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886年,北洋海軍為什麼去日本長崎,長崎事件又是怎麼一回事?

1886年,北洋海軍為什麼去日本長崎,長崎事件又是怎麼一回事?

原標題:1886年,北洋海軍為什麼去日本長崎,長崎事件又是怎麼一回事?


本文為頭條號宇澤歷史談甲午戰爭,北洋海軍第一期:中日長崎事件


19世紀末遠在亞洲的中國在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後,便開始著手準備洋務運動,經過兩次海防大籌議,最終建成了實力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北洋海軍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威懾了日本,同時也刺激了日本,不僅使日本朝野內外均感受到了北洋海軍軍威的震撼,同時也激發了日本全國上下都把超過中國海軍作為實現國家向外侵略發展的重要前提,而1886年北洋艦隊第一次訪問日本所造成的長崎事件,也是對日後清朝與日本之間軍備競賽的升級和兩國戰爭爆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可能很多人都在好奇,清朝的北洋海軍為什麼要訪問日本,是炫耀軍威還是想借兩艘鐵甲艦展示一下北洋海軍的實力,實則不然,下面由筆者本人一一說起。


1886年8月,清朝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定遠、鎮遠、濟遠、威遠等七艘戰艦,結束在朝鮮海域的演習任務後取道經過日本再歸國。那麼很多人可能就要問了,為何北洋艦隊這七艘戰艦在結束演習任務過後不直接回國呢,而是要改道日本再歸國?原因很簡單,個人認為有兩點重要。一是在事前身處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曾向日本政府商議,希望北洋艦隊歸國途中能在日本長崎港維修保養戰艦。因為定遠、鎮遠兩艘的長度為89.5米和91米,寬度為19.2米和18.3米,而當時國內的旅順軍港還未建設完畢,所以保養這兩艘鐵甲艦的任務就要在日本完成了。經過日本政府的許可,8月1日七艘戰艦進入長崎港靠岸補給保養。為了給艦隊進行艦船補給保養,這是北洋艦隊第一次訪日的一個必然原因。


其二,北洋艦隊訪日可以起到一個揚海軍軍威震撼日本全國上下的作用。在定遠、鎮遠姊妹艦訪日之時,整個日本媒體界都在大肆渲染報道,形容此次北洋艦隊訪日,堪比江戶時代末期美國艦隊「黑船來襲」的陣勢。七艘大型戰艦浩浩蕩蕩駛過長崎、馬關、神戶、橫濱,橫斷大半個日本列島。遠處望去巨大煙囪吐出的濃厚煙雲,遮掩了半邊天際,給日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洋艦隊訪日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使李鴻章的威懾意圖達到預期目的,展現北洋艦隊實力,深深刺痛了日本民族的自尊心,但也給日本加速擴建日本海軍起到了一定性的刺激作用。


再來談長崎事件!


長崎事件起源於1886年8月13日夜晚8時30分左右,北洋艦隊部分官兵在得到許可後再未配備隨身攜帶割繩小刀的情況下登岸購物休閑,可想而知這些水兵所謂的休閑就是逛進了位於長崎丸山游廓寄合町的「貸座敷」妓樓遊興。



你說這些水兵逛妓樓休閑一方面來說就很影響北洋艦隊的名聲了,反倒是這些水兵因為言語不通與店家產生了爭執,進而動粗損壞了店內的物品。這妓樓的老闆立刻通告了丸山游廓內的警署派出所,請求巡警來維持治安,兩名巡警在接到投訴後立即趕到了現場。日本街道維持治安的巡警一般只佩帶警棍而不佩帶刀劍和槍械,由於言語不通再加上日本巡警的刻意偏袒店家,最終以干擾公務之名將兩名北洋艦隊水兵逮捕,其餘水兵見狀便趁亂逃離而去。但此事並沒有終結,該派出所又趕來十多名北洋艦隊水兵,其中有一人便是剛才趁著混亂逃跑的水兵。在日巡警準備將此人逮捕之時,該名水兵迅速拔出巡警的日本刀向其砍去,該巡警在奪刀之時手和頭被砍傷,其他巡警見狀也立刻上前將該名水兵制服,並逮捕了其他水兵,準備次日送交給清朝駐長崎領事館。

然而此次爭端事件還沒有到此結束,反而引起了更大的衝突。8月15日下午5時,約300名水兵上岸休閑購物,由於水兵中的大多數人在刀具店購買了日本刀,準備帶回國收藏,這也是釀成之後大騷亂的一個必然因素。尋歡作樂後的北洋艦隊水兵們彷彿沒有返回碼頭的意思,一名水兵見對面兩名巡警在低頭竊竊私語,便徑直從二人身前走了過去,此舉引起了兩名巡警的強烈不滿,雙方開始發生肢體衝突,進而升級為打鬥,頃刻間二十餘名水兵圍了過來也參與了亂斗。此時的一名日本巡警趁亂趕緊跑回了警察署請求增援,但丸山游廓內的巡警都分散在各個街道,並不能一時召集。在請求了長崎警察署的增援後,一名帶劍和八名帶警棍巡警隨即趕來,此時現場一片狼藉,200多名水兵與巡警以及周圍的群眾處於亂斗之中,這當中也不乏拿著武士刀的浪人,也有居住在民樓上的居民像北洋艦隊水兵潑沸水或投擲磚片瓦礫。隨之聞訊而來的帶刀巡警立刻參入了混戰,用刀劍同水兵亂斗,一時間,亂斗從思切橋發展到廣馬場街、舟大工町一帶,最終在數名水兵被逮捕,其餘水兵逃進清領事館內而結束。


事件最後結果是日本巡警死亡兩人,重輕傷二十六人。北洋艦隊水兵五人死亡,四十四人重輕傷。李鴻章聞知此事件後勃然大怒,原本是利用這個機會來在日本人面前展示定遠、鎮遠巨艦,炫耀清朝的北洋艦隊之強大,沒想到卻會發生如此之惡性鬥毆事件。


最後在1887年2月,長崎事件最終以清朝賠償合計15500日圓,日本賠償清朝52500日圓的兩敗俱傷的形式和解告終。


但此次事件卻助長了日本加強海軍建設積極制定海軍建設十年計劃,在北洋艦隊第一次來訪之後此計劃被要求加速提前實現。在甲午戰爭前,日本海軍艦隊規模已達42艘戰艦,其中新式戰艦32艘,包括大型艦艇6艘,中型艦艇12艘,小型艦艇12艘,在北洋艦隊第二次訪日之後,日本又迅速擴充裝備了320毫米口徑大炮的三景艦,松島、橋立、嚴島,進口了英國最先進最快速的戰艦「吉野」號。


自長崎事件之後,日本每年的軍費支出占整個國家財政總支出的11.7%,日本僅用了八年,海軍的戰鬥實力就已經明顯超過了北洋艦隊。


而北洋艦隊成軍之後至甲午戰爭之前,就未曾增添過一艘新式戰艦,連原本要裝配的速射炮和尾炮,也被朝廷以「既不怯戰,何須添炮」的理由給否認了,反倒是將本該用於建設北洋海軍的錢,剋扣用來建設紫禁城的三海,用來修建頤和園,用來給慈禧太后慶祝六十大壽!


原創不易,謝絕百家號的創作者搬運抄襲!


(配圖均來源於網路,若版權人覺得不妥,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澤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最後真的流亡到日本了嗎?
二戰期間德軍閃電戰的戰略思想對於現代戰爭是否仍具有有效意義?

TAG:宇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