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慘7后妃 第3溥儀認為是日本醫生毒殺 第1比戚夫人還慘

史上最慘7后妃 第3溥儀認為是日本醫生毒殺 第1比戚夫人還慘

(說歷史的女人——第415期)在古代那樣一個重男輕女的時代,能夠成為皇帝的女人坐享榮華富貴,享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榮,坐上這個位置顯然是每個女人的夢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清朝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止,共經歷了2132年,封建王朝皇帝總數494人。按照一個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來算,494個皇帝大約要有40000個左右的后妃(當然這只是一個大略的虛數,請各位不要在此誤讀與小女子較真)。而在這四萬個妃子中,有以「嘉偶良佐」青史留名的長孫皇后,有傾國傾城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有伉儷情深千古一後的明孝宗張皇后,但是,也有因為各種原因而橫遭慘死的妃子。

今天,「說歷史的女人」就給各位看官朋友分享一下古代史上結局最慘7后妃,第3溥儀認為是日本醫生毒殺,第1比戚夫人還慘。

第7位:清朝光緒帝之寵冠後宮的恪順皇貴妃。

恪順皇貴妃,即珍妃。珍妃註定是一個悲劇人物,因為她雖受光緒帝之無限寵愛,卻是手握大權的慈禧最不喜歡的女人,原因可能跟珍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珍妃開明的思想觀念有關。珍妃入宮前長期跟著伯父長善生活在廣州,而廣州在當時是一個開放的口岸,受西方文化影響很大,再加上珍妃的伯父是個開明之人,不但支持還鼓勵珍妃等家中女子讀書。因此,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珍妃自然就形成了開朗、奔放的性格,身上或許就少了那種傳統女子唯唯諾諾的樣子。

而眾所周知,慈禧是一個極為保守的人,而珍妃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獵奇心強,對宮中的繁文縟節和呆板的生活方式不能做到完全遵守,她喜歡新生事物,這都讓慈禧感到無法接受。因此珍妃的性格和行事讓慈禧不爽。

不過更讓慈禧不能容忍的是,珍妃的這些性格特徵深深地影響了自己的老公光緒帝。在慈禧看來,正是珍妃喜歡各種「西洋淫巧之技」致使光緒帝荒廢學業,蔑視祖宗家法,變得不聽話,出現了叛逆的苗頭。但此時的慈禧尚沒有對珍妃作出任何懲治措施,她需要等待一個機會,畢竟擅自隨意處置皇帝的妃子也是有違祖制的。

不過讓慈禧不爽,她想找個機會收拾一個人還是很容易的,這機會說來就來,珍妃因舉薦玉銘四川鹽法道徹底觸怒了慈禧,或者說終於給慈禧了一個收拾她的合理借口。事情的原委是玉銘本是一個文盲,他通過賄賂珍妃的關係謀得了這個四品官,但是通過光緒的考察,此人並不能勝任此職,可是又礙於珍妃的面子,最終將他任為同知。

珍妃賣官鬻爵犯了大忌,慈禧以此為由大發雷霆,對珍妃動用了廷杖,而且還將她降為貴人。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珍妃若是有所收斂倒也不會釀成悲劇。慈禧只不過是想教訓一下她,還沒動殺心。

然而在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珍妃竟捲入政治漩渦,在她的影響下,光緒帝採納主戰派意見,對日宣戰。戊戌變法期間,珍妃又無視慈禧的想法,堅決地站到了帝黨這一邊,試圖讓光緒帝脫離慈禧真正掌權,而這個舉動,才是真正讓珍妃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的核心原因。之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借口帶走珍妃多有不便,而留下又恐其年輕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顏面,於是將她殺害投井,直到一年後才將她屍骨打撈出來。作為一代皇妃,如此慘死,表面上看是她和慈禧兩個人的性格不合或意見分歧,實際上她不過是一個權力角逐的犧牲品。

第6位:紂王之千古賢后姜王后。

姜王后是商紂王的原配王后,品德高貴,深得人心。但卻因勸誡紂王不要耽於妲己美色,要以國事為重,開罪妲己而遭其記恨。妲己認為不除掉姜王后,不但自己的地位不保,甚至連紂王的寵愛也會失去。因此,她挖空心思開始設計陷害姜王后,不過從妲己的立場來看,她認為自己不過是自保。不管怎樣,妲己憑藉手段最終贏了,這個過程給人的啟示似乎就是誰更狠誰就更先取勝。而姜王后的結局十分悲慘,被施以剜目烙手之刑,本想屈打成招,但姜王后性格剛烈,寧死不屈,最終悲慘而逝。

姜王后之死,堪稱上古史上最大的冤案,但同時姜王后憂國憂民、冒死勸諫的家國情懷和高尚品格,卻在史冊中永遠閃閃發光。

第5位:慕容垂之剛烈如火段皇后。

在歷史上,段皇后的個人事迹記載頗少,比如她的生卒資料等。不過在古代,一個女子的地位本就低賤,能夠寫上幾筆就不錯了,也屬正常。不過史載中對她有四個字的描述——「才高性烈」,此四字或可暗示她的命運要麼飛躍要麼摔跌。比如武則天,其實也是才高性烈型的,但是武則天成就了帝業。然而這裡並非指段皇后沒能力,只是她發揮能力的歷史舞台時機不對,或者說她遇到的對手太可怕。

如此烈女,嫁給了一代梟雄慕容垂,而且夫妻關係非常好。但是禍福相依,慕容垂天生奇才,尤其是軍事能力非常強悍,十幾歲就投身軍旅,能征善戰,屢立戰功。所謂功高蓋主,就算不蓋,也會引起別人的擔心和誣陷。恰逢他老爸,也即是前燕江山的實際奠基人慕容皝死得早,50歲出頭就掛了。而他繼承人慕容儁又年輕,小皇帝不行,皇太后則必然要幫助自己的兒子來捏緊到手的權力,於是,紛亂則必然產生。

不過這會權力角逐中,犧牲的倒不是功勞巨大的慕容垂,反而是慕容垂最寵愛的老婆段氏。史載這段氏跟新皇帝的老媽可足渾氏就像女人見了蛇,彼此仇恨。具體原因,一方面是新皇帝的老媽對戰功極高的慕容垂感到不放心,慕容垂的生母是蘭妃,與新皇帝慕容儁屬於同父異母的兄弟。另一方呢,面對老太后對自己老公的種種刁難,這性如烈火的段氏則在後方堅決維護。這下老太后可足渾氏覺得不僅慕容垂是個威脅,連他這個老婆也是個威脅了,如欲除掉慕容垂,則必先除他老婆。但最好的辦法是,設一計,把這兩口子一窩端。好辦法不好想,能出壞點子的人倒是多得是,於是有人給可足渾氏獻了一個一箭雙鵰之計。

此計就是先找一個靶子,當然是跟慕容垂有關的,此靶子就是吳國典書令高弼,當然同時把段氏也給抓了起來。可足渾氏的目的很簡單,他們偽造了書信,羅織了一些罪名,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通敵。只要段氏說自己的老公確實謀反通敵了,那麼她就能名正言順地給慕容垂定罪。可是可足渾氏的算盤打錯了,因為她遇見了兩個硬骨頭。不但高弼嘴硬,這段氏嘴巴更硬,她堅決不承認自己的老公有通敵之事。於是,可足渾氏老太太就下狠手,狠狠折磨毆打她,折磨她,但她的表現在史載中很明確:「(二人)『志氣確然,終無撓辭』。」

慕容垂在外得知此事後,心痛欲裂,他暗中派人聯絡都城關係比較鐵的人,到獄中去勸段氏認罪:「人生會當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免受非人的折磨。可是段氏的回答,真是氣蓋千秋,令男兒自愧不如。她說:「吾豈愛死者耶!若自誣以惡逆,上辱祖宗,下累於王,固不為也。」(《晉書 慕容垂載記》)

如此豪氣干雲的回答,不僅彰顯了一個女中豪傑的風貌,更因此,她挽救了自己的老公。段氏最終被酷刑折磨而死,但慕容垂卻因此脫險,有機會建功立業,逃離災禍,並且忍辱,在多年後,重新歸來,建立了後燕,自己做了皇帝,當然他沒有忘記自己最愛的女人段氏,於是追封段氏為成昭皇后。

第4位:被做成樂器,再彈也彈不出快樂曲子的薛嬪妃。

薛嬪妃的命運慘劇,在中國古代史上,那是一個奇葩,也是最為令人驚悚的。不過她的慘劇製造者高洋,則常被認為有精神疾病。因為只有瘋子或精神病患者才能做出此事。原本,薛氏不過是一個青樓女子,身份低賤,但是美艷出眾,成群的貴族男性都像蒼蠅一樣圍著她轉,以致於連皇帝都對她的美艷之貌垂涎三尺。在古代,我們都知道,天下和臣民都是皇帝的,如果皇帝對哪個女子垂涎三尺,那麼召來臨幸,這再正常不過了。

比如宋徽宗就經常偷偷逛青樓,可是人家畢竟還避一避,這高洋則是不顧顏面,直接就納入宮中,而且被薛嬪的美迷得神魂顛倒,一激動就把她封為貴嬪。不過俗話說了,再好的美味吃多了也會膩歪的。高洋就是這樣的代表,而薛嬪則自然而然成了直接受害者。高洋無緣無故就把薛氏殺掉了,先斬首,再取其腿骨做成樂器,在酒宴上淚流滿面地動情吟唱:「佳人難再得。」這簡直是精神病乾的事嘛,太不正常了。唱了之後,他又把薛氏厚葬,而且自己親自去哭,還披頭散髮地哭,把旁觀者都給感動了。薛氏之慘,配上高洋之神經,真是古代史上的一對奇葩花!

第3位:被尿活活憋死的末代后妃。

一個活人怎麼可能被尿活活憋死呢?是的,這事還是真的,被歷史記載了下來。此后妃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第二任女人譚玉齡,她是在婉容被打入冷宮之後,於1937年來到溥儀身邊的。溥儀封她為貴人,史稱祥貴人。可是這個17歲的女孩,已經感受不到古代帝王后妃的那種無上榮光了,最多感受到不過是夕陽西下的末世之光。不過譚玉齡在溥儀身邊的時間不長,因為她1942年就去世離開了,但這短短5年時間,卻過得還不錯,她和溥儀的感情很不錯。

但是在譚玉齡身邊有一個至今成謎的疑點,那就是她的死因。因為她去世的時間,才22歲,對於一個人而言,22歲正是大好年華。根據史載來看,譚玉齡得病的具體時間是1942年的8月份,而流傳最廣的病情結果是最後無法排尿,被尿活活憋死。

但是到底具體是什麼病到現在還眾說紛紜,比如有的說是膀胱炎,有的則說是感冒,抑或是傷寒,不過流傳最廣的則是日本人的毒殺——因為這一條是溥儀自己堅持認為的,因為前一天請來日本醫生對譚玉齡進行治療,第二天譚玉齡就去世了。溥儀因此對監督治療的日本吉岡中將恨之入骨。

第2位:被呂雉「整容」的戚夫人。

《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了戚夫人之死亡過程:「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葯,使居廁中,命曰『人彘』。」

這是古代史上極其令人震驚的一起殺人案,也因此,呂后被扣上了一個蛇蠍婦人的帽子。但我們都知道凡事有因必有果,呂后雖然狠毒,但是這種事,想來如果不是因為特殊的情況,她也是干不出來的,比如劉邦的后妃很多,為何得此結局者僅戚夫人呢?

史載戚夫人盛寵之時,驕橫跋扈,屢屢忤逆呂后,甚至栽贓陷害,想取而代之。於是,這戚夫人和呂后的關係,被戚夫人直接推到了勢同水火勢不兩立或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我們可以做一假設,倘若戚夫人得逞,那麼她會如何對待呂后呢?說實話,這可是一個極大的懸念,難保她會比呂后善良。

第1位:史上唯一被用極刑處死的后妃。

此后妃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寵妃,其父是戶部郎中曹察。家庭教育比較到位,曹氏自幼飽讀詩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一個女人有才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傾世之才的同時,還長了一張傾世之貌。才貌雙全的美名引來的明世宗的垂愛,她被召入宮中。嘉靖十五年九月初九日,她被封為端嬪,雖品級不如皇后和8妃高,但好歹是個二品侍妾嘛。

因曹氏很受寵,所以很快就生育了孩子,在公元1536年,她產下一女,即常安公主。明世宗很高興,就在同年直接給曹氏提拔了一次,從嬪級直接躍至妃,史稱曹端妃。照著這樣的勢頭,如果曹氏稍微給力一點,藉助她受寵的程度,甚至有可能升到皇后。實際上,曹氏也很努力,繼續再接再厲,三年後又生一孩子,即寧安公主。這在重男輕女的古代,多少有點不給力了。不過曹氏年輕,明世宗對她還是非常寵愛的,只要努力,還是有機會的,可惜天公不作美。可能也應了那句俗話,叫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既然給你了兩次機會,也沒生一男來穩固自己的地位,那麼只好聽天由命了。

接著災禍就發生了,公元1542年的冬天,不知道宮中的宮女們發什麼神經,或者是受了什麼人的挑唆和組織,她們竟然有勇氣趁著明世宗睡覺的時候,發動了宮廷宮女起義。她們十幾個女子,用繩子勒住明世宗的脖子,幾乎差點把明世宗勒死。可是結果可能是女人力氣小,也或者是明世宗的命大,總之這次勒死皇帝的起義失敗了。

行動失敗後,這十幾個女子都感到後怕,都想活命。其中為首的女子叫楊金英,她偏偏還是曹端妃的宮女。這一下可好了,皇后得知後,心裡冷笑一聲,計上心頭。她要藉助這個造反宮女楊金英除掉曹端妃這個宮中死對頭——因為她,多少個夜晚,她是在孤獨中度過,又有多少個時候,她是被冷落的,這讓她作為皇后的臉面和地位已經受到了嚴重威脅。於是,皇后趁著明世宗尚在昏迷中的時候,火速下手,直接誘導楊金英把曹端妃誣陷成禍亂的幕後指使。這樣,人證物證都有,皇后直接令人把曹端妃處死了,而處死的方式則是千刀萬剮的凌遲之刑。作為一個女人,如此死法,可真是比戚夫人的死法還慘了,不僅要承受難以言說的肉體之痛,還要承受喪失尊嚴的精神折磨。

結語:古之女子,命不由己!其悲其慘,罄竹難書!(文/黃英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劉邦最低調的兒子,登基後免稅13年,百姓稱讚,史家也難挑瑕疵
她是大清第一才女,17歲兩年寫出60萬字長篇敘事詩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