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碩特部的起源及發展

和碩特部的起源及發展

和碩特部是漠西蒙古四衛拉特之一,也是青海蒙古族的主體,北元時期,其分布於蒙古地區的西部,不論在四衛拉特史上或者在整個北元歷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四衛拉特部中,和碩特部始終成為早期四衛拉特、中期四衛拉特、晚期四:衛拉特聯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四衛拉特史上佔有重要歷史地位。額魯特蒙古中,青海額魯特二十一旗和阿拉善一旗大部分由原和碩特部組成。

和碩特部的起源及發展

北元初期的呼倫貝爾以及克魯倫河流域是一個多事的地區。本來元帝退出大都以後的一個時期,北元政治中心是在舊都和林。1372年,明朝三路出兵進攻北元。由於中路徐達在和林附近大敗,明軍鋒芒遭到打擊,北元得到暫時喘息之機。但到1387年,元遼東左丞相納哈出被迫降明,北元遼東地盤喪失殆盡。1388年,脫古思帖木兒汗在今貝爾湖畔,為明將蘭玉擊敗,逃往和林,行至士刺河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殺害。這一仗,北元政權遭到沉重打擊,威信大損。第二年,明朝在遼東邊外洮兒河、戳兒河和腦溫江下游一帶設置了朵顏、泰寧、福余等兀良哈三衛,作為羈縻衛所。到1392年,明又派大將周興等進兵鄂嫩河、克魯倫河地方,掃除了那裡的也速迭兒勢力。1405年,在今額爾古納河支流的根河流域設置堅河衛。在今海拉爾河流域設置了海刺兒千戶所。1406年,在今鄂嫩河流域置翰難河衛。又在興安嶺以東地方設置了密陳、卜刺罕、蘇溫河三衛。這些衛所在地理分布上,大致處於元代哈撒兒(成吉思同胞弟)和翰惕赤斤後王「兀魯思」的範圍內。顯然,北元初期,明朝勢力步步向呼倫貝爾、克魯倫一帶進逼。但是明朝的軍事力量一撤,這些地方很快又為北元收復了。 然而,北元更嚴重的威脅卻來自西面的衛拉特。

北元初,東部蒙古幾經明朝的打擊,實力大受損傷。衛拉特卻乘機崛起,到1399年,烏格齊哈什哈公然殺死其主額勒伯克汗。「靖難之役」之後,永樂欲圖北元,採取了扶持「瓦刺」,挑撥它和北元關係的政策,便於1409年,分別封衛拉特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為王。另一方面,永樂向前一年剛從中亞回來,成為北元大汗的本雅失里派出使臣要求他歸順。同時積極準備出兵北征。這時,本雅失里和阿魯台太師被衛拉特馬哈木等擊敗,從和林一帶退走克魯倫河。趕到明朝招撫不成,使臣被殺後,永樂立即派丘福帶領十萬軍隊北征,結果全軍覆沒。次年永樂第二次出兵,號稱五十萬,大敗本雅失里於翰難河。然而又東擊阿魯台,大敗之於興安嶺。這一次明軍的勝利可說是輝煌的。可是也沒有達到消滅北元有生力量的目的,最後只得採取羈縻政策,封阿魯台為和寧王,實行籠絡。

和碩特部的起源及發展

1414年,永樂第三次北征,在忽蘭忽失溫打敗衛拉特,給它一次打擊。但他的主要目標仍然是阿魯台。說阿魯台當時如何威脅明邊,不如說他是一個潛在的危險敵人。永樂必欲徹底消滅為快。因此,1421年以後連續幾年親自北征,直到他死於榆木川。由於阿魯台避不決戰,以致徒勞往還,並無所獲。此間穿插著發生了幾次阿魯台與「瓦刺」之間的戰爭,雖然互有勝負,但由於阿魯台兩面受敵,勢力大為衰落。特別是與明軍的入侵帶有暫時性相比,衛拉特人的進攻卻步步進逼,逐漸威脅著阿魯台的根據地克魯倫河流域和呼倫貝爾地方。1409年衛拉特封建主弒殺本雅失里汗,擁立其子答里巴為蒙古大汗後,衛拉特在樹立北元正統汗系的有利條件下,更大有稱霸蒙古之勢。而代表東蒙古勢力的阿魯台已失去了前所擁有的正統汗系的靠山。

為了阻制衛拉特封建主篡奪北元政權的陰謀,阿魯台在沒有正統汗系所擁立的情況下,代表東蒙古勢力,擁立當時蒙古黃金家族的傍系一科爾沁部哈撒兒後裔阿岱(阿魯克特穆爾)為汗。哈撒兒七世孫阿克薩噶勒岱死後其長子阿魯克特穆爾,阿魯克特穆爾勢力的不斷強大,將各和碩和旗中好歹拙些屬民作為(父親)遺產分給弟烏魯克特穆爾。迫使烏魯克特穆爾西奔投靠衛拉特脫歡太師。從而阿魯克特穆爾獨佔呼倫貝爾一帶的哈撒兒後王領地,統領科爾沁部以及當時衛拉特勢力範圍以外的蒙古地區。這一期間,脫歡已經消除了輝特部把禿孛羅和土爾扈特部的太平勢力,稱霸衛拉特各部,從而成了東蒙古阿岱汗和阿魯台太師的巨大威脅。正因為如此,烏魯克特穆爾直奔投靠他們的敵人衛拉特脫歡太師,企圖借其力量捲土重來。而當時的脫歡太師也想拉攏烏魯克特穆爾部眾, 將女兒嫁給了烏魯克特穆爾。這樣,烏魯克特穆爾西分支成了衛拉特綽羅斯部的親家,成了脫歡太師稱霸蒙古過程中的得力助手。

和碩特部的起源及發展

烏魯克特穆爾西分支分離科爾沁部投奔衛拉特後, 「因其部屬由各旗人構成」當地衛拉特人稱它們為「和碩特部」。和碩特由當時科爾沁各部落組成,因此其內部結構比較複雜。除了烏魯克特穆爾西分支屬干蒙古博爾濟吉特氏以外,其部民結構中還有烏吉葉特部成份。和碩特加入衛拉特,是衛拉特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和碩特貴族取代綽羅斯氏的統治地位,始稱「衛拉特汗」,和碩特部已勢冠四衛拉特部。由於和碩特部為成吉思汗的直系血統,在四部中地位最高。博爾濟吉特氏貴族和碩特首領一直擔任「丘爾干」的「達爾加」(即盟主),統處四大部落事務。無論是政治史、文化史、軍事史,尤其是青藏高原統一於祖國大家庭的歷史,如果沒有和碩特蒙古族,那都將失去它應有的光輝。當時,和碩特部落的游牧地推進到北自額爾齊斯河中亞古斯河、巴爾咯什湖東岸,南到塔拉斯 、楚河一帶,東部則與哈密鄰。

1637年,和碩特部固始汗軍隊滅喀爾喀部卻圖汗,控制青海全境。1640年又發兵西康,滅笨教政權的頓月多吉。自此,固始汗不僅僅掌握了整個青海省,而且還將勢力發展到西康(四川省西部,今四川阿壩自治州和甘孜自治州)。此後,他佯稱接到怛萊要求返回青海,實則在1641年突襲西藏,並於1642年攻佔西藏當時的王國首都日喀則,滅噶舉派的藏巴汗政權(噶瑪王朝)。1642年,和碩特蒙古部落的首領固始汗正式建立政權,和碩特汗國正式成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