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聯儲加息大鎚橫指東方,五國央行連夜行動,新的「戰事」已經打響

美聯儲加息大鎚橫指東方,五國央行連夜行動,新的「戰事」已經打響

9月27日凌晨,美聯儲正式宣布

加息

25個基點。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聯儲的決定引發全球市場震動。


 


美國自然首當其衝,特朗普最看重的股市應聲跳水。



美聯儲放出加息決定時,已經接近美股收盤時間,結果消息一出,美股迅速由漲轉跌。


 


在加息面前,三大股指無一倖免:道瓊斯跌逾

110點

,跌幅超過

0.4%

;標準普爾500下跌

0.35%

,其中銀行指數跌

1.45%

;納斯達克也下跌超過

0.2%






9月27日凌晨,一收到美聯儲的消息,

巴林

沙特

阿聯酋

央行就相繼宣布將基準利率提高25個基點;


9月27日下午,

印尼

央行宣布,將7天期逆回購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5.75%,這也是印尼從5月中旬以來第五次加息;


緊隨而來的,

菲律賓

央行也宣布加息,並上調了50個基點!


 


為何這美聯儲一加息,全球市場就有如此大的震動呢?幾乎所有央行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加息!戎評先來說道一下什麼是「加息」。

 


加息,加息?加息!


 

在銀行辦理過存款和貸款業務的朋友,一定會對「

利率

」這個詞很敏感,它關係到存款的收益和貸款的成本。





 


當「利率」提升之時,人們前往銀行存款的意願會增加,而貸款的意願則會降低。

 


畢竟資本都是逐利的,這「利率」高了,存錢的人能吃更多利息,拿更多的錢;而貸款的人,則需要還更多的債。


 


換句話說,當市場內貨幣總量一定時,只要「利率」加高了,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就會減少。


 

這是因為有錢的把錢存進銀行吃利息,貸著款的加快還款,不然要還的債更多。




本來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在加息期間會加速流入銀行賬戶,而不是繼續在市場上流通。






 


與之相應的,人們的消費意願就會被壓抑、通貨膨脹率也會降低,市場投機也隨之減少。




當然,有失必有得,流通的貨幣是變少了,但是貨幣的價值卻提升了。


 


而「加息」呢?就是各國央行對「利率」的調高。




但是這美聯儲加息,與其他國家加息還不一樣。在國際貿易中,美元可是

國際通用貨幣


 


除了部分國家簽署的本幣互換協議,國際大宗貿易需要依賴美元完成。這樣讓其他國家對美元存在需求,而且這些需求量還在不斷擴大。





 


7月30日,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發布《世界貿易投資報告》,稱2017年全球貿易總額增長

10.5%

,創下6年來新高,可見國際市場對美元的需求量還在攀升之中。


 


怎麼換取美元呢?


 


有的通過與美國進行貿易,拿自己的商品換美聯儲印的紙;


有的拿自家貨幣按匯率換,不過最後這些貨幣還是會變成商品運回美國;


更多的國家,則是選擇用

債務

換美元






 


而美聯儲加息,會造成

兩種直接影響


 


一是美元流通縮緊,價值提升。它直接就反應在匯率上:除美元之外的貨幣都會貶值。而其他國家想要換美元,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商品,或者稱之為「

財富

」!


 


二是其他國家的資本所有者,也不會看著手中的貨幣貶值,會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兌換美元的風潮。




還是那句話:

資本是逐利的


 


對於資本來說,眼看手中的貨幣貶值了,那麼儘快兌換成美元就成了保值捷徑。




這樣不僅能吃一筆美元利息,還可以趁著美元升值撈一筆外快。





 


但這樣做的本質就是

資產外流

,不僅導致自身的經濟放緩,還會加速非美元貨幣的貶值速度。


 


這些被兌換成美元的他國貨幣,可不會被美國放在銀行里。美國的外匯只有

440億

美元,大多數的外匯都用來購買他國的商品了。




也就是說,這些國家自己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數量增加了,而價值也相對降低了。


 


怎麼辦?唯一的方法就是跟進加息。看看土耳其,9月初曾因里拉大幅貶值,身價慘遭腰斬。


 


9月13日,土耳其央行宣布加息,把基準利率從17.75%上調到

24%

。里拉對美元的匯率也隨之上漲,迅速恢復到6.02,幾乎在10分鐘內暴漲

7%


 


飲鴆止渴與兩個問題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貨幣價值與社會財富之間具備關聯,兩者需要

保持一致







 


簡單來說,市場上流通的錢少了,會讓貨幣價值高於社會財富,也會讓錢越來越難賺,既「

通貨緊縮

」;


市場上流通的錢多了,那麼貨幣就會貶值,也稱為「

通貨膨脹

」。




「通貨緊縮」肯定不行,錢要是越來越難賺,就業率、失業率等關鍵數據也會下跌,更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平穩。


 


而「通貨膨脹」呢?只要GDP增速能跑贏通貨膨脹,就沒有問題;


可一旦GDP增速與通貨膨脹速度相同,就會導致經濟停滯,日本那「消失的十年」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通貨膨脹速度超過了GDP增速,結果就是經濟崩盤,委內瑞拉可是殷鑒不遠。


 


所有國家的經濟政策,都是順著歷史進程來的。而美聯儲現在加的息,都是在為曾經的政策填坑。






 


2008年,美國在次貸危機影響下,不僅有著大量壞賬,民眾消費慾望還低,這也直接導致了美國出現「通貨緊縮」。


 


美聯儲為了挽救風雨飄搖的華爾街,果斷啟動3輪貨幣量化寬鬆(QE)政策。再說明白點,就倆字:

印錢


 


那時候美國人哪還會管QE政策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先解決「通貨緊縮」再說。


 


至於QE政策的最終目的,是將這些美元貸款出去,促進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流通性,這樣可以刺激貿易、提振經濟。




為了讓更多國家向美聯儲貸款,低利率是必須的。這一舉動讓大量美元流入市場,大大地推動了國際貿易增長。








2008到2015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

9000億

美元膨脹到了

4.5萬億

美元,可見國際市場上美元流通的規模之大。


 


美聯儲QE政策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通貨膨脹刺激了美國國內消費和國際貿易,經濟復甦進程顯著加快。


 


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國家也搭上了這趟「順風車」。看看

金磚國家

中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在2008到2015年期間,經濟都走上了快車道。


 


美聯儲QE政策有如此多的好處,那麼代價呢?看看美國的經濟赤字就知道了。


 


美國想印錢,先要政府通過向美聯儲寫欠條,也就是發行

國債

。然後美聯儲才給政府印刷美元,而白宮就用這些錢進行投資、貿易或者用於其他開支。





 


今年2月,美國國債就增長了

2150億

美元,相當於希臘2017年的GDP。




截至2018年8月27日,美國的政府債務總額已經超過了

21.4

萬億

美元,而且債務增長速度還在不斷加快。


 


事實上從2008年以來,美國國債增速幾乎達到了美國GDP增速的

4倍


 


就以2017年來說,美國全年的GDP總量為

19.39萬億

美元,而它的債務呢?美國家庭債務總額就高達

13.15萬億

美元,政府債務總額早在去年7月3日的時候達到了

19.8萬億

美元。


 


債台高築之下,也引起了美國國債債權人的恐慌。


 


今年前五個月,

日本

投資者累計拋售的美債已經高達944.6億美元;


今年3月,

俄羅斯

還持有961億美元美債,而到5月份時已大幅減少至149億美元,減持幅度高達84.5%;


今年9月,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中國

再次減持美國國債281億美元。





 


這一恐慌情緒也直接反應在了美債收益上,9月25日,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

3.1113%

,突破2018年內收盤最高水平。


 


美債收益上升,意味著全球資金市場的風向開始變化。




需要說明一點,美債也是一種商品。它的需求量大,就說明市場看好它,美債就不需要調高收益來吸引客戶;反之,美債收益就會上升。




美債收益又與美元息息相關,當美元需求量大時,市場才會看好美債,美債收益才會下降。




也就是說,現在美債收益上升,意味著市場不看好美元,美元的需求量也在縮小。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1987年美債收益率上升,導致美股全面下跌,進而導致美國經濟衰退;


2000年美債收益率上升,科技泡沫傾覆,美國互聯網經濟隨之遭到嚴重打擊;


2007年美債收益率上升,直接引爆美國次貸危機,隨之而來的就是全球金融危機!





 


不管誰當美聯儲主席,也不管誰在統御白宮,都需要面對「

國內債務規模與增速都跑贏GDP

」和「

美債收益創新高

」這兩個問題。




而唯一的解決途徑,似乎只有「加息」這一條路。


 


這單究竟誰買?


 


老美的錢可不好拿,當年美聯儲印錢,現在全世界買單。


 


3輪QE政策早已過去,經濟復甦了,GDP增速和通貨膨脹率也上去了,渡過難關的老美開始「薅羊毛」了。


 


美國的「薅羊毛」技術,可是世界領先的。





 


美國先用了3輪QE政策,讓其他國家用債務換了美元。在低利率的時候,沒有國家會急著還錢,都把錢拿去投資、經商或者基建了。


 


2015年12月,美聯儲宣布首輪加息25個基本點,各國一看,利率0.25%也不高。而第二輪加息被排到了2016年12月,土耳其、阿根廷等債台高築的國家更不急了。


 


但是在2017年,美聯儲在3月、6月和12月各加息一次,在今年3月、6月和9月連續加息,這

兩年6次

的頻繁加息,讓這些背負巨額債務的國家扛不住了。


 


要注意一個事實,美元可是處於

霸權地位

。只要美元升值,其他國家貨幣想不貶值都不行。




這些國家欠的債,都要用美元還的,而美元則要用本國貨幣去換。





 


這一漲一跌,要還的債可不就大了嗎?別看利率每次只漲25個基本點,這美元升值帶來的債務,可不僅僅是那25個基本點!


 


阿根廷、阿賽拜疆、埃及、奈及利亞、土耳其、委內瑞拉……最好的結果都是貨幣市值被

腰斬

,最慘的已經在

印新鈔

救市

了。


 


至於金磚國家中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也沒有逃過這輪貨幣貶值浪潮。


 


這些國家想要穩住局面,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犧牲國內貸款和投資前景,大幅進行加息,讓自家貨幣升值;要麼把印鈔廠產能拉滿,忍著「通貨膨脹」還錢。


 


實際上前文提到美聯儲加息造成的兩種影響,就是在「薅」他國的「羊毛」。





 


美聯儲這一紙公文,讓在市面上流通的美元大幅迴流,「薅」的是

貨幣本身

;讓美元開始升值,「薅」的是

貨幣價值




但是美聯儲加息有沒有代價呢?當然是有的,要不為啥特朗普會反對加息呢?美元升值,的確可以「薅」其他國家「羊毛」,但是與特朗普的目標不相符。


 


戎評此前在《

戎評|美國揚言「退世」,特朗普經濟學打出連招,製造2025即將攻破最後堡壘!

》一文中已經提及特朗普的目標,現不再贅述。


 


但是特朗普想要實現這個目標,美聯儲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前文戎評已經寫過,美聯儲加息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美元升值,二是美國銀行利率上升。





 


這兩個結果會導致美國出現兩種現象:


 


一是

其他國家商品價格降低

。這是明擺著的,美元升值,其他國家貨幣也就貶值。同樣數額的美元可以買到更多的進口商品,甚至還把貿易戰增加的關稅給抹平了,美國商品仍然競爭乏力;


 


二是

銀行貸款成本上升

。特朗普要重振美國製造業,除了讓美國企業資金迴流本土、降低製造業賦稅,還需要增加這些企業資金流通,銀行貸款就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其實說到底,無論美聯社出台怎樣的經濟政策,都脫不開戎評在《

47年盜竊19.4萬億,這個國家用血淋林的事實告訴中國,妥協必將死無全屍!|戎評答疑

》一文中提及的「

美元周期律

」。


 


加息,還是不加息?全世界面臨的難題


 


無論如何,美聯儲是出招了。擺在全球各國桌面上的問題,從「美聯儲是否加息」變成了「如何應對美聯儲加息」。





 


現在的局面就像是各國在打德州撲克,對於巴林、阿聯酋等小國來說,自己沒什麼籌碼,想保住已有的財產,只能跟著美國下注。


 


美聯儲加息,他們也只能跟著加息。不跟注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家貨幣加速貶值,國內資產被美國吸干。


 


至於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自身經濟體量大,底氣也足,跟不跟都看自身需求。今年6月美聯儲加息的時候,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就沒有跟注。


 


但在9月27日和28日,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相繼放話。




前者準備在向偏緊的方向微調貨幣政策,也就是加息;後者將在年底退出量化寬鬆措施,並最早在2019年年中啟動加息。





 


最後,牌桌上還剩下一個大佬沒放話,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緊隨中國央行的動向。


 


9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統計數據,中國8月末的外匯儲備餘額為

31097億

美元,數值近日本的3倍。


 


中國作為全球

最大外匯儲備國

、世界

第二大經濟體

,到底是個什麼態度?中國央行這次跟不跟?人民幣升還是貶?




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深的今天,各國的經濟已經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在美國宣布加息的當天,人民幣就小幅貶值

71個基點

。幅度雖然不大,但對於中國出口的產品而言,售價也會進一步降低。





 


人民幣的漲跌,關係到中國商品的漲跌。而作為全球供應鏈最重要的一環,中國商品價格的漲跌,將會深刻影響到全球貿易。


 


用更加簡單的話來說:中國加息,全球貿易的成本就會上漲;不加息,中國製造的價格會降低,全球貿易的成本也會降低。


 


擺在中國面前的難題也很多,不是央行的一句「加息」可以解決的:


 


國內,不少企業的

資金鏈

隱患漸顯,而加息毫無疑問就會增大融資難度;


國外,在全球貿易戰的背景下,國內製造企業

收益

已經受到影響,加息更是會進一步影響到這些企業的資金鏈。


 


可是不加息呢?20年前的金融危機歷歷在目。中國經濟體量雖大,但也需要有所準備。


 


9月18日,中國央行進行

2000億

元逆回購,為金融市場注入新的資金,提前對沖美國加息產生的影響。




9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金融管理局簽署了《

關於使用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發行中國人民銀行票據的合作備忘錄

》,穩住香港金融市場行情。







美國加息,美元升值,人民幣自然會貶值。這給了國際資本一個機會,一個利用匯率波動來

做空人民幣

的機會。




想要做空人民幣,國際資本要做的就是在美聯儲加息、人民幣貶值時,對離岸人民幣進行大量拋售,就像他們在20年前在香港做空港元時所做的一樣。




香港是中國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只要國際資本拋售人民幣的量超過了香港交易中心的購買力,市場上的離岸人民幣就會大量泛濫,進而導致離岸人民幣價格暴跌。




暴跌之下,更會帶動市場恐慌情緒,不理智的「跟風」也會隨之出現。只要離岸人民幣急速貶值,國際資本就能達到做空目的。




再看看中國央行,先通過2000億逆回購增加貨幣流動性,再在香港發行央票,提高香港交易中心的購買力,一招一式全是

未雨綢繆




美聯儲加息看似遵循著某個時間表,但每一個時間節點都布滿荊棘與陷阱。稍有不慎,爆發的就是十億、百億、千億甚至萬億的金融戰爭!





 


在美國宣布加息之後,香港金管局就宣布,上調貼現窗基本利率

25個基點

,至

2.50%

。澳門金管局也宣布上調貼現窗利率

25個基點

,至

2.50%


 


但中國內地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並未跟隨上調,從這就不難看出中國的策略:以港澳兩地作為

金融窗口

前沿陣地

,積極

對沖

美國加息壓力的同時,保障大陸地區的

平穩




說一千道一萬,「美元周期律」不除,全球就要不斷為美國經濟買單。想要根治這一全球頑疾,就必須剷除「美元周期律」的根基——美元霸權!




看看SDR一籃子貨幣的權重,美元排行老大,獨佔

41.73%

。歐元、日元和英鎊分佔

30.93%

8.33%

8.09%

,人民幣則佔據

10.92%




在現行的牙買加體系下,歐元、日元、英鎊和人民幣,都有著終結美元霸權的機會。








但擁有最大可能性的,還是人民幣,為何?




歐元早已遭遇美國狙擊,戎評在《

貨幣世界大戰:歐元慘遭美國絞殺,東方神秘大國借勢布局|大棋局之歐洲篇

》中已有敘述,就不再多談了;


再看看日元,1985年9月22日簽下的一紙《

廣場協議

》,讓日本經濟最近30十年都沒能緩過勁來;


最後是英鎊,英國脫歐一事鬧到現在還沒完全敲定,英鎊更是在爭執聲中「

跌跌不休

」。




人民幣就不同了,背靠全球

最大單一市場

,中國又是全球

第一貿易國

,被

124個

國家視為

第一大貿易合作方

,需求量不可同日而語。







今年8月,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已經達到了

178.867萬億

元,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之中。




更何況在國際貿易中,中國也在不斷和其他國家與地區簽署

本幣互換協議

,建立

自由貿易區

,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推動

人民幣國際化

,就是在擺脫「美元周期律」,就是在守衛中國的核心利益,就是在對美吹響反擊號角!




貿易戰也好,貨幣戰也罷,大國博弈從來不拘泥場所、時間或者背景。




時至今日,2000億關稅尚未走遠,美聯儲加息接踵而至。




當今局勢,已若烈火烹油,愈演愈烈。




大國之間看不見的戰爭,無時不刻都在上演,就在我們身邊。




覆巢之下無完卵,家國大事,匹夫亦有責!




新的戰事已經打響,只有鴕鳥還把頭埋在沙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科環宇 的精彩文章:

三大叛徒出賣,1996年痛失解放台灣的大好機會
曾是世界最強的這2款戰機向中國推銷,為何都慘遭失敗?

TAG:國科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