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暗森林》:劉慈欣,宇宙社會學,受到了科班社會學的質疑

《黑暗森林》:劉慈欣,宇宙社會學,受到了科班社會學的質疑

《黑暗森林》:劉慈欣,宇宙社會學,受到了科班社會學的質疑

事情是這樣,某天,一位好心的朋友向我推薦說:「你該讀一下《三體》,裡面提到了一種『宇宙社會學』!」「宇宙社會學!」我當時就震撼了!直接想起了朱海軍的「面對面」和網上某社會學愛好者發明的「人生論」等等山寨社會學理論,不過這個名詞象個黑洞一樣,聽起來更加具有誘惑力。聯想起眾多朋友的推薦,我沒有理由拒絕相信這是一本好小說。於是誠心誠意地借了來攻讀之。

書很好看,「宇宙社會學」出現在劉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二《三體:黑暗森林》裡面,主人公羅輯依靠「社會學知識」而非物理學知識戰勝了外星人,在公眾對社會學認識度不高的當今中國,一部「硬科幻代表作」中把社會學提到這樣的高度,很出乎我的意料。作為一名跨世紀的「社會青年」,總免不了被問到的兩個「終極問題」之一就是「社會學有什麼用啊?」現在,我知道我可以拋出一個高調得多的答案了:「學了社會學至少可以保衛地球,大戰外星人啊!」作為一個科幻迷來說,這個答案簡直太拉風,太合我的心意了!我要向大劉老師致以崇高的敬禮!

那我們就來看看在楊冬墓前,葉文潔傳授給羅輯的宇宙社會學知識,有幾分站得住腳。說實話,這一幕總讓我聯想到上帝向摩西顯現。宇宙社會學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宇宙社會學第二公理: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羅輯說:「葉老師,從社會學角度看,這兩條公理都足夠堅實……」很遺憾,從社會學角度看,這兩條公理都不成立。先說第一條。邏輯學上,「是」是個極其關鍵的辭彙,「應然」或是「實然」都可以用「是」來表達,但其中的含義是截然不同的。第一公理這個命題,是「應然」還是「實然」呢?「生存應該成為文明的第一需要?」還是「生存確實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人有意志,可以選擇,而且他們的選擇並不總是依據自己真正的需要,哪怕是學者眼中的「第一需要」!現代社會的「成癮性」現象就不必說了,古人的事例更是多不勝數。不必煩引現象學社會學的理論,簡單舉例即可。古龍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有一樣比自己的命更要緊的東西,酒鬼眼中的酒,色鬼眼中的美人,賭鬼眼中的賭局,都是如此。」其實已經把這個道理說得很清楚。

人之所以為人,正因為他並不像動物一般,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重於一切。談論到「文明」,尤其如此。「文明」必然涉及「互惠」和「利他」,有時候,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可以被犧牲的。當然人有為了基本生存不惜一切的時候,社會學從來不否認這一點。但是作為「公理」,應該是個極強的論斷,只要有反證就可以被推翻,何況是如此大量的「反證」。只能說這個公理本身有問題。

宇宙社會學第二公理不成立的原因,和第一條有聯繫。宇宙中總量保持恆定與否和社會學沒關係,可以省略,重點看前半句。如今地球上生存的人,總屬於這種或那種文明,所以當我們回顧文明的歷程時,總不免產生「文明在不斷增長和擴張」的幻想。可事實呢?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所有文明中,延續到今天的絕對是少數。大多數文明都已經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面對宇宙社會學第二公理,我們可以這麼問:消失的文明多還是延續下來的文明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人淡如菊》:亦舒,說愛的時候斬釘截鐵,要付出時逃得理所當然
《評書中的歷史》:包公龍頭鍘,佘太君龍頭拐杖,僅存在於想像中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