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臨終前的話是真心還是假意,一個「取」字表明了他的心思

劉備臨終前的話是真心還是假意,一個「取」字表明了他的心思

雖然說劉備是漢室後裔,不過他的父親死得很早,所以家裡面過得也是比較貧寒,他和母親在一起販賣草鞋,靠著這樣的小生意,苟活度日。雖然說生活艱苦,但因為出身不凡,所以劉備也算得上是志存高遠,三國亂世,爾虞我詐,劉備的品質卓越,作風又謙遜,所以憑藉著高超的人格魅力,劉備也獲得了很多的忠志之士。

劉備寬以待人,禮賢下士,為人謙和,知人善用,志向遠大,這是世人稱讚的地方,雖然說劉備的挫折很多,但他堅忍不拔。憑藉著這樣的毅力,終究也是成就了一番大事,從一個賣草鞋的小販最後變成了皇帝,劉備的一生是真的蠻傳奇的。

就算在臨死之前,劉備也是為後來人操心。在戰爭失敗之後,劉備也病重了,他將諸葛亮喊到了白帝城中,把劉禪託付給了他,就和諸葛亮說,如果這個孩子能夠幫助,你就幫他,如果不能,你就可以自己決定了。

後來的十多年,諸葛亮一直都是在努力輔佐劉禪,殫精竭慮,而在劉備死去過後,也是為了整個國家,諸葛亮病重了,才會死在去北伐的路上。這個曾經閑雲野鶴的隱士,再也沒有回到他的卧龍崗,他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忠臣。

不過到了今天,人們對劉備的遺言又提出了一種解釋。他們覺得他說這句話是在幫劉禪掃除日後的憂患,諸葛亮在臨死之前也是才想到這句話的本意。劉備在當時說出這句話,諸葛亮取代了,那是很合理的,但如果在日後,諸葛亮再去取代他,那肯定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劉備其實就是想要誠心讓賢,而諸葛亮也是為了往日情誼,沒有選擇取代劉禪。但更多人的人覺得劉備不過是在表面上讓賢罷了,背地裡暗藏禍心,就是要逼得諸葛亮非要幫助他兒子不可。

根據魯肅和易中天的觀點,他們都覺得這樣的想法真的是有些貶低劉備了。因為劉備在臨死之前的時候提到了一個「取」字,這個字並不是讓諸葛亮取代劉禪,也不是說讓諸葛亮去選擇其他的兒子來繼承這個皇位,相對於前面的幫助劉禪的「輔」字而言,這個字表達的是決斷和取捨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劉禪能輔導,那就讓諸葛亮幫他,如果劉禪不能幫,那劉禪也就是個精神領袖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周簡史 的精彩文章:

《封神演義》有多差,為什麼許多人讀一半就不讀了
三國時期誰殺的名將最多,第一猛將呂布沒能上榜,趙雲排第三

TAG:商周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