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小楷《洛神賦》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年少即負盛名。唐張懷瓘說:「(王獻之書)若風行雨散,流便於草,開張於行,章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王獻之「幼學其父,次習於張,後改變制度,別創其法」(張懷瓘《書斷》),進一步衝出了父輩的樸厚,逐漸邁向自然、超逸、妍美的境地,小楷《洛神賦十三行》便是其代表作。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玉版十三行》原石。此石縱29厘米,橫26厘米,石質細潤,色澤青黑,為冰蒼色河南石,非碧玉。現藏首都博物館。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洛神賦十三行》。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拓本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洛神賦十三行》。無錫博物館藏拓本。

《玉版十三行》康熙末年貢入內府。上世紀80年代初,《玉版十三行》原石被北京市文物公司以1.8萬元收購。在當時一般工人工資只有三四十元的情況下,這個數字已經是天價。之後,《玉版十三行》入藏首都博物館,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成為首博重寶之一,在當年轟動一時。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柳版十三行》快雪堂本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柳版十三行》東京國立圖書館之柳版「越州石氏本」。

《柳版十三行》,雖原石腐蝕爆裂,所存拓本亦多有斑駁,但也有許多可取處,就其筆劃的嚴謹,筆鋒的銳利,筋骨的強健來說與玉版相比有過之無不及,特別是這本快雪堂本,因摹刻精良,拓工細密,以致刀刀見功,筆筆蘊力,較之蝕漶磨損的玉版本自是不可同日而語了。稍佳者如存日本東京國立圖書館之柳版「越州石氏本」。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洛神賦十三行》(簡稱《十三行》)是王獻之傳世的小楷名作。《洛神賦》乃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獻之喜書此賦,但僅留傳從「嬉」字至「飛」字共13行,計250餘字。據說,其墨跡在宋代有兩本,即晉麻箋本和唐硬黃紙本。其中唐硬黃紙本有唐代書家柳公權的題跋,至元趙孟頫則認為是唐摹本,亦有人認為是柳公權摹本。此本初為北宋周越所得,誤以為原跡摹刻,流傳於世,後有南宋越州石氏摻入右軍筆意的翻刻本。《宣和書譜》載,麻箋本北宋時入內府,後二墨本均佚失而不知下落,僅存刻本傳世,但因輾轉翻刻較濫,已不足觀矣。南宋時,權相賈似道先覓得麻箋本9行,後又得4行,合為13行,刻於蒼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該本被稱為「碧玉版本」,又稱《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玉版十三行》釋文:

晉中(書令)王獻之書。……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拳拳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括弧內為缺字或殘字,方括弧內為衍字)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王獻之書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六朝墓誌選字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