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你極少有機會,看到一個精英女性在大銀幕上呈現這樣的狀態——

疲累,焦慮,驚惶,悲切,乞求,絕望……

她本該穿著職業裝、高跟鞋,妝容精緻,像姚晨以往飾演的律師一樣,擁有一種體面的光鮮的氣定神閑的美。

但這種美被輕易打破。

李捷(姚晨 飾)在夜幕下狂奔。

她衝進天橋下的垃圾堆,瘋狂翻找著什麼。而一切只是徒勞。

她的身體無法自控地發抖,手指因為太過緊張而逼近僵直。

她想扶著牆站起來,卻連撐都撐不住。

她癱坐在一片骯髒泥濘里,眼淚洶湧,聲嘶力竭。

……

隔著銀幕,我觸到了一個女人生命中最極致的痛。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01.「痛」

拍《找到你》的過程充滿刺痛感,姚晨無法否認。

故事本身就像一道傷口,你以為它已癒合,偏偏它不時傳遞出密密匝匝的痛。無力阻撓,無法根治。

這種痛,姚晨在第一次讀劇本時就觸摸到了。

她在電影中飾演律師「李捷」。

高挑,獨立,漂亮,清醒。

即使一邊與前夫打官司爭奪女兒的撫養權,一邊拚命工作以求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她也能在奔波勞累中維持體面的姿態。

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是那種能滿足大眾想像的精英女性的化身。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有保姆孫芳(馬伊琍 飾)幫忙照顧孩子,李捷身上的擔子減輕不少。

直到這天,李捷下班,發現孫芳和女兒多多都消失了。

遍尋不獲。

她的心如墜深淵:

孫芳是誰?

她把多多帶去了哪裡?

她究竟想做什麼?

多多還能找回來嗎?

李捷孤獨地踏上尋女之路,而那些苦澀的真相也被她一點點剖開……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光看劇情簡介,很容易以為這是又一部尋子題材作品,類似《親愛的》或者《失孤》。

但事實上,《找到你》刺向的社會痛點更常見,也相對更根深蒂固。

片名中要找到的「你」究竟指向誰?

每個人看完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姚晨的回答是:

「一方面是在找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尋找自我。」

作為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李捷擁有獨立的經濟和人格。但同時,她也面臨著婚姻破裂、孩子撫養權、職場性騷擾等多重問題,偏偏這些問題外人極少看到,或者看到了也難以理解。

如同一個被籠在玻璃罩中的公主,她寄託著人們對優秀的嚮往。

甚至,一開始李捷也沉溺於這種虛妄的美好,認為自己能夠掌控生活的一切。

直到玻璃罩被孫芳打碎。

李捷的人生幻象瞬間崩塌,她被迫清醒,去梳理去思考,去面對內心深處真正的自我。

尋找孩子的48小時,只是時間長河的一瞬,她卻脫胎換骨。

如何演出一個人物在短時間內,從外形、氣質甚至到靈魂的變化?

姚晨用了個「笨方法」——

「多看劇本。」

反覆看,反覆琢磨,反覆拿捏。

戲演到最後,她把劇本都翻爛了。而與此同時,不同時間點的李捷「活」了過來。

看氣場,看姿態,看眼神……處處不同,姚晨做到了。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02.「真」

我們常說,角色要有代入感,才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讓人相信它的存在。

如何才能有代入感?

一靠人設,二靠表演。缺一不可。

姚晨用的詞則更為系統專業——

「要讓人物落地。」

她極擅長從細節入手。

比如頭髮——

工作時的李捷,從頭到腳都透著精心維持的體面。

黑色長髮微微帶卷,不算多時髦,但契合身份,有種大方爽朗的范兒。

而在發現孩子失蹤後,隨著時間流逝,她已經完全顧不上自己的外表,別說洗頭髮了,連鏡子都懶得照一下。

於是,如果你夠細心的話,會發現在這48小時里,李捷的頭髮連打綹、出油的程度都有著微妙變化。

「我們每次拍的時候都會根據時間線來調整頭髮的亂和臟、還有出油的程度。我一般會用baby油從頭髮根部抹上,讓它呈現出自然出油的效果。翻垃圾桶的時候,因為出汗,會貼些細的髮絲,包括在脖子上也會打一些baby油,顯得更像自然出汗的感覺。後面頭髮部分又會多弄一些乾粉,讓它看上去更毛躁……包括頭髮一開始還會有點兒弧度,後來越來越直。」

姚晨說,這些都是拍攝過程中有意識的處理。也許觀眾注意不到,但十分有必要。

「這種細節越細越真實,傳遞的信息就會越準確。」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外表的修飾之外,更難窺見、也更難演繹的在於心理層面

有一段劇情,李捷與前夫回到家中,看到一屋子警察正在忙碌。

她大腦一片空白,茫然地去洗杯子,卻在與前夫的爭執中,把杯子摔碎,玻璃碴兒濺了一地。

按正常人的思維,李捷可能會與前夫激烈爭吵,然後找來掃帚拖把再把玻璃碴兒清掃乾淨。

但姚晨清楚,那時的李捷已經涉臨精神崩潰的邊緣。

「她極度焦慮,不吃不喝,已經有點神經質了。唯一支撐她的意志就是要找到孩子。」

這種情況下,這樣「一根筋」的人會怎麼做?

姚晨說了一句話,我瞬間鼻酸。

「她沒有力氣再去跟前夫爭辯、吵架,她只想一個概念,呀,玻璃碴兒濺到冰箱里了,我得趕緊弄乾凈,要不然多多回來可能會把手給扎破了。」

如此簡單,如此本能,也因此,如此真實。

一句話帶我回憶起太多畫面,也讓我徹底理解了李捷的錐心之痛和她作為母親的本能之愛。

這是一個好演員的高階修養。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03.「癲」

跟姚晨談表演,是一件充實的事兒。

她語言坦誠而豐富,擅長用接地氣的比喻去表達繁複的概念,讓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她說自己一直覺得表演是個感性和理性摻半的事情。

「這裡頭有一個比例成分調配的問題,就像你做一道菜,需要適當的調料,哪一邊不合適都會出現問題。」

有的戲需要理性調動感性,有的戲則需要多點感性。

《找到你》中,由於角色情緒起伏太過強烈,這種「分裂式表演」的幾率也相當大。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在拍翻垃圾桶那場戲時,姚晨被自己嚇到了。

「劇情太絕望,當時就害怕,害怕孩子可能沒了……我就記得全身一直在發抖,第一條拍的時候完全就癱軟了,幾乎站不起來。」

導演喊「咔」,她好像聽到了,又好像根本沒聽到,依然被困在心靈地獄裡。

「助理過來給我披衣服都猶豫了很久,因為這個人全身都散發著一種生人勿近的氣場。」

等到姚晨平緩情緒以後,她才慢慢感覺到身上的痛。

低頭一看,胳膊、腿好多處擦傷。

這樣真實而近乎癲狂的崩潰體驗,讓監視器後頭的導演呂樂都駭住了。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還有一場表演也十分驚艷。

為免劇透,我不說劇情細節,單透露姚晨對表演細節的思考,也許,你在觀看時會心有戚戚。

先設想一下:

生活中,當你看到一個極為恐怖的畫面時,會作何反應?

怔住?捂住雙眼?還是立刻轉身逃避?

面對這「一筆」劇情,姚晨調動了所有能用得上的科學研究和生活經驗。

她把心理恐懼分了幾個級別。

「比如說日常生活中有人害怕見到老鼠,可能會啊的一聲,跳上了椅子。看到蛇,我們本能地想跑。但是如果你看到猛禽,比如老虎或獅子,你有可能會嚇癱的,會瞬間就立在那裡,發現兩條腿基本不受你控制。」

她回憶起自己在野生動物園與老虎四目相對的經歷。

「在極度恐懼的時候,人會自動開啟自我保護機制,可能會瞬間讓你的身體進入半休眠狀態,你會感覺好像所有的肌肉都失去了控制。當時在演這場戲的時候,也是一個極度恐懼的狀態。光天化日,就像是尋常的一天,卻出現這樣的事情,那種恐懼的程度會加強,對人的心理衝擊力也會更大。」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拍攝前,姚晨進行了種種理性判斷和思考,但真正開拍那一刻,她流露的是最本能的一面。

僵住——想反應、想出聲,但幾乎無法動作,只發出很奇怪的喉音——努力扭頭,而身體是僵直的。

理性的設計與感性的投入完美結合,足以傳達極端而充沛的感情。

我相信你看到電影里這一幕一定會有所觸動,甚至,感同身受。

因為姚晨做到了讓觀眾入戲的前提:

自己先入戲。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04.「難」

《找到你》是姚晨生完孩子復出後的第一部電影。

她看完劇本,第一反應是「有點難」。

一方面,難在擔心角色發揮的空間有限,無法把她演精彩。

另一方面,她深切理解片中體現的當代女性生存困境。

無論大眾眼中的職場精英,還是被人忽視的普通階層,都面臨太多壓力和困難。

工作上要力爭上遊,回了家要照顧老人孩子,感情上要顧及丈夫……

角色身上有太多現實的投射,令她共鳴,也令她反思。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前段時間,姚晨站上《星空演講》的舞台,講述了一個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

這個擁有數個經典角色、一度被視為喜劇女王的演員,隨著年齡增長,不僅有了許多嶄新體驗,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困惑。

她幽默地剖白:

「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懷孕了;生完孩子,看到自己曼妙的身材走了形……」

重返工作,被問最多的問題是,如何兼顧事業和家庭?

她不解:

「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問我老公這個問題?」

然而社會和時間一樣,對女人終究更為嚴苛。

今年39歲的姚晨真切感受到,給這個年齡段女性展現自我的角色太少了。

「當下所處的市場確實會造成這樣的窘境,很難去完全改變它。」

但難以改變並不意味著什麼都不做——

姚晨說,她不想做一個「只會哀嘆的人」。

「至少我應該去努力,爭取改變這個現狀,否則我肯定會後悔。」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姚晨努力的方式之一,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壞兔子影業」。

自己做片子,自己創造機會去表達。

即將上映的《找到你》,和未定檔的《送我上青雲》,都有濃烈的人文關懷色彩和女性主義表達。

如今,姚晨挑戲挑角色的理由很簡單。

「當我看到會使我內心產生一些共振的情感因素和觀點的時候,我會有將它演繹出來的願景。這個女性人物,無論是我熟悉的一面,還是不熟悉的一面,都是可以被塑造出來的。」

只要有表達的慾望和空間,那些很難的問題、很重的困惑便不再那麼難了,總歸可以一點點改變。

這是屬於女人的解決之道,是百鍊鋼也是繞指柔。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05.「生長」

如果把演員比作一棵樹,TA飾演的那些角色應該就像樹木的年輪,代表著生命力和影響力。

角色深入人心,年輪亦寬厚、深刻、令人難忘。

談到演員姚晨,兩個角色無法迴避——

《武林外傳》中的「郭芙蓉」,令她一炮而紅。

時至今日,這個角色還站在表情包界的風口浪尖。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潛伏》中的「翠平」,又令她人氣進一步飆升。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諜戰劇的一個象徵。

這兩個經典角色曾如同一把雙刃劍,讓姚晨感到做演員的尊榮,也綁縛她突破的腳步。

不過,如今她已經不想再撕掉所謂喜劇的標籤。

她明白了自己想做什麼樣的演員:

有寬度,有力量,不活在別人想像中。

「不管演喜劇還是正劇,對一個演員來講,兩者都能夠駕馭才是一個演員寬度的體現。如果說你只能演某一種類型、某一種氣質,長此以往會把你自己越演越窄小。我希望我能做一個有寬度的演員,所以說這兩種類型的鍛煉我都需要。」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一個演員成熟的標誌,是開始享受創作的孤獨。

那是一種痛並快樂著的體驗。

姚晨發現,她越來越享受一個角色在自己身上「生長」的過程。

「人物『長』到自己身上以後,在規定情境里,感受那個氛圍,你會自然而然想到她會說什麼、做什麼,近乎於本能。這些是編劇無法幫助演員設計出來的,必須由演員自己去調整。」

就像《找到你》中一場情緒激烈的重頭戲——

李捷追上甲板,與孫芳對峙。

在遠遠看到孩子的一瞬,李捷頹然腿軟,跪倒在地。

面對孫芳的脅迫,她擔憂、憤怒卻無法多說什麼,滿心只想著乞求對方把孩子還回來。只要孩子生還,哪怕讓她立刻去死也毫無怨言。

這場戲,所有表演細節都得靠演員自己去想像和完成。

姚晨已然和李捷融為一體。

她一邊哭求,一邊連滾帶爬追過去,被制止之後,竟然直接跪地磕頭,求孫芳放下孩子……

一場戲完成,眾人圍上來,才發現姚晨頭上起了好大一個包。

「我忘了那是鐵的甲板,然後磕完以後就起了一個大包,拿粉底遮都遮不住,差點都不連戲了。」

姚晨沉浸在回憶中,笑起來,自嘲那些天頭上都帶著個「犄角」演戲。

而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個意料之外的包,成就了今年華語片最令人觸目驚心的一幕。

它代表著姚晨想達到的表演境界:

有寬度,有力量,後勁兒十足。

姚晨一句話,讓我在採訪中淚奔

對於一個演員來說,用角色說話永遠是最具分量的表達。

姚晨說,她想去拍一些「有意思的,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為此,她變得更主動,會主動尋找題材,主動爭取角色。

好角色多一個,大眾對她的想像圈便突破一層。

她微微頷首,重複了一遍自己的答案:

「因為我從來都不是別人想像中的那樣,所以想成為一個永遠都別活在別人想像中的女演員。」

對於未來,她有著太多渴望和目標。

而完成這些目標的方式只有一個,「用作品去跟大家打招呼」

沒有比這更令一個演員驕傲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