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制度讓無數人為之奮鬥,讓眾多岳母瘋狂,並出現一新職業

科舉制度讓無數人為之奮鬥,讓眾多岳母瘋狂,並出現一新職業

原標題:科舉制度讓無數人為之奮鬥,讓眾多岳母瘋狂,並出現一新職業


科舉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提到科舉,長久以來只要我們一提到它,好像都是負面的評價,似乎人們都感覺它的出現,禁固了人們的思想,讓天下讀書人像獃子一樣,一生只為此而奮鬥。但其實仔細想想,在科舉出現前,一個人在社會上想要有出頭日,除非你家裡人有當官的,經過他的推薦,你才會有一些機會。否則你再有才能都很難被發現。更別說有出頭之日。



但是自此科舉出現後,這一點被打破了,只要你有才能,你儘管來考試,也就是說機會對每個人都公平。只要你有真本事,就能成為國家棟樑。一生的榮華全靠自己的努力換來。因為社會人才選拔制度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人們生活當很多方面都隨之發生了改變。在沒有實行科舉前,男女婚嫁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大戶人家的女子不可能嫁一個窮小子。哪怕你是才高八斗,腰纏萬貫。唐朝初年宰相魏徵的兒子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女子,只因為魏徵出身寒門,他平時又清廉,拿不出貴族人家要的彩禮,所以兒子的婚事只好拖著,最後還是唐太宗出面,才解決了這件事。


自從唐朝以後實行了科舉,這種情況有了大大的變化。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只要把書讀好了,榜上有名就有官做。宋代文人地位極高,據說宰相王安石每月的收入摺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就是九萬多。所以無數的年青人都一生不停的在考科舉,而在職的官員因為待遇太好,都不願意退休。


所以到了宋代以後,能夠中舉的年青人,那絕對是眾多人家爭相要嫁女兒的人。這一年有一位叫馮京的年輕人以三元第一(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的成績,成為了狀元。他還沒來的及回客棧,路上就跳出來一群人,強行拉著他去了一個大戶人家。這戶人是當朝張太后的親戚張奇。並告訴他一定要把女兒嫁給他。馮京暈暈乎乎的回到了客棧,剛剛進屋又有人來拜訪,來者是仁宗皇帝最寵愛的張貴妃的父親。一定要把女兒嫁給他。還把一條皇帝賜的金腰帶束在馮京的腰上,還對他說,這可是皇帝本人的意思。



一時間兩個張家人,為了一個馮京爭來爭去。事情很快被仁宗皇帝知道了,於是命宰相來調停。宰相富弼面對這件事情,他想明白一個道理,支持哪一家都必然得罪另一家,乾脆一個都不讓他們如願。倒不如我自己如願。富弼把自己的大女兒嫁給了馮京。成為一時美談。後來他的大女兒病逝,富弼又把二女兒嫁給了馮京。


上層階級為了一個狀元郎,正所謂是各種方法都用上了。有些大戶人家乾脆就是讓家丁守在東華門張榜處,只要知道了誰中了狀元,直接架起來就走拉到家中去。以至於後來宋代出現一個職業,專門就是幫大戶人家搶奪中了科舉的年青人。也算是宋代以來一代奇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假如可以重來 的精彩文章:

孟姜女哭長城,怎麼編出來的?其實倒下的只是一段院牆
即位後奪皇權抗外敵,成功後只知飲酒,酒後說錯話睡夢中被殺

TAG:歷史假如可以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