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Intel面臨兩難,保市場份額還是利潤

Intel面臨兩難,保市場份額還是利潤

外媒報道指,AMD在PC市場正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攻勢,市場份額在快速上升,而在伺服器晶元市場也開始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這正迫使Intel作出抉擇--該保市場份額還是利潤。

Intel此前的策略

2007年Intel提出tick-tock戰術,即是每兩年升級一次晶元架構和製造工藝,由於其雄厚的資金實力,這一戰術持續實行。Intel的競爭對手AMD則在這一戰術面前逐漸失利,AMD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無力支持它同時進行晶元架構和製造工藝的研發,最終被迫拆分了晶元製造業務成立後來的格羅方德。

在這一戰術的實施下,AMD在PC市場的份額節節下滑,甚至一度低至兩成以下,而在伺服器晶元市場則可以用潰敗來形容,只剩下1%左右的市場份額;Intel則在PC市場奪取了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在伺服器晶元市場則獲取了97%的市場份額。

Intel在伺服器晶元市場贏取了絕對優勢之後,不斷提升伺服器晶元的價格,讓伺服器晶元業務成為它的主要利潤來源,伺服器晶元業務一度為它貢獻了超過半數的利潤,而在伺服器晶元市場獲取豐厚利潤的支持下為它持續研發更先進的晶元製造工藝提供支持,同時支持它在PC市場大打價格戰,進一步壓制AMD。

不過這一策略到了2014年開始遇到困難,其晶元製造工藝演進到14nm工藝後出現停滯,其10nm工藝本計劃在2015年推出但是目前已確定最快也要到明年,在晶元製造工藝停滯不前的情況下,其唯有持續研發更先進的晶元架構,然而在晶元架構研發方面同樣進展緩慢,而且僅靠這個方法無法有效提高晶元的性能,這被業界詬病為擠牙膏策略。

AMD快速進步導致Intel陷入窘境

AMD在過去幾年可謂是最難熬的幾年,為了研發先進的Zen架構它甚至不得不將辦公樓出售以籌集資金,可喜的是Zen架構最終成功在2016年研發成功,並在去年初推出了採用Zen架構的Ryzen系列PC處理器。

Zen架構的性能大幅提升了四成多,AMD的Ryzen處理器在去年上市之後即廣受市場歡迎,在美國PC市場的份額提升到創紀錄的四成,在德國市場也有渠道商指AMD的PC處理器市場份額超過了Intel。AMD在PC市場取得了成績之後,已在去年底推出了採用Zen架構的EYPC伺服器晶元,甚至與中國合作進軍伺服器晶元市場,今年二季度其在伺服器晶元市場取得了超過1%的市場份額,是近四年來的創記錄水平。

幫助AMD取得快速進步的還有來自於晶元代工廠的助力,全球最大晶元代工廠目前已投產7nm工藝,該工藝被認為將稍微領先於Intel將在明年量產的10nm工藝,這也是台積電首次在工藝製程方面徹底取得對Intel的領先優勢,AMD預計今年底將採用7nm工藝生產高端PC處理器,明年將採用該工藝生產EYPC伺服器晶元,這將有助於它進一步提升在PC處理器和伺服器晶元市場的份額,已有分析人士樂觀預計到2020年AMD可望贏取伺服器晶元市場15%-20%的份額。

目前Intel正處於從14nmFinFET向10nm工藝轉換的關鍵階段,還有蘋果今年發布的iPhoneXS和iPhoneXS max均採用了Intel的基帶也佔用了14nm工藝不少產能,這導致其14nmFinFET工藝產能不足,據稱Intel為確保伺服器晶元的產能將削減PC處理器的產能,為AMD提供了又一個支持。

Intel面臨該保利潤還是份額的抉擇

正是在這種窘境下,分析人士給出了這個結論--Intel當前需要就保市場份額還是保利潤。如果要保市場份額,Intel在PC處理器性能不如AMD、伺服器晶元在性能優勢也不明顯的情況下,Intel勢必要降低PC處理器和伺服器晶元的價格,那將導致它的利潤下滑。如果要保利潤,就勢必面臨市場份額的繼續流失,支持AMD在PC處理器和伺服器晶元市場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不過從Intel當前的選擇來看,它似乎兩樣都想要,那就是優先確保伺服器晶元的供應,以確保在伺服器晶元市場的領先優勢,而伺服器晶元也是它的主要利潤來源,由此實現了市場份額和利潤都保住的目的。不過很顯然的是,如此做勢必會加速它在PC處理器市場份額的流失,只不過考慮到它早在兩年前就已經確立了將伺服器晶元業務作為最核心的業務,所以即使導致PC處理器市場份額的流失它也在所不惜吧。

Intel和AMD纏鬥數十年,而前者一直佔據上風,如今風向轉變,AMD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最終AMD會否能如願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還要時間來驗證。事實上,Intel已認識到了這一危機,並挖來了為AMD研發Zen架構作出了重大貢獻的Jim keller等多個人才,只是Intel需要與時間進行競賽,儘快扭轉當前不利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穎 的精彩文章:

蘋果和產業鏈對iPhoneXR的預期或許過於樂觀
為何說嘀嗒順風車無法取代滴滴?

TAG:柏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