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不過短短30年,為什麼誕生了那麼多大師?原來真相是這樣

民國不過短短30年,為什麼誕生了那麼多大師?原來真相是這樣

【本賬號文章內容全部為作者原創,禁止抄襲轉載!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

國短短的三十年,從未有過真正的政治、軍事統一。延伸到意識形態領域,就是舊有的封建思想體系趨向崩潰,新的民主、自由思想卻還未普及鞏固。思想文化的激蕩,最直觀的外在體現就是民國大師的輩出。

清朝的乾嘉學派是相當厲害的,出了戴震、章學誠、閻若璩、王念孫、阮元、俞樾、廖平等眾多的學術大師,他們在經學、史學、文字音韻學等方面全面超過前輩。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有詳細論述。民國的很多學術人才,都是師承清代的學者而來,比如章太炎和俞樾的關係,郭沫若和廖平的關係。如果沒有清代學術的積澱,不可能有民國學術的爆發。

民國時期國勢危殆,學者們大都有經世情懷,這就使得他們的學問始終跟國家民族興亡有關係,而並非是書齋中的自娛自樂。郭沫若研究古代社會,是想證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適用度。錢穆的《國史大綱》,是要追究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何在。胡適的白話文學史,是為了給新文化運動尋求合法性。陳垣的《通鑒》研究,是為了尋求淪陷狀態下的學者文人如何安身立命。他們的研究,都是有所為的。

大師在自由中產生,在自由中高歌。雖然,改革開放之後,各方面環境好了,但是,一位真正的人文大師必是幼童啟蒙開始,習養不倦,且以無欲無求的古風大德為基礎。這樣的人,也許在未來會產生。也許,我們這個專業細分的時代,博才通才只在歷史中了。

PS:本文到此結束,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往期內容更精彩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搞笑記 的精彩文章:

孝庄死後停屍37年,為何康熙不讓她下葬?臨終一句話暴露真相
安祿山墓被打開,墓中為何有英文磁帶?專家看到後臉都綠了

TAG:天涯搞笑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