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列強低頭!抗美援朝志願軍十大著名勝仗!

讓列強低頭!抗美援朝志願軍十大著名勝仗!

一.10.25溫井之戰――抗美援朝第一戰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龜城、泰川、球場、德川、五老里一線開進。同日,聯合國軍佔領平壤。麥克阿瑟認為朝鮮人民軍有組織的抵抗行動已不復存在,命令美韓軍隊以團、營為單位乘汽車向北疾進,迅速控制中朝邊境。志願軍原計劃在朝鮮北部先建立一道防線,阻止敵軍進至中朝邊境。但由於敵軍推進太快,徒步行軍的志願軍已不可能抵達預定的防禦地區。彭德懷立即改變作戰計劃,利用敵人尚未發現我軍入朝、分兵冒進的弱點,命令各軍在運動中殲滅冒進之敵。

10月25日上午,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於溫井西北兩水洞地區設伏,韓軍第6師2團3營和1個炮兵中隊闖入伏擊圈。韓軍由於多日沒遭到抵抗,擺出了一個十分荒唐的行軍隊形,由中型卡車拖著12門105榴彈炮在前面開路,步兵跟著炮兵行進。當敵人全部進入伏擊圈後,118師伏擊部隊一齊開火,迫擊炮手一炮打掉韓軍壓尾卡車,堵死敵人退路,我軍以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僅用20分鐘就將敵人全殲。此仗,斃敵325人,俘敵161人,繳獲汽車38輛,火炮12門。斃俘美軍顧問各一名。

溫井之戰,從軍事上講,不是大仗。但它是我軍入朝參戰第一仗,又是一個乾淨漂亮的勝仗,其紀念意義大於實際軍事意義。10月25日遂被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參戰紀念日。

二.雲山之戰――中美兩軍第一次較量

1.第8騎兵團進入雲山

在溫井之戰打響的同時(有資料說更早),40軍120師部隊在雲山城北高地打響了阻擊韓軍第1師北進的阻擊戰。一連3天沒讓韓1師從雲山向北前進一步。韓1師向美軍報告,他們遇到了大量中國軍隊。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遂命令駐紮在平壤的美第1騎兵師趕往雲山,任務是穿過韓1師部隊,打開北進之路。10月31日,美騎1師第8騎兵團戰鬥隊進入雲山城。

2.雲山戰鬥經過

志願軍總部根據各方面情況匯總,認定進至清川江以北的敵軍只有5萬餘人,且處於分散孤立狀態,而我軍能集中使用的兵力達15萬人,彭德懷遂決定向清川江以北之敵發起總攻。

志願軍39軍奉命進攻雲山。由於不知道美軍前來換防,39軍最初的任務是殲滅韓l師。

11月1日下午,美騎8團與韓1師的11、12團換防,雲山周圍人聲鼎沸、車輛如梭、混亂不堪,城外已三面包圍雲山的39軍部隊誤以為韓軍要跑,遂提前開始向雲山之敵發起進攻。

15時30分,第39軍的炮兵和配屬的炮兵2個團又1個營,向雲山敵陣地猛烈射擊,炮火持續了20分鐘。16時,39軍8個步兵團向守衛雲山東北外圍高地的韓15團和守衛西北外圍高地的美軍第1營、第2營發起了進攻,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和滿山遍野的中國軍號聲嚇得美軍目瞪口呆、暈頭轉向。志願軍充分發揮自己分割穿插、迂迴包抄、近戰、夜戰的優勢,迅速擊敗敵人,到23時,志願軍已經攻克雲山以北外圍的全部高地。韓15團被殲滅。美軍殘部向雲山城方向逃竄。

激戰過後,志願軍士兵驚異地發現自己的對手不是南朝鮮兵,而是黃頭髮、大鼻子的美國兵。經過審訊戰俘,他們方明白自己遇到了美國的王牌軍——第l騎兵師。

情況逐級上報,志願軍總部接到報告後,彭德懷的答覆只有一句話:「堅決消滅美軍王牌師。」

39軍馬不停蹄開始向雲山城內之敵發起進攻。志願軍從四面八方突入了雲山城,與美軍展開了巷戰。

於此同時,志願軍348團佔領了雲山城外西迂洞路口,截斷了美軍南撤退路。並趁勢攻佔雲山機場,繳獲4架美軍飛機。

11月2日凌晨時分,被打垮的騎8團主力部隊向南撤退,在西迂洞路口,與阻擊的志願軍展開混戰。美軍無法打開通路。只好拋棄重裝備,分散突圍。這樣,第8騎兵團第l、2營,坦克第70營,野戰炮兵第99營的坦克、卡車、榴彈炮都被拋棄了,美軍官兵們趁著夜幕,分散逃跑,有的逃入深山,直到幾天後才回到部隊。

11月2日凌晨2時,志願軍第l15師345團向退守在諸仁橋的、與主力分開、相對孤立的美騎8團第3營發起進攻。夜幕中,志願軍一個連隊排著整齊的隊伍,向美3營在諸仁橋頭的崗哨走去,美軍哨兵以為是撤下來的韓軍,放他們過去,志願軍走到美3營指揮部前,一聲令下,向敵指揮部發起突襲。志願軍其它部隊也向美3營發起攻擊。戰至天明,殘餘美軍被壓縮在諸仁橋畔的一塊稻田地中。美軍飛機此時趕來助戰,在諸仁橋四周狂轟濫炸。被圍美軍在飛機的掩護下,以坦克為核心,構成了一個方圓180來米的環形陣地,固守待援。

救援第3營的騎兵第5團部隊用了11月2日一天時間,也沒能靠近第3營。第5團團長約翰遜親自指揮衝鋒,仍一無所獲,自己反被志願軍炮彈炸成重傷。美軍只好放棄救援。

騎8團3營憑藉優勢火力堅持到11月4日白天,殘餘人員偷偷突圍,在途中再次被我軍包圍,除少數人逃出外,大部分被殲滅。美第3營營長、營參謀軍官和四個連長或死或被俘,作為一個建制單位,第3營不復存在。

l1月6日,美國陸軍被迫撤銷騎8團第3營番號。

雲山之戰至此全部結束。中美軍隊在朝鮮戰場上的第一次較量以志願軍的勝利而告終。志願軍第39軍重創美國陸軍第l騎兵師,斃、傷、俘美軍和南朝鮮部隊共2000餘人,其中美軍1800餘人,擊落飛機3架,繳獲飛機4架,擊毀與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餘輛、各種火炮l19門。這是美軍第l騎兵師歷史上最為慘重的一次失敗。

雲山之戰,我軍發揮了近戰、夜戰、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傳統,是一次對運動中駐止之敵出色的夜間進攻戰。日本陸上自衛隊的《作戰理論入門》一書,就將雲山戰鬥作為模範戰例編入。

三.清長戰役之德川、三所里、龍源里之戰―――38軍萬歲!

1.第二次戰役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針對當時戰場的實際情況和「聯合國軍」多國部隊的心裡狀況,採取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方針,將以美、韓軍為主的多國部隊誘至預定戰場後,突然發起大規模反擊。經過一個月的奮戰,共殲「聯合國軍」三萬六千餘人(其中美軍二萬四千餘人),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的全部敵佔地區,並佔領了三八線以南的延安、瓮津兩半島,迫敵退到三八線以南轉入防禦。美國稱這次敗退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潰退。此仗扭轉了朝鮮戰局,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對這場大捷評價最精當的是英國牛津大學大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戰爭結束幾十年後,他在自己所著的《清長之戰》中寫道:「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而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在清長戰場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軍史上稱此次戰役為第二次戰役。由於此戰役分東西兩個戰場,西線戰場在清川江北,東線戰場在長津湖附近,故也稱清長戰役。

2.德川、三所里、龍源里之戰

第一次戰役後,我軍主動後撤,隱蔽實力。美、韓方面已知我軍入朝,但對於我入朝部隊實力和入朝意圖仍不明了。麥克阿瑟想當然地認為我入朝部隊只有5-7萬人,入朝目的在政治上是為了保住政府臉面、軍事上是為了保護鴨綠江水電站。在經過對我後方的一番偵察、轟炸後,麥克阿瑟命令多國部隊向鴨綠江挺進,並狂妄地宣稱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

我軍針對敵情,派小股部隊且戰且走,引誘敵軍進入我預定戰場。志願軍主力則全部轉移至預定集結地域,1950年11月25日「聯合國軍」完全進入我大軍伏擊地域。當日黃昏,志願軍在西線發起戰役反擊。

25日黃昏,志願軍38軍首先向德川的韓7師發起進攻。38軍的一個先遣隊在戰前先行潛入到德川南面的武陵里,於26日早晨炸毀了韓7師南逃的必經之路武陵橋,截斷了韓7師南逃之路。這次炸橋行動,後來在國內被拍成兩個電影,一個是六、七十年代家喻戶曉的故事片《奇襲》,另一個是內部放映的軍教片《奇襲武陵橋》。

到26日夜,韓7師全部被殲滅,但統計戰果只斃傷俘敵3000餘人。這是由於韓國軍隊在戰爭初期戰鬥力極差,把志願軍當成天兵天將,一擊即潰,象猴子一樣滿山遍野亂跑。草叢中、樹梢上、石頭縫裡到處躲藏。38軍還要繼續作戰,沒時間搜山抓猴子。但韓7師作為一個戰術單位的確不存在了。一批潰逃的韓7師官兵半路上碰到前來增援的土耳其旅,人高馬大但是缺心眼的土耳其人把韓軍誤當成中國軍隊,一通臭揍,還抓了幾百個俘虜。直到美軍派翻譯前來審訊俘虜,才知道鬧了誤會。

德川戰鬥勝利後,志願軍總部命令38軍實施戰役迂迴,向三所里穿插,切斷美第9軍南退道路,配合志願軍正面部隊圍殲價川、清川江以北的"聯合國軍"。

第38軍113師接到命令後,輕裝上陣,冒著嚴寒在雪野上一路疾進。快到三所里時,頭頂上飛來幾十架美軍飛機。113師官兵急中生智,去掉了所有偽裝,大搖大擺地行進。美空軍誤認為113師是從德川逃出來的南朝鮮軍,一炮沒開飛走了。113師14個小時急進70多公里,在28日8時到達三所里,全殲三所里地區韓軍1個治安連及美騎1師第5團先遣分隊,佔領了三所里及附近高地。美騎1師5團主力,立刻在坦克掩護下組織攻擊,企圖打開通道。但10多次進攻,均被擊退。

29日凌晨,113師第337團佔領了三所里西北約幾公里處的龍源里。當彭德懷得到報告後,指示第113師:你們要卡著敵人的退路,像鋼釘一樣釘在那裡。

中國軍隊對三所里和龍源里的佔領,震動了聯合國軍的整個戰線。聯合國軍的大後方關鍵部位的丟失使徘徊於清川江北岸的美軍第2師、第25師、第24師和英軍第27旅、南朝鮮軍第1師以及土耳其旅殘部全部陷入了中國軍隊的包圍之中。

29日,西線敵軍開始全線撤退,交戰雙方爭奪的焦點在三所里、龍源里以及38軍112師335團防守的松骨峰。

美9軍攻不下三所里,只好改道龍源里。由順川、平壤出發的美騎1師主力及英軍29旅一部,北上接應美9軍。志願軍第337團剛到龍源里以東地區,就與南撤的美軍先頭部隊遭遇,我軍炸毀敵先頭坦克。頓時,敵百餘輛汽車和坦克受阻不前。美軍出動20餘架飛機和大量的火炮、坦克等掩護步兵,向我軍陣地猛烈攻擊,被337團打退。

志願軍總部命令38軍主力迅速向113師靠攏,正面各軍加緊進攻。

30日,正面志願軍4個軍英勇攻擊,逐步縮小包圍圈。在龍源里,被困美軍在百餘架飛機和百餘輛坦克支援下以1個營至1個團的兵力,與北援的美軍相配合,分別向第337團防守的南北陣地連續猛攻,妄圖打開龍源里這條道路。第337團在敵強大進攻面前採取堅守和反擊相結合的戰法,一次又一次地打退美軍的進攻。南撤、北援之敵南北相距不到1公里,卻始終不能會合。335團也堅守住了松骨峰陣地。

美9軍從三所里、龍源里突圍的企圖徹底破滅,只得在12月1日,丟下大量輜重裝備向安州方向突圍(最後經安州、肅川退向平壤)。至12月1日19時,戰鬥結束。

38軍及時佔領三所里、龍源里並徹底粉碎了美韓等多國部隊從三所里、龍源里地區突圍的企圖,出色地完成了對第二次戰役西線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任務。斃傷俘敵8000餘人,繳獲各種車輛500餘輛。

彭德懷在給38軍的嘉獎電最後,揮筆加上一句:"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38軍萬歲!"

四.清長戰役之新興里之戰―――志願軍全殲美軍團級部隊的唯一戰例

第二次戰役分東西兩個戰場。東線敵軍是美10軍,由美海軍陸戰隊第1師、步兵第7師、第3師等組成。

1950年11月25日,執行聯合國軍所謂"最後攻勢"的美10軍軍長阿爾蒙德指揮美第10軍經長津湖向江界方向推進。26日,美7師第31團第3營及配屬的第57炮兵營在31團上校團長麥克萊恩的率領下進至長津湖東岸新興里地區,先期到達的美7師第32團第1營的陣地也在新興里附近。與此同時,志願軍第9兵團27軍也於當日晚進入柳潭裡、新興里以北地區,完成戰役準備。

根據戰役部署,在零下27℃-35℃的嚴寒、冬裝尚未配發及缺乏重武器的困難條件下,志願軍27軍第80師及81師242團共4個團兵力於11月27日夜裡,向新興里美軍發起攻擊。

鑒於敵軍火力強大,第80師採用近戰、夜戰、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傳統戰法,出敵不意,攻其不備,取合圍之勢向美軍進攻,以一部攻擊敵正面,以一部從敵軍側翼和配置的間隙秘密插入側後,激戰至28日拂曉,完成了對新興里、內洞峙地區美軍的合圍,切斷了新興里地區美軍南撤的退路。

戰鬥發起後,第239團4連一個排隱蔽進至新興里東山,發現山腰幾頂帳篷內有大約一個排的美軍在睡覺。全排立即包圍敵人,一齊開火,頃刻,三十幾個美軍在睡夢中見了上帝。與此同時,4連的另兩個排進至東山的另一側,向多座獨立房屋發起進攻。他們用靈活機動的打法,連續奪取了敵人多座獨立家屋。當搜繳戰利品時,他們發現,各屋均有電話機、報話機,牆上還掛滿了作戰地圖,地上還有未燃盡的作戰文書,敵一上校軍官(後知為該團團長麥克萊恩)也橫屍屋內。原來此處正是敵人的團指揮所。4連官兵又發現山下有敵人一個炮兵陣地,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入敵炮陣地,搗毀一個炮兵營指揮所。至此,4連共斃傷俘敵300餘人,繳炮12門,而4連的傷亡不到美軍的十分之一。戰後,該連被授予「新興里戰鬥模範連」稱號。

28日7時許,美軍出動12輛坦克,伴隨步兵欲解新興里之圍。被志願軍第242團打退。當晚18時30分,志願軍80師繼續進攻新興里、內洞峙。由於對被圍美軍兵力估計不足,戰鬥傷亡較大。80師凍傷、凍亡和戰鬥傷亡人數過半。29日拂曉,志願軍停止攻擊。

經過兩天連續作戰,志願軍第9兵團查明長津湖地區被圍美軍比原估計數量高出1倍。具體在新興里的美軍為美軍第7師步兵2個營、炮兵1個營,約3000多人。據此,第9兵團決定首先集中優勢兵力拿下新興里,爾後再移兵攻殲柳潭裡、下碣隅里美軍。於是志願軍重新調整部署,以81師主力同第80師共計5個團兵力擔任對新興里的主攻任務,第27軍預備隊94師亦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30日晚23時,志願軍4個團從四面以聚殲之勢向新興里美軍發起衝擊。激戰至12月1日拂曉,志願軍各路突擊部隊先後突破敵人前沿陣地,將敵人壓縮在狹小區域內。敵傷亡慘重,遂於11時,以40架飛機、10餘輛坦克作掩護,集中兵力向西南方向突圍。志願軍各部立即跟蹤追擊,猛烈打擊突圍之敵,突圍美軍經我軍兩道截擊,大部被殲,只有數百人逃走。12月2日晨,新興里戰鬥結束。

239團3營一個通訊班長,在打掃戰場時撿到一塊一平方米左右的藍布,其形狀和裝飾很像一面旗子,但與我軍常用紅色布料做旗幟的習慣不一致,因而他並未留意,把它當包袱皮用了。3營長聽說後,立即查看,發現這塊包袱皮竟是美31團軍旗。營長把它作為戰利品上繳。現在這面旗子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

新興里一戰,志願軍第27軍共斃傷俘美軍3100餘人,美軍第31團團長麥克萊恩被擊斃,第31團團旗被志願軍繳獲。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在一次戰鬥中全殲美軍團級部隊的唯一戰例。

此役後,東線美軍開始全線潰逃。

關於新興里之戰美軍損失人數,美韓方面有許多版本:

美軍戰後編寫的《朝鮮戰爭戰鬥經驗實錄》中記載「32步兵團第1營原來兵力為1053人,現在官兵及配屬的南朝鮮兵總共計算起來只剩下181人,其它各營的損失也都和這個營差不多。」這個數字,最接近我軍公布的殲敵數字。

在另一本美國人寫的《朝鮮戰爭》一書中的數字是:美軍原有3200人,最後逃回約1000人,其中只有350人勉強未失去戰鬥力。

美國人貝文亞歷山大所著《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中的數字是:"3個營原有2500人,估計有1050名倖存者被營救回來,只有385名倖存者肢體健全。一支陸戰隊的偵察巡邏隊在那3個營拋棄的卡車裡又找到300具屍體。還有更多的人在戰鬥中失蹤,大概都已死亡。"

《遠東:朝鮮戰爭》引用戰後南朝鮮戰史的記載是:美第七師位於新興里的官兵最後逃回下碣隅里的共計670人。而戰前在那裡的美軍三個營的總人數應該是2500人。

所以,大家別以為美國統計的傷亡數字有多準確,其實也是一筆糊塗帳。「估計有1050名倖存者被營救回來」這句話的水分就很大。

按《朝鮮戰爭》一書中的數字,美軍傷亡、失蹤共計2850人。

即使按《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中的數字,美軍陣亡失蹤1450人,負傷665人,總計傷亡、失蹤2115人。這也是個可觀的戰果(因為美軍原有人數2500人)。

五.高陽佛彌地之戰-全殲英軍皇家重坦克營

1.第三次戰役

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全面突破"三八線",對美、韓多國部隊發起進攻。中朝軍隊經七晝夜的連續進攻,殲敵19800餘人,挺進80至110公里,前出到三七線附近,佔領了漢城。此次戰役就是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

2.高陽佛彌地之戰經過

1951年1月3日,志願軍第50軍第149師,在高陽以南地區,全殲英軍第29旅皇家來複槍團第1營及皇家重坦克營(也有資料說是重坦克中隊)。

1月3日,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中轉入追擊作戰。美軍為了自己逃命,命令英軍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複槍團及英皇家重坦克營,在議政府地區擔任掩護。志願軍第50軍第149師奉命向高陽、漢城方向追擊。高陽位於議政府至漢城的公路上。志願軍佔領高陽,既可以拊漢城側背,又可以斷議政府英軍的退路。

149師在高陽以北1公里處的碧蹄里擊潰美25師第34團1個營的阻擊,俘美軍28人。乘勝進軍佔領高陽,隨即向高陽東南仙游里進攻。

仙游里位於議政府至漢城公路以西,英第29旅掩護分隊,在此阻擊志願軍。成為英皇家重坦克營的唯一後援。3日拂曉,志願軍第149師以2個連的兵力展開攻擊,僅經半小時戰鬥,便佔領了仙游里195.3高地。這一來,就把位於佛彌地的英國皇家第八騎兵團直屬重坦克營與其英步兵第29旅主力分割開了,造成了極為有利的攻殲態勢。

149師部隊一面在仙游里死死擋住英第二十九旅主力,不使其增援,一面抓緊圍殲英重坦克營。446團迅速對皇家重坦克營達成合圍。

英軍重坦克營,清一色的"百人長"式坦克,裝備著當時最大口徑的105毫米坦克榴炮。這樣的坦克營英軍總共沒有幾個,因此英29旅拚死命也要把他們救出來,從議政府趕來的1000餘名英軍官兵配合從仙游里退下來的皇家來複槍團殘部,在近200門大小火炮的掩護下,輪番向仙游里高地猛烈反撲。但始終沒能突破我軍的防線。最後只得放棄。

3日夜,志願軍第446團第2營開始向皇家重坦克營發起猛攻。

這一仗,打出了一個步兵打坦克的經典戰例。這是第50軍歷史上最風光的一仗。第446團沒有任何象樣的反坦克武器,完全靠炸藥包、反坦克手雷、爆破筒與"百人長"搏擊。

2營5連剛佔領陣地20分鐘,陷入重圍的英軍就開始向南突圍。

先是一輛裝甲車氣勢洶洶地撲了上來。可黑夜裡一不留神兒從1米高的公路上竄下來,一頭扎進稻草堆里,一時間竟挪不動窩了。這功夫第5連的所有機槍都沖著裝甲車開火,把車上的機槍壓住。步兵們端著明晃晃的刺刀從四面八方衝上來圍住裝甲車,用半生不熟的英語亂七八糟地喊道:

"嗨,哈羅,東特安克特!"(喂,別動!)"里佛特漢茲!"(舉起手來!)

裝甲車裡伸出一面白旗,4個嚇得面無人色的英國佬高舉著雙手鑽了出來。其中還有一名少校分隊長。

不到5分鐘,又有3輛坦克沖了上來。第一輛一路打著曳光彈,第二、第三輛噴著長長的火焰。這是噴火坦克,中國兵們大都沒見識過這玩藝兒。

但志願軍戰士們已經明白它們的弱點,這些傢伙夜晚行車不敢開燈,根本看不見也聽不見外面是怎麼一回事兒,那猛烈的炮火全是盲目射擊,沒什麼了不起。戰士們用炸藥包、爆破筒三下五除二便炸毀了這三輛坦克。自己無一傷亡。

5分鐘後,又衝上來3輛坦克。這種戰法無疑是英軍的敗筆。

這種3輛一次3輛一次的戰術完全抵消了一個重坦克集團在機動力和衝擊力方面的全部優勢,就象一道一道上菜一樣,讓中國兵們吃了一道又一道,中間還能喘口氣兒喝口水消停消停。而且大家還能輪著立功。

結果5連官兵們照方抓藥,又報銷了3輛坦克。

後面的坦克搭載著大量步兵,陸續向第五連衝來。打得興起的第五連這會兒鬥志正盛,機槍、衝鋒槍象颳風一般將搭載坦克的步兵刮落在地,爆破手們也不爆破了,紛紛跳上坦克用手榴彈敲打著坦克炮塔,大聲喝令英國鬼子們趕快投降,交槍不殺。

這會兒的英國兵們也格外聽話,打開炮塔紛紛舉著手,一動也不敢動。戰士們還得把他們一個個地往下拉。拉到第三輛的時候,拉出了一條狼狗。倒把正在拉俘虜的戰士們嚇了一跳。不過這狗夾著尾巴,早被嚇得沒了脾氣。這陣仗它也沒見過。

最後衝過來的3輛坦克表現得最硬氣。這3輛坦克上坐滿了人,機槍、衝鋒槍、卡賓槍、噴火器、坦克炮拚命地掃射、轟擊,在周圍形成了一堵火牆。但也經不住志願軍戰士們一通手榴彈、爆破筒地招呼,沒幾分鐘,這3輛坦克也給幹掉了。

這一夜,5連機槍班副班長李光祿,共炸毀3輛坦克。

第5連打得熱熱鬧鬧的時候,第4連、第6連也打得歡實,在另外的方向上把皇家重坦克營給堵住了。第4連戰士顧洪運在用爆破筒炸毀兩輛坦克後手中只剩下一顆手榴彈,仍然不依不饒地跳上另一輛坦克,掀開炮塔舉著手榴彈喝令裡面的英國兵投降。英軍從來沒見過這麼打仗的人,紛紛舉起手來。顧洪運炸毀和繳獲的坦克堵住了英軍坦克的去路,其餘坦克均被繳獲或擊毀。

戰至凌晨,第446團共斃傷俘英軍官兵300餘人,毀傷和繳獲"百人長"式重型坦克31輛、裝甲車1輛、牽引汽車24輛。牛皮哄哄的英軍重坦克營,就這麼在一夜之間給解決得乾乾淨淨,一輛坦克也沒跑掉。

第5連拔了頭籌,擊毀坦克12輛、裝甲車1輛。

整個第149師的戰果是:全殲英步兵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複槍團第1營及第8騎兵團直屬重坦克營,斃傷俘敵690餘人。

這是英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受到的最為沉重的一次打擊。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軍隊殲滅的最大建制的敵軍坦克部隊。而且完全是被步兵分隊用輕火器和炸藥包所消滅的。

50軍是由遼瀋戰役中起義的原國 民 黨60軍改編的。這一仗也打出了威名。

六.橫城大捷―――俘虜韓軍最多的一次戰鬥

1.橫城之戰背景情況:

1951年1月25日,接替已見上帝的沃克擔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的李奇微指揮美韓等多國部隊23萬餘人,由西至東逐步在全線向中朝軍隊發起大規模反攻。

從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防禦作戰,歷經21天的漢江南北堅守防禦與橫城地區的反擊作戰,和62天的機動防禦作戰,殲敵數萬人。此次歷時近3個月的戰役被稱為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

2.橫城之戰經過

在第四次戰役前期,西線志願軍在漢江南北地區進行堅守防禦,牽制敵人主要進攻集團。在東線,志願軍和人民軍節節阻擊,誘敵深入,韓軍3個師和美2師一部進至DP里、橫城以北一線時,翼側暴露,態勢突出,志願軍、朝鮮人民軍適時地發動了橫城反擊戰。

1951年2月11日17時,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共4個軍11個師(欠1個團)在563門炮火的掩護下,採取兩翼突擊與正面攻擊相結合的戰法,向駐紮在橫城北部的南朝鮮第3、第5、第8師和美軍第2師第9團發起了猛攻。與此同時,人民軍第3軍團、第5軍團也由橫城東北向敵發起攻擊。

志願軍以迂迴穿插戰術,趁夜間利用敵人的空隙大膽深入,戰鬥進行十分順利。由於志願軍一部合圍不到位,韓8師師部和美2師一部逃脫。只有韓8師下屬的3個團和美2師1個營被我軍殲滅。韓3師、韓5師大部潰散後逃走。

3.橫城之戰戰果

橫城之戰,共斃傷俘美軍、韓軍計1.2萬餘人。其中,俘虜韓軍7500人,美軍500人,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俘虜韓軍最多的一次戰鬥。但橫城大捷沒有阻止美韓多國軍隊繼續進攻的態勢,並未扭轉戰局。

七.雪馬里之戰―――全殲英軍格洛斯特營

1.雪馬里之戰背景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向美韓多國部隊發起大規模反擊,即第五次戰役。此戰役歷時五十天,是朝鮮戰爭中規模最大、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戰役。

第五次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始於4月22日,第二階段始於5月16日。

2.雪馬里之戰經過

1951年4月22日21時,志願軍第63軍第187師在石湖地區突破臨津江"聯合國軍"防線後,所屬第559團、第561團繼續向前進攻,師第二梯隊第560團隨後跟進。為提高進攻速度,第187師決定以第560團於23日18時,在第559團右翼投入戰鬥,殲滅雪馬里地區之敵。

雪馬里位於臨津江南約4公里,是"聯合國軍"防禦縱深的一個要點。英軍王牌部隊中的王牌--第29旅皇家格洛斯特團第1營,配屬皇家坦克、炮兵各1個連在該地駐守防禦。

朝鮮戰爭爆發後,英國派出了2個步兵旅參加"聯合國軍",其中一個是第29旅。第29旅是英軍王牌部隊之一,該團所屬的皇家格洛斯特團更是王牌中的王牌,一向以英勇善戰著稱,其官兵軍帽上前後帶有兩個帽徽。

23日15時,志願軍第560團受領任務後,集中團的主力攻佔314高地,並以一部迂迴英軍側後。17時,志願軍560團1營開始實施迂迴穿插。次日約4時,第1營攻佔295.4高地,切斷敵人退路。正面進攻部隊於23日18時向314高地及其以西無名高地發起進攻。約於24日6時,攻佔314高地,殲滅英軍一個排。此時,天氣陰霧瀰漫。英軍開始乘機丟棄坦克、汽車,倉惶向南潰退。但在志願軍第1營的阻擊下,英軍被迫返回235高地。17時,志願軍560團指揮部與迂迴的第1營恢復一度中斷的聯絡,重新依據戰情變化作出部署。25日10時,第1連、第9連分別從南、北同時向235高地攻擊,壓縮包圍圈。第1連以繳獲的4門迫擊炮和6挺重機槍的火力掩護,首先攻佔主峰。經1個多小時的激戰,第1、9連相互協同,迅速全殲235高地守敵。與此同時,第2營各連對雪馬里英軍也展開進攻,約於16時許,全殲英守軍。

此戰,第560團共殲滅英軍格羅斯特團1個步兵營、1個重型坦克連和1個炮兵隊,共斃傷俘敵530多人,俘虜英軍中校營長,繳獲各種炮26門,坦克18輛,汽車48輛,狠狠地重創了英國王牌軍。

八.馬良山之戰―――志願軍坑道戰和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開始

1.馬良山之戰背景:

第五次戰役後,中朝軍隊與聯合國軍及韓軍沿三八線附近的戰線形成陣地對峙。

1951年7月10日朝鮮戰爭作戰雙方開始了停戰談判。但美國方面為了獲得更多的地盤,從1951年8月中旬開始,向中朝軍隊發起夏、秋季攻勢。

1951年9月29日至10月22日,聯合國軍及韓軍在200餘公里的戰線上向我志願軍發起了大規模的秋季攻勢。

2.馬良山之戰經過

馬良山位於臨津江西岸,山勢十分陡峻險要,是保障開城側後安全的一個要點。1951年10月"聯合國軍"在秋季進攻戰中向志願軍第64軍191師防守的馬良山地區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10月2日,英聯邦第1師及美軍騎兵第1師第5團一部,在炮兵6個營、坦克120餘輛及大量飛機支援下,採取分割側擊戰術,每天以1至2個團的兵力,向第64軍第191師防禦陣地實施逐點、多梯隊的輪番攻擊。

志願軍第191師先後加強2個坦克連、15個炮兵連和3個高射炮兵營,依託重型掩蔽部和野戰工事,採取阻、打、藏、反相結合的戰法,控制前沿陣地,扼守縱深要點,頑強抗擊其進攻。各要點均經反覆爭奪,陣地多次易手。5日,英、美軍把進攻重點指向馬良山主峰及其西南216.8高地。

堅守主峰的志願軍兩個連打退美軍10餘次衝擊,斃傷其百餘人。

堅守216.8高地的志願軍1個連,依託坑道式工事,一天擊退英、美軍21次衝擊,斃傷敵700餘人,該連傷亡只有26人。

7日,馬良山主峰317高地失守。志願軍第191師主動撤至黃雞山、基谷里、白石洞一線,繼續進行防禦。

馬良山防禦戰,是志願軍首次依託簡易坑道,抵禦敵軍猛烈空炮火力,保存自己,大量殺敵的防禦戰例。

英聯邦第1師以傷亡2600餘人的代價前進了3公里。但在其佔領了馬良山後,卻因損失慘重而無力進攻,隨即轉入防禦,由英軍第28旅蘇格蘭皇家邊防團團部率第1營防守,加修了工事,組成了以地堡群為骨幹,交通壕、散兵坑相連接的支撐點式環形防禦陣地,企圖鞏固既得陣地,待機北犯。

為打擊"聯合國軍"的囂張氣焰,志願軍首長決定在穩定防禦的基礎上,組織局部地區的反擊作戰。第64軍決心以第191師為主,在第190師一部兵力配合下,集中優勢兵力向馬良山地區實施反擊,攻殲該地區之英軍,恢復馬良山陣地。

11月4日,第191師集中了3個營的兵力,在60門火炮、10輛坦克支援下,出敵不意地在白天向馬良山實施反擊。15時進行炮火準備,在65分鐘內經多次破壞射擊和火力急襲,摧毀了英軍大部工事和設施。15時40分炮兵假裝轉移,將英軍誘出工事後再次予以大量殺傷。在炮兵射擊掩護下,坦克隱蔽佔領直瞄射擊陣地,摧毀英軍前沿殘存工事。配置在炮兵和坦克陣地附近的高射火器實施對空射擊。16時5分,炮火延伸,步兵發起衝擊,採取正面牽制、翼側攻擊、分割包圍、斷敵退路的戰法,經3小時激戰,終於在19時奪回馬良山陣地,全殲英軍1個營。5-7日,英軍以4個營的兵力多次進行反擊,均被擊退。

馬良山進攻戰,是志願軍第一次組織步兵、炮兵、坦克兵、高射炮兵和工兵的協同作戰,是我軍作戰水平進入初級現代化戰爭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此戰,共斃傷俘敵1740人,取得了輝煌戰果。第191師傷亡1694人。

3.馬良山之戰的總戰果

志願軍第64軍191師在馬良山防禦和反擊作戰中,共斃傷俘英、美軍4400餘人,擊落飛機14架,擊毀坦克6輛,對穩定西線戰局起了重要作用。

九.上甘嶺戰役―――意志、鋼鐵的較量,我軍第一次大規模炮戰

1.上甘嶺戰役背景

1951年7月10日朝鮮戰爭作戰雙方開始了停戰談判。從此就出現了長達兩年零一個月的陣地對峙局面。在這一時期,雙方都採取了戰略上的總體防禦,戰術上的局部進攻,企圖打破對方的防禦,取得主動,以配合談判桌上所進行的異常尖銳、複雜、曲折的政治外交鬥爭,就形成了打打停停、邊打邊談、以打促談,軍事鬥爭與政治外交鬥爭交織進行的局面。上甘嶺戰役就是這期間一次著名的戰役。

2.上甘嶺戰役經過

1952年9月,美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制定了「攤派行動」計劃。打算出動美7師和韓2師各一個營,用1、2天時間,以傷亡2、3百人的代價,攻取志願軍第15軍45師兩個加強連分別據守的5979和5377北山高地(美方稱5979高地為三角山,稱5377北山高地為狙擊兵嶺)。

但是,范佛里特有兩件事當時沒有想到,有一件事沒想周全。

沒想到的兩件事是:

第一.志願軍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修築了大量坑道工事,有效地降低了美軍空炮火力的殺傷力。

第二.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已經有了巨大的改善,彈藥供應也很充足。

沒想周全的事情是:

美韓軍隊奪取三角山、狙擊兵嶺後,如果志願軍不願放棄陣地,又投入新的兵力反攻並重新奪回陣地,美韓軍該怎麼辦?

1952年10月14日4時,上甘嶺戰役爆發。美韓軍以300門火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對五聖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北山進行猛烈轟擊,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六發。使得在坑道中的志願軍守備部隊覺得簡直就像是乘坐著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顛簸。但戰鬥經過遠不象范佛里特計劃的那樣。志願軍2個連依靠坑道工事,與美韓軍隊拚死搏鬥,當日美韓軍隊以遠高於2、3百人的傷亡代價只佔領了兩個高地的大部分表面陣地。45師馬上組織了4個連隊,傍晚在沒有炮火掩護的情況下,一舉奪回了丟失的陣地。戰鬥英雄孫占元就是在這次反攻中犧牲的。

美韓軍第二天只好繼續添加兵力,在炮火和飛機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我軍新上來的4個連隊在夜間反攻及白天堅守的過程中大部分傷亡,兩個高地再次部分失守。45師又利用夜晚再次組織幾個連隊奪回失地。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不斷添兵反覆爭奪兩個高地。至18日,兩高地全部失守。19日傍晚,45師發起了第一次大規模反擊。著名戰鬥英雄黃繼光在反擊597.9高地過程中壯烈犧牲。第二天,陣地再次易手。

戰鬥越打越大,軍事行動規模由戰鬥發展成為戰役。10月19日後,志願軍利用堅守在坑道中的部隊與佔領表面陣地的敵軍進行糾纏。

10月30日,在充分準備之後,志願軍發起了決定性的大反擊。先後奪回並守住了5979和5377北山高地。在前前後後的反攻及堅守中,45師3個團戰鬥部隊傷亡殆盡,把軍、師機關的勤雜人員、15軍的警衛連全部投入戰鬥及運輸,仍不敷使用。志司只好將15軍29師的2個團、12軍31師3個團和34師1個團先後投入上甘嶺戰役。最後,是由12軍部隊收復並堅守住上甘嶺的。志願軍前後共投入9個步兵團和2000餘新兵,共計4.3萬人。

聯合國軍方面先後投入上甘嶺戰役的地面部隊有美7師3個團、第187空降團、韓2師4個團、韓9師3個團、阿比西尼亞營、哥倫比亞營共計11個團又2個營,加上補充的韓軍第105編練師和4個新兵聯隊,共計6萬餘人。

其中阿比西尼亞營在朝鮮戰爭中只參加過1952年10月31日反攻三角山的一天戰鬥,傷亡就達656人(陣亡120人,負傷536人),從此失去戰鬥力。

戰役期間,美韓部隊投入炮兵18個營,10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300餘門。坦克2個營,170餘輛。航空兵1個大隊,飛機約100架,共出動約3000架次。消耗炮彈190餘萬發,航空炸彈5000餘枚。最激烈時一天中就消耗炮彈30萬發,航空炸彈500餘枚。

志願軍共投入炮兵第2師、炮兵第7師、火箭炮第209團,第60軍炮兵團,共11個炮兵營,計火箭炮24門、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110門(不含迫擊炮)。高炮部隊有:高炮第601團、610團各一部,高炮獨立第20營、獨立第35營,計高炮47門。我軍發射炮彈40餘萬發。這一數量為我軍戰史上所罕見。這是我軍第一次大規模炮戰。

志願軍步兵消耗的彈藥量也十分巨大。第45師在23天的戰鬥中,就消耗10.65萬顆手榴彈,4.6萬顆手雷和1500餘根爆破筒。上甘嶺勝利的三大法寶就是坑道、火炮和手榴彈。

上甘嶺戰役一共打了40餘天,兩個山頭被削低2米。美7師於10月25日撤出戰鬥。韓2師於11月25日撤下陣地,由韓9師接防。戰史上把1952年11月25日作為上甘嶺戰役結束日。

3.上甘嶺戰役戰果

我軍的戰果統計是:殲敵2.5萬餘人,其中美軍5200餘。擊毀敵大炮61門,坦克14輛。我軍傷亡人數為:15軍陣亡5200餘,傷6200餘;12軍陣亡1900餘,傷2300餘。合計陣亡7100餘,傷8500餘,共傷亡1.56萬。

美韓方面的統計是:志願軍損失1萬9千人,美韓方面損失9千餘人。

戰役結果,除5377北山高地前沿2個不易堅守的班陣地被迫放棄外,5979和5377北山高地仍在我軍手中。上甘嶺戰役之後,聯合國軍再也沒有組織過對我軍防線的大規模進攻。

4.我軍告別小米加步槍的標誌性戰役

上甘嶺戰役,標誌著我軍徹底告別了小米加步槍時代,作戰水平進入了現代化炮戰階段。此次戰役,志願軍炮兵殺傷的敵軍占敵傷亡總數的70%。

上甘嶺戰役及稍早發生的白馬山戰鬥,顯示了韓國軍隊經過美軍一年的訓練,戰鬥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已經不是戰爭初期把我軍當作天兵天將的韓軍了。上甘嶺戰役我軍的主要對手其實是韓軍。這也是李承晚後來叫囂「單獨北進」的重要原因。

5.上甘嶺精神

在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湧現出孫占元、黃繼光、龍世昌、胡修道等一大批英雄模範。退守坑道的部隊在及其艱苦的情況下,克服缺水、悶熱、敵人破壞等種種困難,堅守坑道,直到勝利。上甘嶺精神曾激勵過我國不止一代人。

十.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志願軍在地面火力上壓倒敵人的唯一戰役

1.金城戰役背景:

1953年5月,為促使朝鮮停戰早日實現,志願軍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發起了夏季進攻戰役。5月13日~6月23日實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進攻中,共殲滅「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4.5萬餘人。

正當朝鮮停戰協定即將簽訂之際,6月17日深夜至20日,南朝鮮李承晚統治集團竟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迫扣留了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約2.7萬餘人,嚴重違反了關於戰俘遣返的協議,並叫嚷"反對朝鮮停戰"、要"單獨干"和"統一全國"等,妄圖破壞朝鮮停戰的實現。

為了打擊李承晚統治集團,促進朝鮮停戰的早日實現,保持停戰後和平局面的穩定,同時為了拉直金城以南戰線,取得停戰後的有利態勢,志願軍從1953年7月13日起在金城以南地區組織了夏季進攻戰役的第三次進攻,即金城戰役。

2.金城戰役過程

金城以南地區,是南朝鮮軍防線的突出部,弧形正面約25公里,縱深約9公里。由南朝鮮軍的首都師和第6、第8、第3師擔任防禦。

此時,敵人原在北漢江兩側的防禦體系,經過我軍夏季兩次進攻,已經被破壞,其金城以南的防禦陣地更加突出,態勢對我極其有利。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在金城地區韓軍4個師的正面,志願軍集中了6個軍(第21、第54、第60、第67、第68、第24軍)加上配屬的炮兵、工兵等,總兵力達24萬人。該正面我軍共有82迫擊炮以上地面火炮1100餘門(平均每公里44.4門),坦克20輛。形成了兵力上3倍於敵,火炮數量上1.7倍於敵的優勢。志願軍在地面火力上對敵人形成優勢,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是唯一的一次。

在戰鬥準備方面,志願軍備彈藥70餘萬發,炸藥12萬多公斤和各種渡河器材及充足的糧食,同時還集中約6個工兵營和先後使用13個步兵團搶修或加寬戰役縱深的道路。在前沿,除利用坑道和秘密構築的屯兵洞外,在地形開闊的中間地帶,還選擇了潛伏區和秘密修築了接近道路。

7月13日,金城戰役開始。當日21時,濃雲密布,我軍趁此時機突然發起進攻。志願軍第20兵團各部隊及第9兵團第24軍在一千餘門大炮支援下,經過7~28分鐘的火力準備,同時向敵展開猛烈突擊,一小時內全部突破敵人前沿陣地。

志願軍第20兵團共5個軍,編成西、中、東三個作戰集團。

西集團突破後,迅速向縱深發展。第68軍203師607團一個偵察分隊在副排長楊育才指揮下,化裝成韓軍潛入韓首都師防禦縱深,一舉摧毀了韓國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號稱王牌的「白虎團」頃刻全線潰亂,大部被殲。第203師迂迴部隊乘機又迅速殲滅了配屬首都師的美軍第555榴彈炮營大部和趕來支援的韓首都師機甲團第2營大部,擊斃機甲團團長陸根洙。這是金城戰役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次戰鬥行動。楊育才偵察分隊的故事,後來被改編成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第204師在戰鬥中生俘韓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

14日拂曉後,雲濃雨大,美軍飛機難以出動。志願軍各部打破常規實施白天進攻,坦克兵也配合步兵向縱深發展。至14日黃昏,我軍戰役第一步任務全部達成,志願軍於21個小時內在敵人以坑道和鋼筋水泥為主體的堅固防禦陣地內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我軍向南最遠推進了9.5公里,創造了陣地戰期間雙方部隊推進速度的最高紀錄。

16日,第24軍又佔領了金化以北537.7高地(上甘嶺戰役時我軍防守的是537.7高地北山)、葛洞北山和597.9高地(三角山)南及西南無名高地。

至此,志願軍各突擊部隊已全部佔領了南朝鮮軍第一線團級部隊的防禦陣地。我軍達成全部進攻任務。

此時敵軍戰役預備隊韓國第11師和第7師已經抵近戰場,加之淫雨連綿,河水上漲,金城川橋樑全部被敵機炸斷,我新修公路質量甚差,泥濘難行。我軍炮兵陣地前推和前線運輸、通訊聯絡均發生困難。因此,16日,志願軍各參戰部隊主動轉入防禦,調整部署,構築工事,準備抗擊敵人的反撲。

7月16日,侵朝軍總司令克拉克和美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飛抵前線,聲言要發動最大反攻,奪回金城以南失地。並於當日開始,先後糾集韓第5、第7、第9、第11師和美國第3師,以及韓國第3、第6、第8師殘部,全力向我反撲。

第20兵團鑒於東集團新占陣地過於突出,又處於背水作戰,加之炮兵運輸和運輸補給一時不能解決,經過志願軍首長批准,除一個營繼續控制北漢江與金城川匯合處以南的461.9高地外,其餘部隊全部於17日當夜撤退至金城川以北。為便於防禦,中、西集團及第24軍也適當收縮了防線。

從7月18日開始,敵人反撲重點轉向我中集團正面的602.2高地、巨室里北山一線陣地。我軍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頑強防禦,給敵以重大殺傷,陣地屹立未動。至7月27日戰役結束,我軍共擊退敵人一千餘次反撲。韓軍付出重大傷亡,僅佔領我巨室里北山的一個陣地。

3.金城戰役戰果

由於志願軍作戰的勝利,迫使"聯合國軍"不得不做出停戰保證。中朝方面在取得其保證後,同意了美方儘快簽字的要求,雙方在7月27日最後簽署了停戰協定。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也就此勝利結束。

此戰,歷時15天,志願軍斃傷俘敵5.2萬餘人,繳獲坦克45輛、汽車27輛、飛機1架、各種炮423門、各種槍7400餘支,收復土地178平方公里(也有說160平方公里),取得了輝煌戰果,沉重打擊了南朝鮮李承晚集團,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行的角度 的精彩文章:

狠降3萬3!這款合資車7萬6起,油耗僅3毛5!
一位大將和一位上將兩人合夥去偷朱德總司令門前的蘋果

TAG:飛行的角度 |