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萬事開頭難,讀懂《周易》屯卦,學會如何開頭

萬事開頭難,讀懂《周易》屯卦,學會如何開頭

喜歡儒風君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頂」吧!

圖片 | 滕首詩

文稿 | 儒風君整理

1

萬物始生 孕育希望

卦是易經中的第三卦,位於「乾」、「坤」之後。

賀偉老師說:「『屯』是乾坤之後,天地已成的首卦,是為『始生之卦』」。

,象形字,一橫代表著大地,大地上冒出一個小頭,代表草木開始萌生,彎鉤則代表草木的根部已深深紮根於泥土,草木雖然剛剛萌芽,但卻充滿生機和生命力。

卦,是易經64卦中的「四大難卦」之一。

萬事之始,自身生命力弱,環顧四周,到處都是強者,到處都是危險.

但同樣是因為初生,雖歷經坎坷,卻又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希望......

人生在世,也不斷地有新的開始。

十月懷胎,哇哇墜地,人生苦樂,從此始也。

十年寒窗,金榜題名,一生名利,從此始也。

新婚燕爾,初為父母,教化兒女,從此始也。

......

2

困難重重 養精蓄銳

《易經》「屯」卦「初九」和「六二」揭示的是一個養精蓄銳,自我壯大的過程。

賀偉老師說:因為受到束縛,舉步維艱,困於原地,但正因為生長艱難,過程緩慢,「屯」又有「囤積」意義,也有了厚積薄發的資本。

成長必須有地盤!一粒草種,沒遇到土壤之前無法生長;一個胚胎,必須深深紮根在子宮壁上才能孕育成嬰兒。

同樣的道理,萬事萬物都要有自己的生長空間,才有壯大的可能。

先佔領屬於自己的地盤,慢慢的吸收其中的養分,慢慢的建立穩定的基礎和內部的秩序......

比如,你初入社會,面對一切顯得陌生艱難。

那麼,你要做的是:

第一,要聽取熟悉情況的內行人的意見;

第二,要善於處理好各種關係,建立自己的人脈網路;

第三,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並找到正確的途徑。

第四,你需要一個貴人,一個好老師,慢慢的跟他學習,吸收經驗。

3

時機成熟 勇往直前

「屯」卦「六四」啟示我們:等到了時機成熟,一定要勇往直前,奮力一搏。

任何事情如果只是空想是沒有用的,只有行動了才能接近結果。

那麼,應該如何行動呢?

1

圖難於易 為大於細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選擇對你而言最容易下手的時機和最容易下手的地方,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一項工作,剛剛開始,你就參加進去,參與開創,你的貢獻就會很突出。而如果這項工作如果大家都開始做了,你再參與,意義就不大了。

因此,你必須善於觀察判斷,你自己擅長的領域,以及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你就去發起或者參與它。

2

知其可為與不可為

「屯」卦「六三」講了這樣一個道理:

在山林中打獵追鹿,卻沒有看守山林的人做引導,考慮到鹿子已入密林中,這時君子就會很機智的放棄。如果繼續深追下去,說不定會遭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道理,不能因為滿腔的熱情,就失去對正確選擇的判斷能力。

3

借雞生蛋 借腹懷胎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有孕育它的母體。

如果沒有這個母體,就去設法借一個母體,以便借母體的「軀殼」使自己迅速成長為獨立的個體。

任何的創新,亦是如此。世界上本沒有從零開始的創新。

4

轉危為安 循環往複

屯卦「九五」和「上六」寓意著轉危為安,建功立業,比喻事情已開創成功。

然而,命運里程未完,繼續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再入初生,如此循環往複......

賀偉老師認為:屯卦的主旨是勉勵人們把握初生,把握髮展機遇和趨勢,堅定信心,堅信只要能經歷風雨終究會成功。

感悟屯卦,在困境中磨練意志,在堅持中鑄就輝煌!

一葦,本名賀偉,齊魯書社編審,資深出版人。 《100字讀懂周易》獲2016年度全國古籍優秀普及讀物獎(十種之一)。專長:佛學、易學、文學、古文字學、考古學。

賀偉老師《易經40講》課程介紹:

第一至四講,主要講易經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學習易經的方法和核心的觀念。

第二至三十六講,每講講一對卦,比如乾坤、屯蒙、需訟,精講每一卦的卦爻辭,以及該卦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啟示和幫助。

第三十七至第四十卦,主要講如何更深入的研究易經,以及易經如何更好的對我們的生活進行啟示和幫助。

六十四卦,實為人生、社會、生活的64個領域或者是64類現象。如果遇到什麼人生困惑,難以抉擇,你只要找到《易經》中對應的那一卦,進行查閱,然後進行聯想,琢磨其中的啟示,反省自己的言論和行動,悟出其中的教訓,重新作出選擇,調整自己的戰略、策略、措施,你的生活、事業、愛情、財運、官運,就會有新轉機、新局面、新氣象出現。

原價:299

現價:209

僅限30人,點擊免費試聽

長按下方二維碼,立即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家教,都寫在這些對聯里了!
《詩經·木瓜》做人之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