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才是造成北宋武力孱弱的罪魁禍首?

誰才是造成北宋武力孱弱的罪魁禍首?

文/念田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王朝,它雖然不是大一統王朝,卻是中華文化登峰造極的一個時代,是中國近世時代的開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關鍵轉折。有國學大師認為,華夏文化經過數千年之演進,於宋朝登峰造極,是中華民族永遠之瑰寶,可謂是推崇備至,無以復加。

與宋朝文化的輝煌燦爛不同,宋朝武力積弱已久,孱弱不堪。強秦一掃六合、兼并天下;大漢北征匈奴、經略西域;盛唐懷柔遠人、稱霸東亞;大元獨霸世界、領袖萬方;大明天子守國門,不和親不納貢;大清更是聯合滿蒙漢藏回人民土地為統一帝國,奠定現代中國的疆域。相比起來,宋朝積貧積弱,和親納貢,孱弱不堪,那麼為何如此呢?

誰才是造成北宋武力孱弱的罪魁禍首?

趙匡胤像

司馬遷說過,原始察終,觀盛知衰,王朝覆滅的種子早在開國時就已種下。宋朝武力孱弱,是由其立國時的軍事政治制度決定的。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政權之初,就確立了革除弊政的立國之法。所謂革除弊政,針對的就是唐末五代十國以來的地方割據,大臣擅權的問題。趙匡胤確立了防微杜漸、相互牽制的制度原則,貫徹到一切軍政制度之中。

北宋王朝把全國軍隊分為禁兵、廂兵、鄉兵和番兵四種。禁兵為正兵,承擔著守衛和征戰的職責;廂兵身材體力均比禁軍差一等,只在地方州郡之中供雜役,沒有戰守職責。這兩種軍隊的兵員都是由北宋政府招募而來,按月、節或按年賦予一定數量的廩給、衣糧、賜予和特支等,這種募兵制度給北宋王朝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誰才是造成北宋武力孱弱的罪魁禍首?

王安石像,其主持的變法針對募兵制度進行了大力改革,可惜收效甚微

北宋初年的一百年間,政府招募兵員數量與日俱增,對北宋政府人民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形成了積貧積弱局面。從積弱的方面看,募兵制度有三個問題。第一、募兵制度形成了終身制的職業兵,作戰時老弱怯懦者和年少力壯的精兵混雜,大大影響士氣。第二,北宋禁軍每三年變更一次防地,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後果。第三,時間一長,屯駐各地的禁軍將校對於校閱訓練往往敷衍了事,驕惰成風。

從積貧的方面看,募兵制度極大地耗費民力,造成了財政困窘、人民貧弱的局面。歷史學家曾經統計過,北宋時期掌管財政的三司全部收入的十分之八或六分之五全部支付在養兵之上,這使得北宋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徹底陷入困境。而戍守各地的禁軍還需要各州郡補貼耗費,令原本貧弱的地方雪上加霜。

誰才是造成北宋武力孱弱的罪魁禍首?

《水滸傳》中的林沖正是北宋禁軍被欺壓凌辱的代表

不僅如此,募兵制度還導致了農業生產的荒廢,從根本上耗盡了北宋王朝的經濟基礎。募兵制度設計的本意是想把可能威脅政權的力量吸收到政權中來,也就是儘可能吸收失去土地的壯勞動力。壯勞動力源源不斷流入軍隊,形成一個寄生人群,永遠脫離農業生產,必定造成勞動力流失、土地荒蕪、水利失修,最終導致農業減產。

綜而言之,北宋王朝的基本軍政制度——募兵制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弊病叢生,問題嚴重,導致了北宋軍隊士氣降低、軍紀不明、戰鬥力減弱的後果,更造成了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反過來加重了軍隊的問題,以至於北宋武力孱弱,亡於異族之手。

參考文獻:

《宋史》

鄧廣銘:《鄧廣銘治史叢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