本開始「開眼看世界」,各種新思想、新技術以及科學的精神都進入了日本,日本現代製表的歷史也由此開始了。

直到20世紀初,進口瑞士表主導了日本當地的製表市場。因此,日本製表業內的「開化人士」認識到必須要建立發展自己的製表產業。於是,在1889年成立的大阪鐘錶製造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個推出系列懷錶產品的公司。1877年,製表師和珠寶商服部金太郎在1892年建立起精工舍,這就是精工公司的前身,並在1913年,精工推出日本首枚國產腕錶 Laurel。在1924年,由精工製造了第一隻正式使用精工品牌的手錶。而在1918年,西鐵城鐘錶公司也成立了。

接下來的十年間,日本鐘錶製造商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由此開始,日本的鐘錶製造業快速的發展和擴張,一片欣欣向榮的大好景象。可惜好景不長,二戰蹂躪使日本腕錶生產陷入了癱瘓。而戰後日本重建,製表業也是百廢待興。就在日本戰敗的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樫尾忠雄在東京都三鷹市正式成立「樫尾製作所」。公司的名字來自「樫尾」的日語讀音「Kashio」,音譯過來也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能聽到的,大名鼎鼎的「卡西歐」。至此,三大知名的日本製表業的「三巨頭」都相繼成立了。

日本製表業有了歷史的推動,還要有政府的支持,這對於經歷了二戰的戰敗國日本是是十分必要的,無論是人還是企業,都需要一個強大的後盾。1947年,日本鐘錶協會成立,日本出產的鐘錶開始行銷世界。第二年,日本經濟安定委員會制定了一個重振製表業的五年計劃。日本的鐘錶製造業通過三年機械自動化來提高產量,這個五年計劃也就提前完成了。到了朝鮮戰爭前夕,日本鐘錶產量已與全球市場的需求量相當。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使日本成為了那一時期的主要鐘錶出口國,這倒是是讓在戰爭中吃盡了苦頭的戰敗國日本,嘗了一回戰爭的甜頭,也發了回戰爭財。

隨著時間的推進,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戰爭的陰影都漸漸散去。此時,人們需要的是穩定、幸福的生活和不斷發展的經濟。因此,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日本開始了戰後經濟的高速發展。而借著這樣的「東風」,日本的製表業也迎來了它的春天。1969年,精工在聖誕節期間,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指針式石英手錶。

從這一塊石英腕錶為開端,石英機芯歷史開始了,日本製表業的新篇章奏響了!由精工舍中村恆也領導的研究小組對石英晶體進行了調整,當時的一些發明在後來都成為了行業的標準,石英機芯為鐘錶行業帶來了一場革命。也許連大名鼎鼎的瑞士「製表團」也沒有想到,他們引以為豪的精細的不能再精細的昂貴手工機芯,會輸給廉價的電子石英機芯。可能那個時候,「瑞士團」還沒有把小日本放在眼裡。但是,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石英的時代終於到來了。這時「瑞士團」估計已經慌了,因為,誰也不會想到堪稱藝術的瑞士機械錶不僅風光不再,還被日本的石英錶擠兌的毫無還手之力,估計當時的情況下大家都會感嘆:這是「什麼鬼」!!!

任誰也不會想到一塊石英機芯會給製表業帶來這樣的「颶風」,其實早在1959年,精工舍就開始醞釀一個「石英計劃」——59A計劃,開始了對石英錶的研究。時值1960年,國際奧委會決定東京舉辦1964年奧運會,極其有抱負的中村先生有了一個「壯志」,那就是將瑞士鐘錶趕出奧運會,這樣的「厥詞」成功地讓「瑞士團」感到隱隱的擔憂。作為「瑞士團」一員的歐米茄,一直是受到國際奧委會絕對的依賴,幾乎各類項目都是在歐米茄的指針下決出勝負。可令人驚奇的是,這一屆的東京奧運會,奧委會居然同意了日本精工集團的申請,據說是具有超常精確度的豪華精工表給奧委會官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此時的歐米茄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

同樣是在1964年,同樣是有理想的中村先生開始了精工舍的瑞士紐氏天文台之旅。但是,此次的征戰,只得到了144名,而前幾名都是由歐米茄獲得,歐米茄又可以揚眉吐氣了,大仇得報,這也讓瑞士製表業吃了一劑定心丸。可是,他們忘記了,日本製表業依然在進步。「小日本」人小心可不小,以中村為代表的日本製表業,痛定思痛,在1967年,日本開始「入侵」日內瓦天文台,排名也躍居到第四名;1970年,瑞士引以為傲的機械錶也最終被打敗。

走過了傳奇的「泡沫經濟」,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些機械錶愛好者呼籲讓傳統的製表工藝回歸。你以為,日本的石英腕錶就會日薄西山嗎?當然不!日本在戰後一直致力於發展精密電子產業,時至今日,日本電子產業依然是世界聞名的。各大日本腕錶廠商,將高、精、尖的精密電子技術運用到腕錶的製造中。各大生產廠商將各項技術完美地融入到腕錶當中。

石英腕錶的推動者之一的精工,創造了很多的第一,如:第一隻CPU-IC 多功能模擬石英腕錶;世界上第一款專為在自由太空行走而設計的腕錶;推出世界首創的太陽能GPS衛星定位腕錶等等。其中,2012年推出的太陽能GPS衛星定位腕錶,也是炫酷到沒朋友,科技至上,在價格上相比較而言還是比較親民的。

卡西歐將石英腕錶和精密電子儀器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多年來以真正多功能的G-SHOCK手錶著稱於世。卡西歐手錶所代表的活力、年輕、時尚、多功能的品牌形象已深入民心。表款也是多種多樣,常換常新,可以稱得上是日本的斯沃琪。卡西歐公司一向以技術領先於同行業,差不多每年都會有技術的突破。

將先進科技結合新型液晶技術,恰當地運用於腕上時計,不斷地提高腕上時計的發展水平——卡西歐一貫以來所倡導的「腕上科技」精神在中國國內也被得以沿襲和傳播。卡西歐可以說是將腕錶的親民化和技術的革新做到了極致,甚至受到了軍隊的青睞,其熱度也是可見一斑。

西鐵城公司一直以光動能作為腕錶的一個主要的賣點,推出了光動能、光動能電波和光動能衛星對時技術。在設計上也更具美感,將技術與美融合,在表示時間的同時,也顯示出獨特的時尚和個性。西鐵城公司利用先進的技術與東方傳統的精緻優雅之美巧妙結合在一起,為消費者提供各種各樣的腕錶,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款式設計上,從豪放的運動款到優雅的正裝款應有盡有,適合各種年齡層,各種類型消費者的需求。

如果說是精工將日本甚至是世界的腕錶製造業帶入了「石英時代」,西鐵城則是在技術中加入了美感,而卡西歐則是精低廉的材料和技術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點,而它們的共同之處,就是在機械腕錶的夾擊下開拓出屬於日本自己的腕錶製造之路。日本製表的成功之處不僅是將科技、電子與腕錶相融合,讓機械錶走下神壇,將低廉的材料運用到製表業,簡化專業技術,達到批量生產,這更多的是對市場和對對未來走向的把握和開拓。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有關日本腕錶製造的一些情況,帶著大家簡單的了解日本腕錶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之前我們也說過,中國和日本的製表業歷史都不長,我們可以說中國的腕錶在國際上是有一定實力和號召力的,但是,還是缺乏一定的競爭力。我們不是崇洋媚外,我們要學習,要「師夷長技以制夷」。相比之下,日本的腕錶技術並不一定是多麼令人驚嘆,可是卻巧妙的揚長避短,將自己擅長的電子工業和腕錶製造完美的結合起來,而不是用那些所謂的精湛的手工藝去和「瑞士團」硬碰硬。剛剛出現的精工石英機芯可以隨意打開來看,但是除了精工的技師,沒有人知道應該如何處理,我們不能說這和日本人的好學和毅力是沒有關係的。相信我們中國的鐘錶製造業在不久的將來也能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製表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腕錶時代 的精彩文章:

石英還是機械?我不挑
ETA機芯到底是好是壞?

TAG:腕錶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