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救了千萬人,英法蘇為何仍厭惡美國,忘恩負義?

美國救了千萬人,英法蘇為何仍厭惡美國,忘恩負義?

原標題:美國救了千萬人,英法蘇為何仍厭惡美國,忘恩負義?


題記:1917年5月,美國總統威爾遜任命赫伯特·胡佛為糧食署署長,制定了各種計劃和法律法令對歐洲協約國開展糧食援助。1919年6月30日,糧食署由官方機構轉變為民間的救濟署。1921年,蘇俄發生大規模自然災害,上百萬人的生命受到威脅。高爾基向歐洲和美國呼籲緊急救援俄羅人民。


一、美國人的「無私」得到的


自1917年到1923年,美國帶著美國的糧食和藥品在歐洲匆匆忙忙地跑著。美國的影響力迅速上升,許多人都對美國感恩戴德。美國的精英們也說:從來未有過如此無私和友善的高尚工作,進行得如此堅忍不拔、稱職而且具有熟練的技巧,但卻很少要求人們感激……他們經常是在不顧歐洲反對的情況下進行工作,不僅使大量的人免受苦難,而且避免了歐洲制度的普遍崩潰。摘自凱恩斯《和平的經濟後果》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


然而這一切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呢?


為什麼,英國、法國、蘇俄對美國沒有任何感謝?英法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對美國大打出手?幾乎氣死了美國總統威爾遜。蘇俄及蘇聯與美國形同水火?其實,這要感謝威爾遜的一次魯莽行動!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鼓舞了全世界的無產階級,歐美各國的工人運動都有重新活躍的跡象。在此情況下,威爾遜要迅速結束這場戰爭,為此,在除了密謀圍攻蘇維埃政權之外。他又做了一件事——意圖進軍世界的核心——歐洲事務,從而奠定世界領導地位,這就傷害了英法的利益。


威爾遜希望重新盤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領導位置,號令天下謀取蘇俄。有鑒於美國在一戰期間的貢獻以及實力的增加,威爾遜認為:美國如果領導成立一個國際聯盟,並成為該聯盟的領導者,這將是美國國力的正當反應,同時也有利於美國勢力的增加。然而,威爾遜的計劃卻最終夭折了。國際聯盟成立了,但領導者卻仍然是國際秩序的老領導——英國和法國。


美國意欲創立國聯,其表面上的目的是以集體安全為基礎,確保世界和平,以便戰爭消失。經過威爾遜等人的努力,在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和約中已有建立國聯的款項。但是英國和法國對此反應強烈。


在會談中,英法等國話里話外指出如果美國介入歐洲事務,那麼,英法也有權利介入美洲特別是北美事務。由此,一下子把美國精英階層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以洛奇為代表認為美國現在的實力還不如歐洲,應該奉行「孤立主義」,還要繼續深耕美洲,最終,威爾遜失敗。


威爾遜為了巴黎和會上完成自己「美國霸主夢」,必須要說服美國民眾,為此,他四處演講,面對民情他是越來越急,結果9月26日中風入院,差點死掉。


二、威爾遜錯了,美國崛起的關鍵時間點和時間段,歐洲人根本不欠美國人的


在本號內的40多篇文章中,我已經數十次不厭其煩地說明過了,美國崛起的標誌是1898年的美西戰爭,到了20世紀初美國的經濟成為世界老大,但是一戰後,美國希圖介入歐洲乃至全球事務,結果被英國法國等歐洲強國打得滿地找牙,最終重回了孤立主義狀態。從而開始一門心思以經濟為先頭,逐步滲透到拉美、亞洲、非洲,從而避免了英法等國的激烈反抗。


其實,威爾遜打破了美國精英們既定的政策,必然失敗,美國的實力確實還不夠。內容詳見:美國用193年打造了無法比拼的廣闊後方,怎麼辦


在此,我們可以回復一下美國崛起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用以說明美國為何要感謝一戰爆發:


1894年,美國工業總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


1898年,梅西戰爭爆發,美國奪取了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吞併了夏威夷、關島等地。其控制地區擴到了了古巴、波多黎各等加勒比地區。從而成為繼德國打敗法國崛起後,又一個新興帝國。然而,他的威望仍然無法與英法相比,這一切轉換的關鍵就是一戰。


一戰中,美國和交戰雙方都繼續進行貿易,特別是軍火貿易。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正是自一戰開始從資本輸入國變成了債權國。因為美國距離遙遠而且較為強大,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會在這個時候去侵略美國,所以,資本存在美國相對最安全。因此,歐洲列強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資本和商品都前往了美國。同時,因為對戰爭的擔心以及為了應對歐洲列強間對美國各種戰略物資的需求,美國國內各行各業都開始興盛起來。最終結果有兩個好處:


其一:1914年6月,美國貿易順差為4億3580萬美元,短短3年時間其貿易順差就增加到了35億6780萬美元。


其二:一戰結束時,美國吸收了世界黃金儲備的將近一半。


美國在一戰前中後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一個天賜良機,讓美國有了既賺取道德優勢又賺錢的好機會。


三、美國對歐洲和蘇俄的援助

一戰促使歐洲糧食緊缺,再加上1916年和1917年的乾旱,使得美國糧價高企。為了救援自己的盟國的同時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美國決定通過貸款給歐洲各國讓其購買糧食。請注意關鍵詞:糧價高企、貸款買自己的產品、貸款是要還的,三個關鍵詞都保證了自身利益的擴張,從而,說明美國人絕對不會幹賠本的買賣。這點確實是我們該學習的。



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


同時,因為糧食署具有官方背景在購買糧食上佔據優勢。這一點也需要注意,其後轉變為民間機構也僅僅是降低了道義上的被人懷疑的同時仍然具備官方背景優勢,還加上了道德優勢。


不僅僅如此,美國的貸款很苛刻,只限於購買美國的產品和物資。從1917年4月到1919年12月,美國向法國提供了733.38萬噸總價值為10.69億美元的農產品;向義大利提供747.98萬噸總價值8億美元的農產品;向英國提供865.27萬噸總價值13.8億美元的農產品。



對於戰敗的德國,美國則要求德國以商船隊作為抵押,用黃金儲備購買美國農產品。波蘭、捷克、芬蘭等國家也是如此。


因為救援需要大量糧食,美國的農產品產區極大地擴大了,例如到了1919年,美國主糧中的小麥種植面積就增加了1350萬英畝,更不要說其他糧食了。這時,歐洲的糧食災荒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緩解,世界對於糧食的急切需求已經不那麼明顯。在此情況下,多出的這些糧食產區怎麼辦?選票怎麼辦?胡佛不無擔心地說「如果這種形式得不到改變,美國市場將會出現崩潰。」


恰巧此時,蘇俄1921年大災荒出現了。


俄羅斯(蘇俄)在一戰和其後的英美法日等國的侵略戰中上千萬人口死亡,其中最重要的是1921年的大饑荒(據不完全統計有600萬人餓死)。這一問題詳見「歐美日侵略蘇聯造成1500萬人死,4萬中國人奔赴前線支持列寧」一文。

在這種情況下,蘇俄以高爾基的個人名義於7月13日向世界求助:我請求所有歐洲和美國人民能夠對俄國人民進行迅速援助:輸送麵包和藥品。


在此情況下,從國內國際利益出發,美國決定撥款2000萬美元購買美國的糧食藥品救濟俄國災民。但其以以下四個條件作為援助的前提。


其一:釋放美國戰俘和間諜。


其二:美國救濟署工作人員可以自由出入任何地方。


其三:物資發放由救濟署執行不受蘇俄政府干預,蘇俄則提供相關運輸、儲藏費用等。


其四:蘇俄政府以黃金儲備作為抵押,先行購買1000萬美元的糧食和種子。



蘇俄1921年饑荒


結束語


美國的這次大規模救援行為,並非像後人說的那樣道德高尚,英法意等國並沒有買美國的賬,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世界上的政治家並非是傻子。美國在一戰爆發前和前三年的戰爭中,向雙方售賣武器的行為,能瞞得了後世和當時的老百姓,能夠瞞得過各國領導和他們的情報部門嗎?因此,英法等國對美國本身就帶著某種怨氣。

美國參戰後就像沒事兒人一樣,希望分得一杯羹,英法等國認為他們付出了鮮血,美國佬就知道談論錢。法國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有道德優勢,法國人甚至要求美國歸還獨立戰爭期間借給他們的金錢,而且帶利息的喲。


同時,因為戰爭死人耗錢,英法等國認為:德國和奧匈應該先賠款給他們,然後再用賠款還債。美國則出於幫助德國抑制英法的目的出發,幫助德國解困,而且要為自己的利益服務。美國人說戰爭賠款是戰爭賠款,我們的貸款純粹是商業上的問題。不能混淆呀。


明白了嗎?


明白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戴小軍事 的精彩文章:

馬謖失街亭的真相是什麼?軍隊不聽指揮?
楊貴妃到底死在哪裡?是馬嵬坡,曰本?還是寺廟?

TAG:小戴小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