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阿拉伯國家很難出現真正的軍事強國?

為何阿拉伯國家很難出現真正的軍事強國?

軍事強國不好當

案例一:海灣戰爭

伊拉克在1991年經自詡為「世界第四」,當時擁有超過100萬的正規軍,近6000輛輛坦克、3700門火炮、7500輛裝甲車、700多架作戰飛機,實力不可謂不強勁,然而美國卻僅用了42天就將伊拉克打的潰不成軍。只靠數量決定勝負的時代過去了,尖端的高科技武器軍事理論中的重中之重。

案例二:葉門戰爭

沙特軍隊在葉門的表現著實讓人無語——美國甚至都出面闢謠,不是武器不行,是人,人,人!沙特給美製武器打了一波好廣告。

案例三:馬島戰爭

阿根廷自視甚高,認為要奪取福克蘭群島易如反掌時,法國說要嚴守中立,突然不賣阿根廷導彈了。阿根廷自身沒有完善的軍工體系,生產不了軍火,最終落敗。

可見,軍事強國不好當,當年的「世界第三」已看破紅塵,可是戰爭一刻沒有停息,逐漸形成了當今的軍事強國的標準:科技、戰爭意志、軍工體系。

科技:

阿拉伯人善於經商,如今的阿拉伯人也把石油生意做的風生水起,賺了非常多的美元,錦衣玉食。然而,在科技領域,阿拉伯國家卻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事物。大馬士革刀依然光亮,可那是一千多年前的工藝。如今的高精尖科技,阿拉伯國家乏善可陳。以色列在贖罪日戰爭中能夠反敗為勝,與美國的偵查衛星情報系統有很大關係。

阿拉伯國家在諾獎領域幾乎全軍覆沒,擅長的文學也沒有太多造詣。阿拉伯國家在中世紀時的輝煌早已成為明日黃花。一些阿拉伯國家也很擔憂現在的國家狀況,公費派出去很多留學生,可是一點用也沒有,回國後還是靠著當地人戶口,在政府里謀個差事,一天工作3-5個小時,天天跑車、香檳、美女的奢靡生活。

努力奮鬥不就是為了這樣的生活嗎?既然現在已經過上了這樣的生活,幹嘛還要努力奮鬥?


戰爭意志:自古以來一盤散沙的國家

阿拉伯國家與其說是民族國家,不如說是宗教國家。

在歷史上,阿拉伯地區由於沒有一個強勢的地緣文明,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經常是西方、東方佔據一部分,拉鋸混戰。

阿拉伯人本來人數不多,都在沙漠里放牧。從622年開始,他們一手持古蘭經,一手持刀,短時間內把伊斯蘭教擴張到很大的地區,在宗教的基礎上成立了煊赫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帝國境內保留有大量的酋長部落,非洲那裡還有很多的尼格羅人種。

以宗教強行歸攏到一起的人們,並沒有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共通性,因此在阿拉伯帝國內部因爭權奪利產生內訌後,很快就分崩離析,再也沒有統一過。直到如今,在介紹阿拉伯國家時,都不免要附上一句,以什麼派係為主(最大的兩個就是什葉派和遜尼派)。

在普通民眾眼中,派系是排在國家前面的先決條件。因為真主說過:偽信更為可惡。所以阿拉伯國家因為宗教派系的原因,一直處於四分五裂,互相爭鬥。在二戰後,雖然也趁著國際上殖民地獨立浪潮也獨立了一批國家,但是嚴格意義上的民族國家並沒有建立起來。民眾不知有國,多數地區部落酋長依然有著神權護體。這樣的社會現狀,除非外國侵略者,直接打到他們家門口,才會想起來反抗。

所以,很多阿拉伯國家看起來人數眾多,國力雄厚,但實際上動員力度很差,都是名副其實的弱國。伊拉克、伊朗兩個國家此前算是世俗化做的比較好的國家了,也因此一度軍力強大,綜合實力陡升引起了以色列的敵視和西方國家的關注,最終伊拉克被徹底廢去武功,伊朗也在制裁中不得不妥協求存。

在經濟上很多阿拉伯國家都是中東富油國,日子都還過得去,他們的戰鬥意志就更低了。

軍工體系:短腿的石油巨人

軍工是國民經濟中是技術集成度最高,也是利潤率最高的產業,所以五大社團都有著軍工出口部門。同樣,也只有五大社團能夠做到國民經濟體系的完整,用以維持和供應軍工體系的發展。美國雖然製造業空心化,但是軍工體系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從不假手於人。

一個國家建設軍工體系,首先需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從礦石開採、金屬冶煉、壓鑄成型、火藥研發、技術開發、系統集成等各個環節,需要參與的國民經濟部門非常多。一個項目攻關,都需要有成千上萬個科研單位、機構,數萬甚至數十萬人一起參與。

阿拉伯國家很富有,因為祖上積德,留下了一塊寶地,加上他們會做生意的傳統,石油美元賺到手軟,天天錦衣玉食,也造成了國民經濟單一,能看的就只有石油工業,其他產業基本全部依賴進口。

沙特家大業大,石油出口常年排名第一,在阿拉伯國家也號稱是盟主的存在,然而它幾乎沒有任何工業基礎,所有的武器都靠進口。沒有工業體系支撐,戰場上的武器裝備損壞了也就徹底報廢了,不管軍力再怎麼強大,都是一次性的花瓶。

軍事強國如蘇聯,都是建立在重工業的基礎上的,這是國家命脈,所以當年蘇聯不惜忍飢挨餓,出口了大量糧食換回了外匯,在短時間內建立了重工業基礎,並在這個基礎上,完成了強軍強國的目標。

阿拉伯國家到目前為止,要麼是農業窮國,要麼是石油富國,王子們花天酒地,建成了迪拜塔,就沒有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石油輸出國組織一直在反對西方,而美歐等西方國家卻視而不見,反而對東歐和東亞表示嚴重關切——因為沒有重工業基礎的國家,無關緊要。


國際環境:

西方國家、阿拉伯國家,因為耶路撒冷,在歷史上打了好幾百年,雙方死的人,車斗海量,稱之為血海深仇也不為過。直到1683年的近代了,土耳其的彎刀騎士還出現在維也納城下,要不是波蘭國王關鍵時刻率領翼騎兵救援,維也納也會陷落了。所以,西方國家對中東國家恨意難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對作為同盟國的土耳其一切到底,只給留了一個1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方讓他們自生自滅。如果不是凱末爾當機立斷,帶領國民奮起反抗,土耳其這個國家就不會存在了。

由於地緣關係,西方國家對在中東地區保持軍事存在和影響是無比堅決的,西方國家完全壓制中東國家也不過是300多年的事情,一旦中東地區有軍事強國崛起,西方國家將重演歷史上的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慘劇。

所以,阿拉伯國家可以富有,但是不能強大。以色列作為西方國家安排在中東地區的眼線和打手,本身也具備外交上的離岸平衡手的智慧,對眾多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國家又拉又打,遠交近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及當前政治環境下,阿拉伯國家不能出現一個軍事強國,既是國際政治的需求,也是西方世界史觀傳承的必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樂極生悲的案例?
歷史上有哪些「人之將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