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既然眾生平等,那佛陀為什麼一開始不收女弟子,要考慮學修關係

既然眾生平等,那佛陀為什麼一開始不收女弟子,要考慮學修關係

既然眾生平等,那佛陀為什麼一開始不收女弟子,要考慮學修關係

佛教教義提出了眾生平等,意思就是花花草草、螻蟻蛐蛐,所有的這些生命都是平等的。既然眾生都是平等的,那毫無疑問,男女也是平等的。可根據一些佛教資料記載,佛陀在最開始的時候並不願意收女弟子,說好的眾生平等呢?

佛陀一開始是不收女弟子的,後來,在佛陀養母大愛道比丘尼的堅持下,佛陀看到了女眾修佛的決心,因此同意了女眾出家為尼的請求。但為了堅定女眾出家修行的決心,佛陀為女眾制定了許多戒律,並規定女眾一生只有一次出家的機會。至於為什麼,佛陀一開始不收女弟子,還要從女性自身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宗教背景說起。

1、女性的貪慾心與愛染心

佛陀認為女性的貪慾心與愛染心要重於男性,貪愛嬌慢等業障會影響修佛之心,難以成道。貪慾心,我們都懂了,那什麼是愛然心呢?這是一個佛教術語,從《楞嚴經》的角度來講,戒淫是戒心淫的,也就是戒內心深處的愛染心。故內心有淫念即為淫,並不單純指男女之淫。愛然心和歡喜心是有區別的,比如說你是因為法師的外表,或者因為自己和這位法師關係比較好的,然後心中有「快樂」,純粹以世間的感情來的,乃至會因為法師有時忽視了你你就痛苦,就是前者,這還是比較輕的微細的,如果你對一位法師產生感情,也屬於這類。如果說你是為了求法,或者是因為知道這是僧寶,知道僧寶的功德,非常的欣喜,那麼就是後者一般來說,盡量以後者的心態為宜。

2、經濟因素

在當時,女性信徒是供養佛教徒的主力,如果女眾出家就會影響到佛教徒的生活。對於佛教徒來說,其經濟生活來源主要是功德箱、佛像及各類法事等的供養,或者托缽化緣。但是,無論哪種方式,都是需要居士供養的。作為當時供應佛教徒主力軍的女居士,如果出了家,就會影響到佛教徒的生活。

3、社會背景

古印度也經歷過由最早的母系社會轉向父系社會的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女性的社會地位經歷了從吠陀時代的男女平等,到夜柔吠陀時代,女性地位下降,再後來到了經書時代,女性地位一落千丈。《法經》上說:女性附屬於男子,幼從父,嫁從夫,老從子,不適於獨立,妻子對丈夫有絕對服從的義務。在當時的現實社會中,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嚴重,佛教要面對社會的壓力,如果允許女眾出家,那就會給佛教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4、宗教背景

基於當時的社會認識,古印度的諸大教派都沒有女人出家修行的先例,甚至「天衣派」祼體外道「將女人完全排除於救贖的可能性之外」。

佛教要考慮內部的學修關係。佛教是絕對禁止男女的愛欲的,如果女眾出家,如何解決男女二眾清凈相處問題?僧團當時過著托缽乞食、遊行弘法的生活,如果女眾出家,根據婦女體質較弱的生理特點、以及當時的印度社會安全狀況,如何消除女眾日常遊行生活中的困擾與危險?對於這些實際問題,應該說佛陀都作了深刻的思考。

小結:

佛陀為什麼一開始不收女弟子,是在立足於女眾當時的實際學修生活狀況的同時,綜合考慮了當時客觀的社會壓力而做出的決定。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王寶強釋小龍靠邊,少林寺不只培養「戲子」,他才是少林驕傲
做人留一線,別太絕,一個西瓜索賠1萬被反殺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