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場遲早要打的戰役: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六大原因

一場遲早要打的戰役: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六大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這場大戰意義深遠,不僅是關羽人生的最後一戰,也是蜀漢從巔峰到低谷的開始,其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和它脫不了關係。後世對於關羽為何發動襄樊之戰眾說紛紜,甚至有觀點認為此次大戰並未得到劉備授權,而是在關羽得到假節鉞後自行發動的一場戰役:這個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幾萬人馬的調動和軍用物資的調配豈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你當劉備小舅子糜芳的南郡太守是擺設?一場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戰關羽豈能不告知劉備?這個問題點到為止,今天只對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做一個全面的分析,這其實是一場遲早要打的戰役:因為有六大原因促使關羽要發動襄樊之戰。

第一,當時劉備一方形勢大好:五月曹操撤軍漢中,劉備徹底贏得漢中之戰的勝利,東西兩川連成一片;六月孟達和劉封兵分兩路拿下東三郡,通過東三郡,漢中和關羽駐守的荊州四郡有效的連在了一起,蜀漢佔據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對曹魏襄樊一線構成了巨大的壓力。劉備一方軍心士氣大振,反觀曹操丟了漢中士氣低落,正是劉備繼續擴大戰果的有利時機。

第二,諸葛亮早在《隆中對》的時候就提出過戰略構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天下有變沒有?拿下漢中勉強算得上;關羽從荊州,劉備從漢中,再加上東三郡的劉封和孟達兵分三路,《隆中對》的這種構想已經初步形成了條件,所以關羽此時出兵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關羽兵力上佔據優勢。戰前關羽有多少兵力?具體數目不清楚,但是可以做一個大概估計:215劉備孫權為了爭奪荊州差點兵戎相見時劉備曾率兵五萬前往公安支援關羽,關羽當時已經是「羽號有三萬人」,雙方後來是通過談判平分了荊州,但是劉備的五萬兵馬本來就有相當一部分就是荊州兵,所以他有可能留下一部分給關羽,總之215年的時候關羽就有三四萬兵馬,四年之後的219年關羽的總兵力達到五萬是有可能的。

曹仁的襄樊前線有多少兵力呢?當時漢中之戰剛剛結束,曹操的主力大軍剛從漢中撤下來同時還要留相當一部分兵力防守劉備;夏侯惇的後方留守機動部隊在合肥居巢一帶(後來移防到摩坡),留給曹仁(樊城)和呂常(襄陽)襄樊前線的兵馬有多少呢?《三國志》記載「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加上呂常襄陽兵馬還有其他地方少量兵力,襄樊前線估計也就一萬多兵馬,所以關羽在兵力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第四,曹魏襄樊一線不穩。曹魏佔據的荊州北部有襄陽,南鄉和南陽三郡,218年10月南陽地區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之苦,趁曹操大軍在漢中之際,宛城守將侯音和衛開等人叛亂舉事,期間曾和關羽有過聯繫,雖然叛亂被曹仁和龐德撲滅,但是曹魏襄樊一線內部不穩這是客觀事實,後來關羽水淹七軍後,「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以及曹魏荊州刺史胡修和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說明當時局勢對關羽確實是有利的。

第五,東吳成功的蒙蔽了關羽,使得關羽認為東吳不敢也不會在他北上襄樊的時候襲取荊州,《三國志-呂蒙傳》記載「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 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呂蒙是東吳直接面對關羽的對手,他的示弱和以治病為由離開前線以陸遜代之,成功的使得關羽對東吳放鬆了應有的警惕心。

第六,和關羽自身的孤傲和自負也有一定關係。漢中之戰轟轟烈烈,張飛黃忠趙雲馬超等人紛紛立功,關羽卻只能在旁邊看熱鬧,想想連馬超來降關羽都忍不住要入川和馬超比武,孤傲的關羽很渴望能有一場大勝仗來證明自己。

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並非是關羽的一時衝動之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是一場遲早要打的戰役,至於結局只能是說時也命也無可奈何了!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五虎上將為何唯獨關羽和張飛二人箭術很一般?原因一點也不複雜
死於小人物之手的歷史大人物:一位名將,一對父子,三位草莽梟雄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