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君子越來越少,小人越來越多?主要是這三個原因

為何君子越來越少,小人越來越多?主要是這三個原因

大家好,歡迎來到的「小人物讀歷史」,我們一起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大家都想喜歡君子,而討厭小人,為什麼小人還會越來越多?

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面有句經典的話——「親君子,遠小人」,這句話是諸葛亮用來告誡後主劉禪的,但最後劉禪是如何做的呢?恰好相反——「親小人,遠君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因為這都和人性的弱點有關!老祖宗用卓越的智慧解釋了「君子越來越少,小人越來越多」的三個原因,繼而也間接說明了劉禪親近小人的原因!

★1、君子嚴如介石而畏其難親,鮮不以明珠為怪物而起按劍之心;小人滑如脂膏而喜其易合,鮮不以毒螫為甘飴而縱染指之欲。——《菜根譚》

釋義:君子威嚴如碑石,如果因此對君子敬而遠之,就很難不把明珠當作怪物,只想拔劍清除它;小人狡猾如油脂,如果因此喜歡與小人交往,就很難不將毒螫當作甘飴,只想食之以縱慾。

生活中,正人君子總是自帶威嚴,而且他們堅持自己的原則,很難讓人接近,所以不好與他們相處;君子又喜歡講真話,不會恭維他人,所以經常不討人喜歡。而小人好像和誰都合得來,更容易和人親近,再加上小人擅長說甜言蜜語哄騙別人,人們又有虛榮心,所以大家都無形中親近了小人。這也就是蜀漢後主劉禪親近小人的主要原因!君子遭到大家排擠,小人招來大家歡迎,自然讓君子越來越沒有市場,而小人如魚得水!

★2、人慕君子,行則小人,君子難為也。人怨小人,實則忘義,小人無羈也。——《榮枯鑒》

釋義:人們滿嘴說的都是仰慕君子,辦出來的事卻還都是小人行為,所以君子很難當,而且是誰當誰倒霉。人們口口聲聲說憎惡小人,實際上做事情還是忘恩負義,因為大家都知道做小人沒有什麼懲罰成本,哪怕是道德上的譴責也都是空的,不會掉一點肉!

這句話正說明了人的「兩面性」和「趨利性」,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說「天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做事的最終動機還是利益!所以哪怕大家都想仰慕君子,嘴上說討厭小人,最後也會因為利益而無形中成為了小人!君子不好當,還獲得不了利益,而小人獲利豐厚又不受懲罰,這就是許多人都選擇當小人的原因!

★3、節不抵金,人困難為君子。義不抵命,勢危難拒小人。——《榮枯鑒》

釋義:氣節比不上金錢實在,所以,人一窮困,就不想當君子了,因為講不起氣節。義氣也不如生命重要,所以,一個人身處危困時,就沒辦法不當小人了,因為活命更重要。當君子要付出慘重代價,而當小人可以獲利和苟且偷生,而人又有求生怕死的本能,這樣就更促使了社會中小人越來越多!

雖然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沒有做聖人和大丈夫的志向,他們只是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百姓;當面對壓迫時,他們也是人云亦云,別人幹什麼他們就什麼。其實,小人的本質是一種奴性!

學術上有個著名的定律叫「二八定律」,就是說:一個系統中有20%的優秀和80%的平庸,這20%就好比君子,80%就好比小人,所以永遠都是小人比君子要多得多!同時,這20%的君子才是社會的棟樑,所以我們但願君子越來越多,或者君子行為越來越多。而這一切都需要社會風氣的引導,引導得好,小人成了君子,引導得不好,君子成了小人!

朋友們,您身邊是君子多還是小人多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謀略(詩歌、鬼谷子、曾國藩、左宗棠、菜根譚),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人物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人物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