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招募李鴻章:知己察人,虛懷納諫,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曾國藩招募李鴻章:知己察人,虛懷納諫,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一個人即使再有智慧,也總有他的能力不足以勝任的事情,這種時候就需要他人的幫助。凡是做大事業成功的人,都很擅長物色幫手,讓別人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力。適當地下放權力,不僅能夠把自己從瑣碎的、不擅長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而且還能夠互惠互利,幫助別人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

曾國藩就曾經採納李瀚章的建議,將李鴻章招募到門下。李瀚章是李鴻章的哥哥,他經常向曾國藩通報弟弟在皖的情況,有時甚至將家書呈遞給曾國藩看,時時向他讚揚李鴻章的道德和學問,在李瀚章的舉薦下,曾國藩對李鴻章的為人有了一些了解,對他的才幹也有了一些期待。

時值李鴻章到南昌看望母親,曾國藩趁機通過李瀚章邀請李鴻章見面。兩個人見面之後相談甚歡,一拍即合,直呼相見恨晚。曾國藩希望藉助李鴻章的才學成就自己的偉業,李鴻章希望藉助曾國藩的幫助立功立名。

起初曾國藩只是將李鴻章留在幕府,讓他「掌書記、司批稿奏稿」,李鴻章一向才氣過人,很善於握管行文,無論是批閱公文,還是起草書牘、奏摺,都是才華橫溢詞句得體,深受曾國藩的賞識。

咸豐六年,英法聯軍發動戰爭,攻佔天津之後直逼北京,咸豐皇帝在逃往熱河途中,命令曾國藩跟鮑超一起帶兵北援。曾國藩一時舉棋不定,因為北援勤王無可推諉,但是對抗太平軍也是分身乏術,他召集幕下的文武賢才商討對策。

大多數人主張派兵入衛,而此時李鴻章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英法聯軍已經逼近北京,入衛並不是明智之舉,因為對抗英法聯軍的戰役一定會以金帛議和的方式告終,並不會刀劍相向,此時真正危及大清朝廷的不是英法聯軍,而是造反的太平軍。

曾國藩聽了大受啟發,湘軍引領著對抗太平軍的主戰場,朝廷不要被顛覆才是重中之重,而北援的事情應該按兵不動,靜待時局變化再做打算。於是曾國藩在上疏時冠冕堂皇地表示:「鮑超人生地疏,斷不能至,請於胡林翼、曾國藩二人酌派一人進京護衛根本」,在實際行動上採取拖延觀望的做法。

結果不出李鴻章所料,不久便接到了朝廷的通知:「和議已成,毋庸北援」。李鴻章用敏銳的洞察力和清晰的大局觀幫助曾國藩度過了北上勤王的難關。此後曾國藩也是愈加倚重李鴻章,即使在對待祁門的戰略上兩人的意見大相徑庭,也始終保持著書信往來,一旦有事召喚,立即支援絕無二話。

對於一個想干大事的人來說,左膀右臂的作用至關重要,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虛懷納諫從善如流,往往能夠撥開迷霧化險為夷。甚至當一些有用的言論聽上去特別刺耳的時候,也要平心靜氣,冷靜下來思考別人的話有沒有道理,而不是鬧情緒記恨,任由自己的缺點繼續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古觀今 的精彩文章:

乾隆路上偶遇一瓜農,與他相談甚歡,走後卻叫侍衛殺掉他
袁世凱復辟後發明一制度,只為滿足私慾,成了現在男老闆的最愛

TAG:縱古觀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