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爭棋風雲之一 十局三子棋成一代國手 黃龍士徐星友共譜血淚篇

爭棋風雲之一 十局三子棋成一代國手 黃龍士徐星友共譜血淚篇

原標題:爭棋風雲之一 十局三子棋成一代國手 黃龍士徐星友共譜血淚篇



當代棋壇番棋大戰頻繁,尤其是各種冠軍爭奪戰,多採用番棋決勝,精彩刺激。不過這些番棋比賽的結果雖可一時分出棋手明暗,卻往往並非決定性,勝者未必就此一往無前,負者也大有機會捲土重來。就連前幾年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古李十番棋」,也不過在當時掀起几絲漣漪,並未改變棋界大勢。

歷史上頂尖棋手間的番棋大戰被譽為「爭棋」,直接關係到棋手的生涯榮辱,壓力非現代可比。今天起,我們翻開厚重的歷史書頁,回眸曾經的「最高峰決鬥」,感受楸枰之上靜默的肅殺氣息和絕頂高手間的惺惺相惜。


十局三子棋成一代國手 黃龍士徐星友共譜血淚篇


圍棋起源於中國,歷朝歷代都有代表性的國手成為傳說。從弈秋到王積薪、顧師言,再到劉仲甫、過百齡,群星璀璨。不過這些高手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多為一枝獨秀,罕有同等級對手。直到清朝康乾盛世,圍棋技藝在數百年醞釀的基礎上出現突飛猛進的局面,大批高手湧現,群雄爭霸之勢前所未有。


同期出現眾多國手,誰是第一人自然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於是高手間互相較勁,以番棋的形式分出強弱,其中真正以「十番棋」成為系列對抗的首推一代棋聖黃龍士與其學生徐星友共譜的「血淚篇」。

黃龍士天縱奇才,十八歲即以七戰全勝的佳績挫敗老一輩國手盛大有,蜚聲海內。其後縱橫棋壇,所向披靡,被時人列為清代「十四聖人」之一,與黃宗羲、顧炎武等大儒並稱,尊為「棋聖」。


徐星友比黃龍士年長七歲,學弈較晚,棋藝本不出眾,但因勤奮鑽研,後來居上,成為名手。徐星友為求棋藝精進,拜比自己年幼的黃龍士為師,從受四子開始,步步緊追。待到受三子可與黃龍士一爭勝負時,徐星友棋名已盛,與其他高手角技多有斬獲,便認為自己已達「二手(被國手讓兩子)」高度。偏偏黃龍士心高氣傲,認為徐仍屬「三手(被國手讓三子)」,兩人遂約定以黃龍士讓徐星友三子的棋份來一場十番棋大戰,這就是圍棋史上著名的「血淚篇」。


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所限,「血淚篇」的十局棋其實並未能完整記錄流傳,所以關於究竟哪十局棋才是「正品」,以及最後的勝負結果,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客觀而論,以彼時徐星友的棋力,黃龍士要讓其三子確實勉為其難。但是黃龍士一代天驕,自視極高,加上長期缺乏夠分量對手的寂寞感,情願給自己加壓,挑戰極限。


此前市面上通行的「血淚篇」順序,基本是採用鄧元鏸所編的《黃龍士先生棋譜》中的順序,該書直接註明了「血淚篇第一局」、「血淚篇第二局」等,被後人採用。不過鮑鼎在《國弈二刊》中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的順序以及所確定的棋譜另成一說,按理推論,更加準確。陳祖德先生的《中國古譜大系精解》中《血淚篇》一書也採用鮑鼎的說法。


對於「血淚篇」的勝負結果,多數人認為最終是徐星友大勝,比分為8比2。不過也有人認為是黃龍士6勝4負,或者是兩人平分秋色。造成這種異議的主要原因是兩人所下的三子局甚多,記錄並不準確,一些本不屬於「血淚篇」的對局被混淆其中。

但無論如何,傳世的「血淚篇」十局棋譜精彩度毋庸置疑,代表了中國古代圍棋讓子棋的最高峰水準。徐星友固然在對弈過程中不斷提升,黃龍士也竭盡所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這一場龍爭虎鬥激發了兩大高手的所有潛能,無愧血淚之作。


十局戰畢,善於總結的徐星友思路大開,一躍進入國手行列。而黃龍士可能損耗過甚,逐漸不知所終,成為棋壇一段疑案。


這兩位國手也曾與其他名手有過多次番棋大戰,如黃龍士與周東侯在弈樂園激斗近三十局,神乎其技,時人稱為「黃龍周虎」。徐星友在棋壇風雲約四十年,既有擊敗老輩高手周東侯之壯舉,也有暮年與年輕一輩高手程蘭如十番大戰告負之滄桑。


「血淚篇」十局不僅反映了清代國手的精湛棋藝,也是當時棋壇風起雲湧大局的一個縮影。血淚之爭,數百年後仍令好弈者感慨萬千。



血淚篇第十局徐星友受三子勝黃龍士



黃龍士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弈道秋聲 的精彩文章:

新晉職業女初段的實力與不足 建橋杯黃嘉怡黑馬止步不敵蔡碧涵
斗魂戰賭王 二十八年後終於復仇 韓國元老賽趙治勳力擒車敏洙

TAG:弈道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